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班的春天》中看行为主义心理学(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放牛班的春天》中看行为主义心理学(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放牛班的春天中看行为主义心理学摘要 一位富有才华却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 教育 宽容 仁爱 心理 音乐在国庆之前的心理电影赏析课上我们班看了一部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让我感触很深,心里久久才平静下来。1.影片概述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富有才
2、华却失败的音乐家马修作为代课老师到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去教书的事情,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管理制度。让马修产生了一种想改变学校的管教制度的想法,他反对用强权制度压迫学生的校长,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试着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孩子们冰冷已久的心,想让他们的心重新换回希望。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种种的原因,孩子们的思想,心灵都受到了极大冲击,特别当时学校的口号是:犯规,惩罚。随意关禁闭。为了制服叛逆的学生,也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学校的教师几乎有点残酷地对待学生,教师们个个行为乖戾,行动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在他们眼里,看什
3、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每天如临大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但是马修却是和蔼地对待这些孩子,就是从这时开始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差生了不同的影响。校长奉行习惯性的咆哮如雷加大棒政策,马修学监坚持温和诙谐、善良宽容作风。1.1行动反应的教育模式以“行动反应”为口号的校长自然扮演着刻板冷酷的行为主义者,频繁而花样繁多的惩罚措施便是他的强化手段。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反应,这种强化是非常及时而有力度的校长在惩罚犯错的学生时,其态度可说是雷厉风行、不遗余力。刺激反应的联结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结果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噤若寒蝉,规规矩矩仿佛机器人,而在校长背后则是放肆捣蛋
4、无所不为;并且,当面被压抑得越厉害,转过身来作为一种报复,也就更加地恣意妄为。行为主义者的做法之弊端也在这一生动的案例中暴露无遗,那就是将人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训练,而无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经过长期的这种方式影响,孩子们逐渐地麻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背后暗暗的报复老师。孩子们之间也产生了不信任,尽可能地使坏,第一天:佩比诺,原任管教匆匆逃走,因为哈让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所捅;穆东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孤独的灵魂纵身跳楼自杀;大家讽刺辱骂他“秃子”、“光弹头”;马桑斯大叔眼睛被学生安装在门上的机关刺破。他精心锁好的珍藏这人生梦想的乐谱的皮包被学生撬锁盗走。所有的这一切都
5、是孩子们收到校长和教师们的冷酷对待造成的。1.2宽容仁爱的人文情怀于此相对,马修学监便是春风化雨的人本主义者了,他与校长对待孩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将学生当成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做有血有肉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会在满足学生作为正常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马修帮助学生实现了哪几点。首先是安全需要:虽不能说他将学生完全从校长的淫威下解脱出来某种程度上他自己也是这种淫威的受害者但至少他在心理上总是站在学生一边,并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伤害。第一节课:马修怎么做的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
6、,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一双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的对话。 让“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肠”皮埃尔维持秩序,回来后和皮埃尔比画。(体现了他的机智)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理想,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 (体现了他的细心。他们并非无药可救。)因此,他首先是一个能给予学生安全感的老师。归属与爱的需要:他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Ppinot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尊重的需要:当发现校长的十万法郎是Corbin所偷时,他询问了原因;想要一只热气球的愿望是意料之
7、外的天真和单纯,为此他不忍心打碎这个孩子的人生梦想,于是又一次成为了包庇窝藏“坏孩子”的“同谋”。审美需要:这无需拿什么特别的例子来多说,整部电影的核心事件成立合唱团足以凸现这一点。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集中体现在那个有着“天使脸孔”的音乐天才皮埃尔身上,可以说,完全是马修的慧眼识珠,为皮埃尔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搭好了阶梯,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1.3刺激反应的关系在这部电影中,从头至尾体现的就是行为心理学中刺激反应的关系。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如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
8、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相应的,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操作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由此理论,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和“惩罚”的理论,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论的应用。在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的学校是一所行为偏差的青辅修院,由于面对的是一群令人头疼的问题儿童,院中的传统教育理念是坚持:犯规处罚。这种教育理念其实就是一种对行为改变技术理论的运用。我认为,在面对问题儿童的教育管理时教育者立下行为规则并对儿童行为进行影响、强化,
9、可能马修和校长都希望孩子们都能变乖一点,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原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刺激与反应的关系。2.两种人性观的不同反应不同人性观,产生不的刺激,进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在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我们发现对于斯金纳的行为改变技术理论的运用基于两种不同的人性观:一种,是以哈善校长为首的性恶观;一种,是以马修老师代表的性善观。2.1哈善校长为首的性恶观以哈善校长为首的性恶观教育派认为院中的孩子都是无可救药的恶魔。因此,当孩子一旦出现违规的行为就不问缘由就施行“犯规处罚”,且这种“犯规处罚”常常是过度的虐待(如:关禁闭,鞭打)和不公正的(如:在校长寻找对麦神父恶作剧的元凶时使用的点名制度,当被选
10、中的人是无辜的波尼时校长也只用了一句“算他倒霉”来总结)。从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校长的这种教育其实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相反的甚至达到了负效果。孩子们在校长面前中规中矩,而在他背后则更是猖狂,对学校的行为规则不屑一顾。2.2马修老师代表的性善观在马修老师看来,院中的孩子固然调皮捣蛋,但是并非像校长他们眼中所看到的是无可救药的。记得剧中有一幕是三个孩子把马修老师重要的乐谱偷到厕所去了,当马修老师正在处理时有一个老师闯了进来,当时有这么一段对话:马修老师愤慨地对另一个老师说“凡事您只看到邪恶的一面”而那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在这里!是的”。事实上,院中的孩子并非都是无可救药的。真正无可救药的应该是院中
11、坚持己见、首先把孩子可以教好这一观点否决掉的校长和老师们。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从影片中马修在处理盖贺克伤害麦神父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善良可爱的一面当麦神父病重被转送出去时,照顾麦神父多日的盖贺克看着被搬运走的神父担心地问了一句:“他会死吗”。马修老师在处理盖贺克伤害麦神父的事件中也运用了处罚来强化规范盖贺克的行为,但是,在马修手中处罚的效果出来了,被处罚的孩子最终从心里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相信以后他再也不会轻易做出伤害别人的事了。但是,如果换是校长来处理这件事,运用他的老一套:鞭打、关禁闭等。相信受到处罚孩子不会真正感受到伤害人所带来的真正痛苦也不会明白自己行为
12、的过错性。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正是马修与校长不同的人性观才使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对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刺激,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3.两种行为的强化对待他人的分寸不同,产生不同的刺激,进而产生不同反应结果。影片中校长给波尼可以得到糖果的便条的行为是一种正强化;哈善校长为了处罚学生的犯规行为而取消课外活动和禁止亲人探视的行为就是一种负强化;鞭打和关禁闭是惩罚。3.1负强化这些原本认为能有效影响和改变学生们恶习的行为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于“度”的把握,以哈善校长为首的教育管理者过度地使用负强化和惩罚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犯规处罚”的频繁使用一方面
13、引起了学生对老师权威性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全盘否决;另一方面,频繁的处罚使学生对处罚本身麻木,即使教师再怎么处罚仍旧屡教不改的破坏教规。而在马修老师这里强化和惩罚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正强化马修老师在教授莫翰奇唱歌时就时常以激励的眼神关注他,马修老师的这种眼神的关注其实就是一种正强化的行为。在马修老师的这种关注下皮埃尔的音乐才能的到了充分的发挥。马修老师也会运用惩罚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在马修老师的第一节课中他把捣乱的学生罚去站墙角,在黑板上绘画莫翰奇的幽默肖像,处罚盖贺克去照顾麦神父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同是一种处罚行为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很大反感和心理对抗。因此,马修老师的教育行为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而校长却失败了,尽管他们都希望孩子们变乖,但是校长等人没有把握好尺寸,与马修的方法产生不同的刺激,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这部电影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行为与刺激的关系,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话语会产生不同的刺激,导致不同的结果,希望我们每个人在于他人相处时,都能很好地把我分寸,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和睦的与人交往。参考文献备注:本文搜集的资料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第 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