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16页).doc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16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
2、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P , kPa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与气速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填料层的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时,干填料的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
3、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1) 液膜 (2)式中:A组分的传质速率,;两相接触面积,m2;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相界面上A组分的平均分压,Pa;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 (3) (4)式中:液相中A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气相中A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以气
4、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若气液相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则: (5) (6)浓度相 界 面P2=PA2 CA2 ,FLPAPAiCAi CAdh 气膜液膜距离 CA PA CA PA+d PA CA+dCA P1=PA1 CA1,FL图二 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三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当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式受气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反之,当液膜阻力远大于气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受液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如图三所示,在逆流接触的填料层内,任意载取一微分段,并以此为衡算系统,则由
5、吸收质A的物料衡算可得: (7a)式中:液相摩尔流率,;液相摩尔密度,。根据传质速率基本方程式,可写出该微分段的传质速率微分方程: (7b)联立上两式可得: (8)式中:气液两相接触的比表面积, m2m-1; 填料塔的横载面积,m2。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纯二氧化碳,且已知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溶解度较小,因此,液相摩尔流率和摩尔密度的比值,亦即液相体积流率可视为定值,且设总传质系数KL和两相接触比表面积a,在整个填料层内为一定值,则按下列边值条件积分式(8),可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 (9)令 ,且称HL为液相传质单元高度(HTU);,且称NL为液相传质单元数(NTU)。因此,填料层高度为传质单元
6、高度与传质单元数之乘积,即 (10) 若气液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即平衡曲线为直线,则式(9)为可用解析法解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亦即可采用下列平均推动力法计算填料层的高度或液相传质单元高度: (11) (12)式中为液相平均推动力,即 (13)其中:, ,为大气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常数: (14)式中:水的密度, 水的摩尔质量,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享利系数(见化工原理下册第78页),Pa。因本实验采用的物系不仅遵循亨利定律,而且气膜阻力可以不计,在此情况下,整个传质过程阻力都集中于液膜,即属液膜控制过程,则液侧体积传质膜系数等于液相体积传质总系数,亦即 (15) 四、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主
7、要技术参数:填料塔:玻璃管内径 D0.050m 塔高1.00m 内装1010mm瓷拉西环; 填料层高度Z0.78m; 风机:XGB-12型 550W; 二氧化碳钢瓶 1个; 减压阀1个(用户自备)。流量测量仪表:CO2转子流量计型号LZB-6 流量范围0.060.6m3h;空气转子流量计:型号LZB-10 流量范围0.252.5m3h;吸收水转子流量计: 型号LZB-10 流量范围16160 Lh; 解吸水转子流量计: 型号LZB-10 流量范围16160 Lh 浓度测量:吸收塔塔底液体浓度分析准备定量化学分析仪器(用户自备);温度测量:PT100铂电阻,用于测定测气相、液相温度。2.二氧化碳
8、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四)图四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 CO2流量计;2- CO2瓶减压阀;3- CO2钢瓶;4-吸收用空气流量计;5- 吸收用气泵;6、8-喷头; 7、19- 水箱放水阀;9- 解吸塔;10- 解吸塔塔底取样阀;11- 解吸液储槽;12、15- U型管液柱压强计;13- 吸收液流量计;14-解吸液液泵;16- 吸收液储槽;17- 吸收塔;18- 吸收塔塔底取样阀;20- 解吸液流量计;21- 吸收液液泵;22-空气流量计;23- 空气旁通阀;24- 风机 3实验仪表面板图(见图五)图五 实验装置面板图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 测量吸收塔干填料层(
9、PZ)u关系曲线(只做解吸塔):打开空气旁路调节阀5至全开,启动风机。打开空气流量计,逐渐关小阀门5的开度,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稳定后读取填料层压降P即U形管液柱压差计11的数值,然后改变空气流量,空气流量从小到大共测定8-10组数据。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 u为横坐标,单位高度的压降PZ为纵坐标,标绘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2. 测量吸收塔在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将水流量固定在104Lh(水流量大小可因设备调整),采用上面相同步骤调节空气流量,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所显示的空气温度,操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塔内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氧化碳 吸收 解吸 实验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