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数学教案 其次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经验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驾驭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2、培育学生类推迁移的实力和口算的实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
2、接着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学问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终算什么?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终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
3、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日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数学教案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驾驭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驾驭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
4、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一般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符号怎么写呢
5、?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变更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觉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日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
6、两位数(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五)数学教案 第六课时:积的改变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改变规律的发觉过程,感受发觉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改变规律,培育初步的概括和表达实力。 3、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阅历,发展学生的推理实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积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积的改变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改变,它们的积如何改变饿规律。 1、探讨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改变。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觉了
7、什么?你能依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沟通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改变?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觉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觉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 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改变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
8、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改变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探讨”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改变,积改变的规律“。 1、独立思索,发觉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沟通,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假如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
9、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依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驾驭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
10、惯。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育学生类推迁移的实力和口算的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养成仔细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 1)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沟通探讨。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11、 252= 146= 2)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 四、总结: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第48页6-9 五、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
12、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驾驭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支配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学问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实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经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实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学问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育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实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胜利带来的欢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爱好
13、。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打算: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相互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晰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 1、学生自主探究: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14、?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干脆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其次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简单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15、特殊要留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留意不能遗忘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探讨: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便利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便利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依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16、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相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别性。 3、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育迁移类推实力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4、在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胜利的欢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本节课的学问目标定得太高,不应当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状况及特别状况全拿到一节课上来探讨,还是遵循教材的编排分成两课时合适。 教学重点:探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驾驭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
17、算:19196456663082057460 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新知的探究包括多种状况(因数没有0的,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这与学生已有的旧知恰恰是相“匹配”的,因此复习时我有意选择了几种不同的状况,为新知的出炉铺路搭桥。 教后反思:课前设计复习题重点考虑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全部状况,并没有顾及所用时间的长短。谁知看了视频,发觉这段竟用了10分钟之久,原来学生卡在了口算上,他们的乘法口诀及20以内的口算加法不够娴熟,笔算方法倒是驾驭得还不错。 师
18、: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讨有关笔算乘法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状况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原本想复习之后干脆出示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让学生尝试完成,可考虑到这样做违反了新课标提倡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恐成了纯粹的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迟疑一再还是确定借助书中的情境引出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 (1)学生口列算式,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常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逐步得到提高。
19、(2)笔算 师:这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你能笔算出来吗?先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察选择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沟通。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老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实力而且利于发觉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沟通供应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仿照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只是张焕卓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14560 12+48 1740+12 1740 他说明道:12560,12448,12112,不过肯定要留意这三个数应当这样对齐(见上右)。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2、练习:课本47页做一做最终一竖排的两道题 两大组以竞赛的
20、形式进行,师选择典型做法全班沟通。 教后反思:受数字大的影响,学生还是在口算部分耽搁了不少时间,用时10分钟。建议削减数字,把重点放在检测学生的计算方法上。 (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状况 出示:3602510790 学生尝试,师选择代表性的做法全班沟通,突出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即: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一个因数中间的0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得0,所以干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数位上,再接着乘下去。 设计意图:这两种类型是特别简单错的,放手让学生尝试,老师就有充分发觉学生思
21、维障碍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 教后反思:此环节“纠缠”了很长时间(详细见下面的教学反思部分),这出乎我的意料。是学生旧知不扎实?还是运用旧知迁移新知的实力不行?终归迁移也是要方法的。 练习; 18247250602243030415 设计意图:把三种状况混合在一起让学生练习,对于他们笔算的娴熟度及敏捷度都是一个很好地训练。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梳理学问的实力和习惯。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生:留意别对错数位。生: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乘两位数三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三位数 两位数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