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知识点总结.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复习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根据空间依次的说明事物的方法。3学习驾驭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育民族骄傲感。【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依次。2品尝语言,真实感受本文视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学习难点】1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根据空间依次说明事物的方法。2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育民
2、族骄傲感。【资料链接】虞初新志及作者简介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学家,以刊刻丛书在当时知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张潮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所反映。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老师寄语:细心是胜利的必要条件,信任自己肯定行!)1、自由阅读课文,达到娴熟成诵的程度;2、自学检测:(1)检查背诵课文2、3、4段:(2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壬戌()虞山()篆章()矫()二、合作释疑(老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出现才智的火花!)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词汇,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同时相互沟通,共同完成对疑难词汇、语句的理解;2、积累检测(1)释词: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启窗而观()6.高可二黍许()()7.箬篷覆之()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石青糁之()10.中峨冠而多髯者()()11.其两膝相比者()12.佛印绝类弥勒()
4、13.矫首昂视()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珠可历历数也()16.居右者椎髻仰面()17.若听茶声然()18.其人视端容寂()()19.其船背稍夷()20.钩画了了,其色墨()21.长曾不盈寸()()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木:能以径寸之木()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奇:明有奇巧人()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而: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高可二黍许()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三、同步达标(老师寄语:我学习,我欢乐,我达标,我进步!)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4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法的学问,试着将天干地支背下来,并且推算一下自己的属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6、其次课时【学习内容】1、疏通课文,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赏析文段,驾驭方法,培育情感。【复习回顾】1、检查背诵状况;2、检查对重点词汇的理解驾驭;【自主学习】1、依据重点词汇的理解,翻译全文;2、积累检测: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合作释疑】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
7、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4文章主体部分是根据什么依次来写的?5文中哪句话赞美了雕刻技艺的超群?【达标检测】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白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致。3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的神态看出来。4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详细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6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7文中最
8、终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8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9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奇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10、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句。答案:1、盖大苏泛赤壁云2、敏捷精致3、“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4、豁达开朗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6、轻松悠然专注悠然7、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超群8、嘻,技亦灵怪矣哉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学实录 师(出示桃核):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 生:桃
9、核。 师:通常,我们吃桃时都会扔掉桃核,但是有位艺术家却能让桃核变废为宝。这位艺术家用桃核做了什么呢?这位艺术家又是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明朝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去找寻答案。 (生打开课本。) 师:下面,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课文的状况。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老师想看看大家的朗读有没有进步。(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朗读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同学们今日的朗读进步最明显的是对节奏的把握更精确了,舒缓的节奏让我感受到了文言文特有的韵味。下面,我们看昨天留下的练习题。 (屏显练习题。) 师:第一小题包含三组字词,我们分别请三位同学来说。 生:第一组的第一个“为”是“雕刻”的意思。 师:你从哪里找到答案的
10、? 生:课下注释。 生:其次个“为”是“是”的意思,也是从课下注释找到答案的。 生:其次组的“可”分别是“大约”和“可以”的意思。 师:很好,回答得又精确又清晰。 生:第三组,第一个“端”指“右端”,其次个“端”指“端正”。 师:三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视察一下这三组词,它们都是同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明。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叫什么? 生:一词多义。 师:我们来看下一组字词。 生:加点的“冠”字,应说明为“戴着帽子”,是名词用作动词。 师:不仅能说明,还能说清用法,真棒! 生:加点的“髻”字,应当也不是名词,我觉得意思应当是“梳着发髻”。 师:这位同学很会猜读。这两个加点的字都变更了
11、它们原本的词性,这种现象叫 生:词类活用。 师:我们班同学的文言文功底很不错。通过这两个练习,我们同学应学会一种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分类法。下面,请三个同学翻译一下这三个句子。 (屏显句子,学生翻译。) 师:昨天的课后作业还要求同学们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方面,同学们有没有疑问?如有,请举手。 (生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不举手,那说明你们都读懂了!那我就考考大家。请再次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屏显。) (1)课文介绍的这件工艺品是()。 (2)制作者名叫()。 (3)这件工艺品主要表现了()和()、()这几个人一起在()游玩。 生:课文介绍的这件工艺品是核舟。 生:其次个空应当
12、填魏学洢。 生:不对。应当填王叔远。 师:有争议了,同学们细致读读题。 生:应当填王叔远,因为题目问的是核舟的制作者,魏学洢是文章的作者。 生:接下来的三个空应分别填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 生:他们是在赤壁游玩。 师:通过完成这三道填空题,我们简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同学们只读懂了这篇课文的四分之一。 (生露出怀疑的表情。) 师:为什么说大家只读懂了课文的四分之一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同学们先齐读一遍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屏显问题。生齐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缄默。) 师:看来大家有点迷茫。俗话 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
13、们先看这篇课文的出处。 生:课文选自涨潮编的虞初新志。 师: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也选自虞初新志呢? 生:口技。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哪个字呢? 生:“善”。 师:对。口技中的“善”就出现在第一句话里。同样选自虞初新志的核舟记会不会和口技类似呢?核舟记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 生:“奇巧”。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很好。大家都很聪慧。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要学会一种思维方法联系的思维方法。学习时前后勾连,思维就会得到拓宽,学问就会简单驾驭。那作者是怎样详细表现核舟的“奇巧”的呢? (生默读课文,思索后回答。) 师:课文是我们学习的宝库。大家有
14、新发觉吗? (生摇头。) 师(笑):遇到“拦路虎”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思索。这样,我们先解决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并用原文回答。核舟多大?这表明核舟的雕刻材料有什么特点? 生:写核舟大小的句子在第2自然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 (师板书“雕刻材料小”。) 师:下一个问题,文中第几自然段的哪句话粗略地统计了核舟上雕刻的内容? 生:课文第6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师:好。现在,我们依据这个句子做做加法,看看核舟上一共刻了多少东西。 (生计
15、算。) 生:一共53样东西。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这个填空。(屏显。) 统计结果表明核舟上雕刻的内容()。 生:多。(师板书“雕刻的内容多”。) 师:雕刻核舟的桃核是如此之小,王叔远刻出的内容竟是如此之多。作者首先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现了核舟的“奇巧”? 生:对比,衬托。 师: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我们找到了表现作者“奇巧”的第一个方法。但是,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仅表现了核舟的“奇”。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核舟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位同学对课文第3、4自然段的缩写。 (屏显。) 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舟记 年级 语文 上册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