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docx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三) 生物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三)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汲取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肯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肯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2)温度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上升,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3)CO2浓度在肯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2、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肯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足够的CO2(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削减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产上应适时浇灌,保证植物生长所须要的水分。六、化能合成作用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
3、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缘由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起先,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4、、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逝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旁边。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楚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楚。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视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后期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
5、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安排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逝,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逝。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干脆产生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四周产生的星射线形成。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改变也完全相同。3、有丝分裂过程
6、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改变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六、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改变。例:蛙的红细胞其次节细胞的分化一、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长久性、稳定不行逆转性、普遍性二、细胞全能性:(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缘由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
7、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旧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旧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第三节细胞的苍老和凋亡一、细胞的苍老1、个体苍老与细胞苍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苍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苍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苍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苍老的过程。2、苍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苍老的细胞内水分。2)苍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3)细胞内
8、的会随着细胞的苍老而渐渐积累。4)苍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5)通透性功能变更,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苍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二、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确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经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3、与细胞坏死的区分: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第4节细胞的癌变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
9、成了不受有机体限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2)癌细胞的发生了改变。(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改变。癌细胞简单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缘由_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4.细胞癌变的缘由: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状态变为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2022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2022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根据原子序数递增的依次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依次从
10、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推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4、核素:具有肯定数目的质子和肯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
11、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实力减弱,失电子实力增加,还原性(金属性)渐渐增加,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
12、周期:左右,核电荷数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渐渐增多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得电子实力渐渐增加,失电子实力渐渐减弱氧化性渐渐增加,还原性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渐渐增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渐渐增加,碱性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改变。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
13、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确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全部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大多数化合反应(特别: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14、。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X的能量肯定高于MB.Y的能量肯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肯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二、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
15、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削减。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推断方法: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
16、等作正极。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写出总反应方程式。把总反应依据电子得失状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
17、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留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加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原电池。金属的防腐。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单位:mol/(L?s)或mol/(L?min)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
18、质确定的(主要因素)。外因:温度:上升温度,增大速率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变更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逆:化学平衡探讨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肯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