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 笔记(16页).doc
《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 笔记(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 笔记(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傅佩荣向老子问道一个人内在的空虚与茫然,主要原因是忘记与自己的灵魂互动,使生命碎裂而无法整合。傅佩荣学哲学、读经典、悟人生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哲学与人生配合起来,用很扼要地方式把人生做一个总结式的说明,然后对于自己未来才会有一些的参考价值。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会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羡慕的。入门须正,境界须高。开卷有益,做一个专通雅的人。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因为30岁以前你要投入社会,
2、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岁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经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主题一、面对天下大乱第一讲:虚无主义的危机第二讲:与儒家的三点差异第三讲:从认知提升到智慧主题二、“道”的深刻含义第四讲:“道”是什么?第五讲:“道”与“德”的配合第六讲:从“道”来看万物主题三、圣人无心而为第七讲:圣人的定位第八讲:圣人的表现第九讲:圣人的榜样主题四、三宝足以安身第十讲 慈:慈爱对待人与物第十一讲 俭:节俭珍惜万物第十二讲:不敢为天下先
3、老子之道1、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2、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灵魂。4、道是“一”,世间的一切存在的本质,始终如一,区别只在现象。万变幻象之本老子的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之质,即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二是道之性,即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为无不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营造了宜于万物生长
4、的环境,万物顺应环境而形成的天性自然生长,“道”从不去干涉它束缚它,不替万物做主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可谓是“无不为”。虽然无为,可万物皆依赖她,故而万物之为皆为道之为。一切道的表象,皆因道之力量而存在!道之处下守拙,不彰显。但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婵然而善谋。无为的三个要义1、无为而不敢为老子的无为并未不作为之意,更非一种无政府主义,而是要去掉人为的自作聪明,去掉各种不良欲望,是无“自己的为”,是依据规律去作为。所以,在想要达到“无为”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有为”的成分了。“不敢为”即是不敢强以人为而伤自然人性与天道,但也不是放任而以随波逐流的方式
5、来服 膺(yng)于自然;是人文化的自然,而非原始的自然。2、无为而无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于此提倡的是“大仁”、“大爱”,而非“私仁与偏仁”、“私爱与偏爱”。老子对于现实社会的真诚关爱,透过一种符合自然之道的无为方式,来展现他的“有为”、“有私”。领导者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管向”与“管事”的关系,“管总”与“管分”的关系、“管帅”以及“管兵”的关系。3、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是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而行,减少一切人为的一己私欲,服从于客观大道,因此又是功夫、境界。“是以为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6、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重视“为”的功夫,是“辅万物之自然”的不敢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无以为,最后,藉此以完成其“无不为”的境界。因此,“无为”更是老子的一种谋略,其目的则在达成最低代价的有为。上善若水”语出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他重视“为”的功夫,是“辅万物之自然”的不敢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无以为,最后,藉此以完成其“无不为”的境界。因此,“无为”更是老子的一种谋略,其目的则在达成最低代价的有为。负阴抱阳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7、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的两方面。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所以,不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细微的具体事物,都是运用着这条自然规律在这种动荡中维系着自身的平衡。而这种动荡调节的过程,也即是“反者道之动”。 第一讲:面对天下大乱?哲学是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反省。?老子的著作道德经: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称作道经;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称作德经。?儒家用两个字描述“真诚”,道家用两个字描述“真实”。?人活下去有两个要求:1.仁爱;2.正义。?文学分三个层次:底层(器物
8、层次);中间(制度层次);最上面(理念层次),国学处在理念的层次。?理念:怎样的人生才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老子:强行者有志勉强自己去走路的就是有志向,人生的理想不能离开勉强自己。?老子:甚爱必大费过度爱一样东西花费就很大。?两种虚无主义:1.在价值上认为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美丑价值上的虚无主义;2.存在上的虚无主义生和死没有差别,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的。?五福临门:五福包括1.寿长寿;2.富有钱;3.康宁健康平安; 4.攸好德所爱好的是德行;5.考终命安享天年。?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儒家:肯定传统、重视教育、关怀社会。?儒家看到的是人类世界的问题;老子看到整个存
9、在的问题,包括自然界。?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用言语来说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称可以用名称来说明的,就不是恒久的名称)?没有名称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于你而言等于不存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学道学会:第一:整体;第二:永恒从整体看就没有得与失,研究国学:三十岁最好念儒家,四十岁最好念道家,五十岁最好学易经。第二讲:与儒家的三点差异?儒家以人为中心,孔子代表的话:人能弘(弘扬)道(人生的理想),非道弘人。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社会性。讲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德行修养,向善)。?道家以道为中心,重视自然性,讲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冥合(了解完整体之后我是其中的一个局部)。?人的生命的特色在于
10、他可以理解,理解使人的生命和万物区分开来。?庄子表述道家以道观之,物无贵贱。?道是大自然的根源,是整体。?老子用道代替天,强调宇宙性。?天人合一源于庄子。?密契主义的特点:1.不可说,也说不清楚;2.暂现性短暂出现;3.被动性,不能被操纵;4.一种生命力的再现。感觉生活有无限的力量。?因为了解,而不受控制。第三讲:从认知提升到智慧?老子的道德经有三个阶段:1.把知当作区分;2.把知当作灾难;3.把知当作启明。?反省的门槛:你跨过去之后就可以反省到自己,自己意识到自己(我的意识的出现)?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狂五种颜色让人眼睛都快看瞎了,五种声音让我耳朵都
11、快聋了,五种不同菜的味道让嘴巴吃到最后都快要麻痹了,骑马打猎让人心发狂。五代表多。?让自己生活单纯,可以保持心思不受干扰。?老子:天下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叫做善了,不善就出来了。?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推崇谁是杰出的人才,老百姓就不会争;不要去珍惜那些难得的东西,老百姓就不会当强盗。?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老子希望百姓无知无欲无知(特别执着于名声),无欲就是不要执着于什么欲望。?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我知道怎么样站在台面上的,但是我自己
12、要隐藏在底下;我知道什么是光荣荣耀,但是我隐藏在屈辱里面(知其白显现出来的,守其黑)。?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要拿一样东西就要先给人家。?要活到平安快乐,就要懂得避难。?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底下藏着祸,祸旁边靠着幸福(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老子看问题从正反两面看,具有整体观。?闭上肉眼,才会张开心眼。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一个状况,不能只看表面。?启明?老子:知常(永恒)曰明能了解永恒的、平常的、经常的东西叫做明?老子:见小曰明能看见小地方,那才是真的清楚了,觉悟了。?老子:自知者明了解自己叫做明。了解别人叫做智。?英国作家王尔德: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是得不
13、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是得到我所要的。(得到之后才知道不是自己想要的)?浮士德:我要的是我要帮助别人老子:能够付出才代表自己拥有?老子:自知者明和 不自见故明两句意思一样,不要自己以为自己看的都是对的?道家怎样使自己明:1.虚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肚子尽量吃饱,但内心最好单纯美好;意愿志向(欲)不要太强,但是我的筋骨要强壮);2.静心静才会看得透彻。?庄子:虚室生白空虚的房间会显示亮光。?道家的思想:道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常常感觉到跟道在一起,就是你没有什么欠缺的。?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其诚,乐莫大焉万物在我这里都我已经很满意了,我不用去得到它,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真诚,那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14、。?道家喜欢将道比喻为光明,光明代表智慧的觉悟。?老子:和其光,同其尘缓和你的光芒,要能够混同尘垢。(了解外界的环境,尊重其他人的情况)?老子: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镜子。?任何事情的发生只要相关的都一定有某种程度的责任。?老子: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第四讲:道是什么?道德经中与道有关的部分有六章。第一章、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二章。最关键的是第二十五章。?古代的“道”就是路,代表途径,任何东西的存在跟发展都有它的途径,如花道、茶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有一样浑然一体的东西(混代表还
15、没有区分),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寂静无声,空虚无形,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说它是道。(万物来源于道,也回归于到,所有一切是平衡和谐的)?黑格尔:肯定就是否定。当肯定了某一个东西的特性,就否定了是其它情况的可能。?现代心理学家描述现代人的困难:来自于离开母体子宫之后,他一生就在寻找重新回到母体合二为一,后面寻找的母体不是最初的母亲,而是找到一个归宿让他安定下来,感觉到在这里一切都很好,不再有任何需要、不再有任何欲望、不再有任何欠缺。?西方哲学“自因”:自己是自己的原因。自因的东西是永恒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代表自己如此)。人
16、的生存要取法于地理上的条件,地面上生长什么植物,有什么生态都要靠四时在决定,还有更高于天的一个层次在安排天的各种运行,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现象。?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展现)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展现为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整体展现为阴阳二气,阴(受动力)阳(主动力)二气交流形成阴阳和(阴和阳结合的和谐状态)三气,阴阳和三种气就可以直接展示万物,万物它是背靠阴而面向阳,由阴阳激荡而成的和谐体。?道:1.整体:跟空间有关;2.永恒:跟时间有关。人的生命就是在时空里面架构开来。?如果用整体的眼光看个别事物,个别事物都变成不可或缺的,它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它也值得
17、珍惜。?永恒:打破时间的限制,不要只看昨天、今天、明天,因为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在时间里面变化是非常危险(变化代表危险,因为不可预测),如果学会从永恒看的,变化就不是问题珍惜每一个刹那每一个片刻。第五讲:道与德的配合?万物得之于道者称之为“德”,万物的本性或秉性称之为“德”.?道具有两种性格:超越性和内存性(内在性)。?人需要面临三个危机和挑战:1.痛苦;2.罪恶;3.死亡。?意义就是理解的可能性。?一个人在一生的生命过程中难免都会有一次或至少一次绝对依赖的感受(感觉到生命完全没有基础,生命是一个落空)。?绝对依赖的感受:我的生命是相对的,我需要一个绝对着作为我的依赖,使我这个相对的生命,不
18、至于迷失。?内在性强调道无所不在,老子用德来作为道的化身,来加持每一样东西。?儒家强调的是德行的修养。?如果你想表达某种意念的话就会带来压力。?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傅佩荣每天看书12小时。?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因为理解而自由。?道德经中的自然:自然如此的状态。?任何事情都有正确的方法。?不说话有时是最高的沟通艺术。?道家讲究真和美,儒家讲究善。第六讲:从”道”来看万物?从整体、永恒的角度看每一样东西在整体里面都有它特定的价值。?西方:自然界不跳跃。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环节都会构成某种效果。?从永恒来看变化就是一个过程。?从整体的角度说一往平等,
19、所有的事情都是平等的,进而欣赏每个事物的价值。?佛教强调不再轮回:进入一种清凉(冷静)的圆满的境界。?叔本华:1.信仰宗教;2.产生一种审美的直观(就是你不再有任何意志,不带有任何目的的欣赏万物的美)。?我看神的眼光就是我看神的眼光,神是我生命的基础。?只要存在都值得欣赏。?培养智慧,看透这一切变化的规则,就可以顺它而行,达到顺其自然。?人到中年需要了解老庄的思想。?接纳自己的现状,并进行调整而让自己的生活。?学会自我调侃,让自己的生活有些趣味。?回到生命本来的状态、最原始的状态,它是一个圆满的状态。?人间的困扰常常是得失的问题。?印度教:你每一次为自己的考虑所做的事就好像多了一层外衣,使你跟
20、梵(真正的自我)隔阂得更远。?道家的关键是在于你如何判断条件是否成熟。?布雷克:一朵花里面看到一个天堂,一粒沙里面看到一个世界。?苏东坡:凡物皆有可观,荀有可观,必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任何东西都值得欣赏,只要值得欣赏的都会给你带来快乐,不必一定要找那些怪奇瑰丽。?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窗户),见天道(天体运行);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你走出去越远,你所了解的越少)。可以不外出,在家里透过一片木头(小宇宙)的研究来了解整个宇宙。?英国:如果你不曾离开英国,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国。?你自己怎么看待别人,你到任何地方去,你都不会改变这种心态,你的遭遇就会一样的。第七讲:圣人的定位?圣
21、(聖)人:古人说聖是聪明到极点,聖人是悟道的统治者。?柏拉图的原则:1.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处境里面;2.要抽象;称身体为灵魂的监狱。?柏拉图人类真正的幸福:摆脱身体欲望的各种限制,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身到心到灵。?道家是一个自己反思的心得。?老子的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善于行道的人,精微奥妙而神奇通达,深刻的难以理解。?老子形容古代有道者如何修炼:小心谨慎啊,有如冬天涉水过河、提高警觉啊,有如害怕邻国攻击(这两点说明在世间不要沉迷);拘谨严肃啊,有如在外面做客;自在随意啊,有如冰雪消融;淳厚实在啊,有如未经雕琢的木头;空旷开阔啊,有如幽静的山谷;混同一切啊,有如混浊的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 笔记16页 老子 问道 笔记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