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docx
《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九年级物理热和能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热和能复习提纲 第十六章热和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时
2、,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当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非常微弱,可忽视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缘由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
3、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物体运动所具有的机械能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变更:1、内能变更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上升(降低)
4、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存在状态变更(熔化、汽化、升华)内能变更。反过来,不能说内能变更必定导致温度改变。(因为内能的改变有多种因素确定)2、变更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变更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变更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削减。做功变更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说明事例: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上升,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B、热传递可以变更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
5、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上升,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削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热和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说明;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5)通过对演示试验的视察,提高学生的视察试验实力
6、。2、过程与方法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探讨方法,并培育学生想象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干脆感知的现象,可以相识无法干脆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干脆感知的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的事实【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组成的。2.分子是保持_的微小粒子,直径大约为_米.这么小的分子,不仅用肉眼不能看到,而且一般显微镜也不能看到。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视察分子。(参考课本P5)3纳米是一个_单位,1纳米=_米,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_微
7、米.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是。4.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二、进行新课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溢着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探讨,老师点评)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一)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试验证明分子是运动的。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视察到现象。我们上面做的试验是一种扩散现
8、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视察得细致。(参考课本P124演示)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P125)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
9、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缘由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探讨)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演示试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个试验表明。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肯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简单做到吗?为什么?(学生探讨)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课本图161-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似乎被弹
10、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微弱,可以忽视。(三)课堂收获:(学生回答)(板书)1、扩散现象(1)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缘由: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导致的(3)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微弱,忽视。(四)讲堂练习:P126动手动脑学物理2、3、4(五)作业
11、布置:一、自我检测1.(2022山东临沂模拟)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_的。所以人们不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1.(2022广东梅州模拟)分子动理论的初步学问:物质是由_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_力。2.(2022江苏盐城模拟)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力。3.如图16-1-1所示,在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分别当心地滴入两滴墨水,不要搅动杯子中的水,视察到的现象是:_。现象表明:温度越高,_过程越快。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温度
12、越高,分子_越猛烈造成的。图16-1-14.(2022浙江台州模拟)小明学习了科学以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5.(2022山东泰安模拟)如图16-1-2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后()图16-1-2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当两种气体分布匀称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1.分子的热运动是指()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13、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2022江苏无锡模拟)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学问来说明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舞D.冬天,雪花飘飘3.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缘由是()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无间隙4.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说明比较合理的是()A.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扩散现象5.我们通常吃的咸鸭蛋,其实是用鸭蛋腌制而成的。有的地方是将食盐和黄泥以适当比
14、例混合后加水和成泥,裹在鸭蛋表面,十天或半月后鸭蛋就变咸了。下面分析正确的()A.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咸B.加黄土的目的是将蛋壳腐蚀,使蛋壳变得非常薄C.此实例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可发生扩散D.此方法不能腌制鸭蛋6.打碎的玻璃对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缘由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打碎而消逝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7.分子间的_力和_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_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_力。通常固
15、体、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体间的作用力要_。8.气体简单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_;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的原因。9.(2022山东临沂模拟)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平安,在煤气中添加了一种有特别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刚好解除危急。这一事例说明气体分子_。10.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_,分子运动越_。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
16、的气温突然_。12.如图16-1-3甲,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块紧紧挤压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如图16-1-3乙,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改变。以上两种现象共同表明:_。图16-1-314.烧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凉了以后,香味慢慢减小,这是为什么? 15.鸡蛋“散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简单“散黄”? (二)预习内容:其次节内能1._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_越大,_越大,动能就越大。一切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物质是由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的运动。综合以上学问,你猜想:分子应当_填“具有”或“没有”)动能。2._叫做重力
17、势能,_叫做弹性势能。分子之间既有_力又有_力,这就似乎被弹簧连着的小球(P126图16.1-6),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_能,类似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由于运动会常常偏离其平衡位置,你猜想:分子应当_(填“具有”或“没有”)势能。3.物体内部全部分子_的动能与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内能就越_。4)为什么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削减?5、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变更物体内能的。6、很多同学喜
18、爱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常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教后反思: 其次节内能【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洁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变更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削减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视察、试验找到变更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试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改变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爱好。2)通过演示试验培育学生的视察
19、实力,并使学生通过试验理解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探讨问题。培育良好的科学看法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和志向。【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变更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物质是由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2.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分子_的原因.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当分
20、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4.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对方,这是由于固体分子在_的原因.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二、进行新课:引入新课:P126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一)内能(学生探讨)(类比法)1)_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_越大,_越大,动能就越大。一切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物质是由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的运动。综合以上学
21、问,你猜想:分子应当_填“具有”或“没有”)动能。2)_叫做重力势能,_叫做弹性势能。分子之间既有_力又有_力,这就似乎被弹簧连着的小球(P126图16.1-6),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力。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_能,类似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由于运动会常常偏离其平衡位置,你猜想:分子应当_(填“具有”或“没有”)势能。3)物体内部全部分子_的动能与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内能就越_。4)为什么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削减?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分(老师点拔)物体内部
22、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全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变更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试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视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和能 九年级 上册 热和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