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本 是 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 个小孩儿无奈又欢乐的 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须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 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 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欢乐 个接 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华蜜的童年。 前打算1.(1)配乐 文朗读。(2)踩影子、跳房子嬉戏的相关视频。(3)教学协助 件。(老师)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嬉戏。(学生) 时支配2 时。教学过程 时 、谈话引入,激发爱好1.
2、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 定很喜爱玩嬉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嬉戏吗?(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挚友在玩什么嬉戏吗?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2.结合图片,老师简介嬉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嬉戏视频。3.玩嬉戏很欢乐,欢乐的事就这 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欢乐的事是 个接 个。(板书 题)4.齐读 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接着,连续的意思。设计意图: 堂伊始,从孩子们喜爱的嬉戏导入,学生饶有爱好地说出自己喜爱的嬉戏,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踩影子”嬉戏的好玩,揭示 文题目。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
3、、识记生字,初读 文1.自由读 文。(1)借助拼音,把 文读 读,遇到不熟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 文,老师巡察。)(2)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睡觉再做梦各种各样伙伴不过好玩这么却(1)指导读,留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3)开火车读。(4)指名读。3.趣味识字。(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旧字加偏旁嬉戏读生字:林()梦羊()样中()种取()趣结合“却”相识 部首“卩”。“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留意“走”的最终 笔要长,托
4、住“取”字。(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方法。预设:“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 加”的方法识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 个“女”字,组成“接”。生字巧记:“过”走寸了,就“过”。“这”斯斯文文走到“这”。(3)指导书写:“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留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终 笔要变成点。“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留意“辶”是三笔写成的, 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 二笔从横中线起笔, 个折要短小 点,捺要伸展。(4)老师范写,学生仿写。设计意图
5、:让学生圈点,主要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多问,增加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意识。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阅读 文的状况,敏捷地教学,以至于有针对性地刚好指导。同时,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让同学间相互沟通识字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三、再读 文,了解大意1.带着生字词再读 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小节读 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索:“我”有哪些经验?3.出示填空。月夜,正玩着_,就听大人叫着:“_!”正做着_,又听见大人在叫:“_!”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操场上却_。设计意图:小学 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
6、要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 文的基础上,通过这 环节,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 文的实力,进 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育语感,受到美的熏陶。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2.流畅地朗读 文。 二 时 、复习旧知1.谈话:小挚友们,还记得上节 我们相识的那个小挚友吗?(记得。)这个小挚友经验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 铃响了。)哦!这可真是 个接 个(板书 题)。这节 ,我们接着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验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2.开火车读 文、词
7、语。3.指名按小节朗读 文。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 前几分钟的沟通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 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 文,巩固了对 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二、精读内容1.指导学习 小节。(1)老师范读 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 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嬉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句话。)(3)指导朗读 二和 三行诗。师引读:是呀,正玩得兴奋,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着急的语气,声音要嘹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8、】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 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4)孩子不兴奋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 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教化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5)带着感情指名读 小节。2.学习 二小节。(1)自由读 读,回答问题。出示学习小提示: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2)指名读 二小节。3.自学 三小节。(1)自由读 读,说 说你不明白的地方。预设:跳房子怎么玩?(老师协作视频讲解跳房子嬉戏。)(2)说
9、说你读懂了什么。(3)再读 三小节。4.齐读最终 个小节,留意读出疑问的语气。设计意图: 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 、二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 三小节的“模子”,因此, 、二小节的教学是关键所在,必需渗透相应的学法。教学过程中支配的几个环节就体现了这 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节时学有所依,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三、总结全文1.小挚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索;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态。)2.想 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像的经验,先跟同桌说 说,再讲给同学们听。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 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
10、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相像的事,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索所获得的欢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 内与 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拥有主动、乐观的生活看法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个接 个是 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殊感爱好。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 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方法记字,再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 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得到不同
11、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仿照 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教案 部编人教版 年级语文下册3 个接 个教案设计3 个接 个 型: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会认13个生字,12个 词,学写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初步了解 文内容。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 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欢乐 个接 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华蜜的童年。 时支配2 时。 时授 日期:教学内容:朗读 文,写字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学法:练习,朗读,书写教具:多媒体 件
12、,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激发爱好1.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 定很喜爱玩嬉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嬉戏吗?(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挚友在玩什么嬉戏吗?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2.结合图片,老师简介嬉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嬉戏视频。3.玩嬉戏很欢乐,欢乐的事就这 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欢乐的事是 个接 个。(板书 题)4.齐读 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接着,连续的意思。二、识记生字,初读 文1.自由读 文。(1)借助拼音,把 文读 读,遇到不熟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 文,老师巡察。)(2)用自己
13、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睡觉再做梦各种各样伙伴不过好玩这么却(1)指导读,留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3)开火车读。(4)指名读。3.趣味识字。(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旧字加偏旁嬉戏读生字:林()梦羊()样中()种取()趣结合“却”相识 部首“卩”。“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留意“走”的最终 笔要长,托住“取”字。(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方法。预设:“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 加”的方法识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
14、,右边“立”下 个“女”字,组成“接”。生字巧记:“过”走寸了,就“过”。“这”斯斯文文走到“这”。(3)指导书写:“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留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终 笔要变成点。“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留意“辶”是三笔写成的, 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 二笔从横中线起笔, 个折要短小 点,捺要伸展。(4)老师范写,学生仿写。三、再读 文,了解大意1.带着生字词再读 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小节读 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索:“我”有哪些经验?3.出示填空。月夜,正玩着_,就听大人叫
15、着:“_!”正做着_,又听见大人在叫:“_!”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操场上却_。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个接 个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语文教案 一个接一个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相识单耳旁(卩);驾驭笔画横折折撇();驾驭多音字觉。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在朗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3知道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学会转换角度看待问题。 4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培育朗读诗歌的爱好。 过程与方法 1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感情。
16、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索、想象、表达,给学生供应充分的学习空间。 3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 4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自学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学会转换角度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会写的生字,相识单耳旁(卩);驾驭笔画横折折撇();驾驭多音字觉。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童年的乐趣,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我们
17、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都会不一样。人生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正面,有背面;有欢乐,有悲伤;有希望,有悲观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文中的小挚友又是怎样看待问题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过、各、种、样、伙、伴、这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里相识。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各的上边是夂,不要
18、写成攵。 种的左边禾在做偏旁时,最终一笔捺要变成点。 样的左边木在做偏旁时,最终一笔捺要变成点。 伙的右边火字在写时要先写两点。 易错提示: 过的走之旁是三笔,其次笔是横折折撇,不能和平捺写成一笔。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寸:过(过去)-讨(厌烦)-付(付出) 中:种(种类)-冲(冲动)-忠(忠心) 羊:样(样子)-洋(海洋)-佯(佯装) (4)书写练习:巡察指导,并订正握笔姿态、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并思索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小节? (2)每个小节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1)全文共有4个小节。(2)第1小节写想多玩一会儿踩影子的嬉戏的我
19、被大人喊回家睡觉,但我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梦;第2小节写正做着好梦、不想去上学的我被叫醒去上学,但想到能见到小伙伴就很快乐;第3节写下课和伙伴们正玩嬉戏的我被上课铃声提示去上课,但想到能听老师讲故事就觉得好玩;第4小节写我提出疑问:其他孩子也会这么想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大致知道了这首儿歌告知了我们:我每做一件事正兴奋时被打断,却想到下一件事同样能给自己带来欢乐,告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课后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看看对待同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看待。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探讨这个问题。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其次课时 一、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接一个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一个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