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复习.docx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选择、简答:(以下划线局部为可能出题处)什么是公共政策?一般说来:但凡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应看成是公共政策。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其本质是利益,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公共政策的类型可分为:元政策、根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利益分配的动态性有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根底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政府要选择那些及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对公共政策的定义须强调:1、公共政策是政府
2、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更直接地说,是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的。公共政策的根本特征有:1、整体性,政策是配套,就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用以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及分配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分配功能在通常的情况下有三种
3、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及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根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开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公共政策要素有: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美国政治科学家HD拉斯韦尔编写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根本范畴及方法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根底,并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德罗尔在1968-1971年发表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设想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使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
4、的政策。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及处分性措施相联系,假设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局部。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及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
5、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构造中的集权制及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缺乏;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及,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
6、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及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效劳;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及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效劳,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展“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他子系统的活动。对政策过程的监控,即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
7、贯彻实施及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决策权力包括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纵向分化、政策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式两种具体形式。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助手。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为政治构造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和行政部门的分化。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决断、智囊、信息、监控等子系统。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1、界定政策问题;2、确定
8、政策目标;3、设计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确定公共决策问题:公共决策问题、对公共决策问题进展分析。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及手段的统一。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那么:多方案原那么、排斥性原那么、多要素原那么、可操作性原那么。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有:专业性、统一性、整体性。西方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方案;第二步是探索和研究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决择活动。西蒙认为,决策的根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争论。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
9、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及者对它的共识。界定问题的方法:1、界定问题的性质;2、界定问题的时空范围;3、界定问题的层次。对问题作出界定后,就须查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决策问题时的作用政治组织的作用、国家民主制度的作用、群众传播媒介的作用。群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缩短了公共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及手段的统一。拟定公共政策方案的原那么有多方案原那么、排斥性原那么、多要素原那么、可操作性原那么。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
10、说服、强制几种。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根本措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展深入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效益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决策方案图谋标准。政策执行的理论:1、行动理论;2、组织理论最严密;3、因果理论;4、管理理论;5、交易理论;6、系统理论;7、演化理论;史密斯提出了著名
11、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他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根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人们把对政策承受的反响,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及内化。政策效果的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那么。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公共政策评价的根本组成内容有标准、信息、分析、建议。从不同角度进展分类,公共政策的评价类型有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又称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客观、全面地评价标准总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处于不
12、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支持、阻挠。政策评价标准主要有八个方面:1、投放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性;8、社会开展总指标。公共政策的根本程序步骤:1、评价准备阶段;2、评价实施阶段;3、评价总结阶段。公共政策评价方法:1、前后比照法;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4、自评法。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行动及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4、有关人员的抵抗;5、公共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6、公共政策评价的经费不易取得。公共决策是一种特殊的决策类型,公共
13、决策的思维方法同样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公共决策思维的一般类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立体思维。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和间接性。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创造性思维的各种根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完成理性思维中存在的一个
14、根本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或者应当是符合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符合理性的。常见的公共决策思维类型有完全理性思维、经济合理性思维、渐进思维、顺序决策思维、剧烈改变思维、无为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思维。公共决策思维方法举要:1、头脑风暴法;2、德尔菲法;3、类比法、隐喻法及群体生态法;4、巴拉姆驴子思维法;5、理想方案思维法;6、简单矩阵思维法。按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贝塔郎菲的定义: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复合体。系统的属性可分为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概括出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所应遵循的几个根本原那么: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可行性。科学家
15、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系统分析最早由兰德公司提出并加以使用。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将公共决筹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斯科特、基恩提出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1、社会主体的知识化;2、社会组织扁平化;3、政策信息公开化;4、民主参及群众化。知识经济及公共政策的关系:1、知识经济的开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开展。知识经济的开展使公共政策的理念从理性型转向开展型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公
16、共政策必须树立开展型的政策理念,具体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政策体质,这主要表现为: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制;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参及型公共政策体制;3、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公共政策对开展知识经济的影响:1、教育政策创新;2、产业构造调整;3、财政政策变革;4、优化税收政策;5、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6、加强政府宏观调控;7、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组织层次化是错误的知识经济时代
17、根本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综合型政策理念。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关于知识经济时代根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社会主体知识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及群众化、社会组织扁平化。关于知识组织及公共政策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开展、知识经济的开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开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开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开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民主观念;4、创新超前观念。知识经济的开展要求建立网络化决策体制、多者博弈决策体制、
18、民主参及决策体制。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开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政策政策、金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有信息化、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有: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的立足点。公共政策通常的角度有公共政策的主体角度、公共政策的客体角度、中立研究者角度。主观概率预测分析法及德菲尔法一样,它需要专家意见并进展整理,以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完全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的逻辑
19、起点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本质:公共问题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在于其影响的广泛性;第二个本质特征在于其不可分性(indivisible)。进一步认识公共问题的“公共性特征,进一步引申开来,可理解为:1、公共性超越了私域范畴,存在于公域之中;2、公共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共同性,因为公共性往往受到时空界限和人员数量规模的限制;3、公共性直接表现为“社会共享性。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公共问题的纵向层次维度、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有: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及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及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及传统方法论之
20、间的矛盾。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1、对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属于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内容的是:管制性公共问题、效劳性公共问题。表达了公共政策的未来根本走向的说法有:1、公共政策应该是问题取向的;2、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3、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4、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名词解释:(考名词解释时不用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展选择、综合、分配的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那么。公共政策主体:指参及、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
21、直接或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社会非法权主体:是指那些目的不在于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对政策的运行施加强有力影响的团体。一般认为,社会非法权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处于幕后的、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团体;另一类是群众传媒机构。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展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议程设定:指政府机关决定是否将某公共问题予以接纳并排入处理议程的过程。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表达为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
22、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失去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根底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因果理论:包括两类内容:一是把决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二把政策中潜在下因果假设合成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技术能力。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后过程。 顺序决策思维: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拟可行的决策。 政策决定:是指政策
23、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律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 扁平式组织:组织中自个职位的权力、责任都有明显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办事,组织内的所有职位都按权力等的进展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等的严密的指挥体系。 公共文化:从本质上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主要表达在:对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元政策:是价值标准及程序方法的统一体。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
24、权威以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机构及职位。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时期和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展选择、综合、分配和核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那么。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根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根本政策的主要因素.(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及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政策议程: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概论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