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6页).doc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自:金华市青春中学郭巧明摘要:本文通过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是有层次的,可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才能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准确“透视”,有效找到解决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和措施。本文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一层次不同,教育和矫治策略有别,二力求将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和起始状态,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中之重”,四积极的自我活动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倾注关爱,全心呵护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准则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见显效,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学生心理问
2、题层次性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未能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和转化技巧。本文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及相应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主张。一、学生心理问题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何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冲突,就是危机,心理问题则是指个体心理生活领域中出现了矛盾、冲突,发生了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不协调,甚至产生了失衡、焦虑、痛苦等异常表现的心理状态。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处在身心巨变时期;另一方面记忆、考试等脑力劳动是其主要生活方式,用脑的频繁性和艰苦性使得他们内心世界相对复杂和沉重,他们一般有较
3、高的心理境界和心理需求,而现实环境、生存条件又往往与他们的理想与需求产生着很大的矛盾,使得他们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心理失去平衡,他们又往往无力依靠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常态,长此以往,不断循环,心理问题的频繁性和普遍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学生经常遭遇到的困扰与危机。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导致个体机体功能异常,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资料表明: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因心理问题而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个别学生甚至因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中学生中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据非正常死亡(仅次于车祸) 的第二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
4、导,解决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代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心理健康教育难见显效,往往事倍功半,如此循环,常使许多教育者丧失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转化和矫治的信心,有的甚至怀疑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价值,放弃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培育。其实从本质上讲,难见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性和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层次性的研究,未能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和转化技巧。众多的实例研究表明,任何心理问题,包括那些较严重的心理危机,都不是“一朝突变”的结果,而是在“渐进”、累积基础上有层次地逐步形成的,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趋进”过
5、程。正是这种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构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层次。心理学家卡普兰在广泛研究人们心理异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问题的四个发展阶段:(1)当刺激连续出现时,最初的紧张产生,并使人感到不舒服。(2) 刺激连续、多次出现时,在缺乏成功的应付机制状态下,不舒服感显著增强。(3)不断上升的紧张情绪转化为强有力的内部刺激,激发了个体内、外部资源,在这一阶段,人们尝试使用紧急问题解决机制,问题也许会被很好地解决或因肯定无法解决而被彻底放弃。(4)如果问题继续存在,并且既不能被解决也无法避免,紧张必然持续上涨,巨大的失衡状态出现。另有相关实验研究还表明,学生因个人学业与前途引发不良心态所产生的负
6、性情绪,如担忧、顾虑、气愤等出现频繁,若持续时间大于15天,其负性情绪就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空虚、痛苦、烦闷等障碍性心理问题。综上所述,任何心理问题都有由“简单”起因经“频繁”而累积的有层次的推进过程,表明心理问题层次性的客观存在。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科学“解读”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可能存有的心理问题,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心理疏导、心理训练等教育工作,有如打鼓,打在点子上;有如吹笛,吹在眼子上,有助于克服心理健康教育中“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简单化和公式化的做法,从而使教育与辅导工作摆脱盲目与被动,难以取
7、得更显著的效果。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另外他们又置身于社会迅猛发展并充满着变革、竞争的时代,他们经受更多的是与学习、校园生活及观念冲突等相关的心理矛盾与精神挫折。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殊心理生活背景,有助于科学考察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根据我国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1.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自卑、骄傲、虚荣、多疑、自我中心、说谎、怯场、懒散、逆反、烦躁、任性、厌学、畏难、多愁善感等
8、。心理偏差,习惯上可称之为心理品质上的缺点或缺陷,大多与个体的曲解、误会及过错行为有关,其心理活动往往呈现出一些背离社会普遍标准的不良倾向。心理偏差是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的心理问题,它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为1OO%。人们经常讲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指的心理偏差在现实人群中的普遍性。学生中的心理偏差更是普遍。有心理偏差的学生一般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但心理偏差却是一切心理问题发生的起点和最原始的根源,是导致许多严重心理危机的潜在性原因,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和消除,往往使个体整体心理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匹配性,使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效率受阻,甚至大为降低。2
9、.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它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累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即认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形成的。如焦虑、恐惧、孤独、苦闷、冷漠、妒忌、狂妄、情绪冲动、心境压抑等。从本质上讲,心理障碍是个体“意识流”流动不畅或阻塞不通而引发的异常心理反应。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内在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形成了一种无法自我解脱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理智甚至错误的行为反应,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实践表明,对于处于心理障碍中的学生,基本上不存在“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常见 心理 问题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