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争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
2、。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争论纷纷:很多人在争论,各说各的看法。争论,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识:知道得清晰。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事。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事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一般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气。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特地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
3、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探讨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其次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打算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索: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依次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索课后习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4、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打算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索: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依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精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精彩)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状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争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手足无措,毫无方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非常困难的
5、状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非常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争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方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精彩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打算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精彩。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打算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
6、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精彩的打算。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精彩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精彩?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其次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精彩的方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精彩的方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
7、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学问充溢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慧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白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慧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当爱科学,用科学。) 2、沟通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试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试验打算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
8、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仔细视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状况。 二、探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捞铁牛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问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肯定的依次写的方法。 2、实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识”、“精彩”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激发学生爱科学
9、、学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与实践,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打算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支配:三课时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录像、试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老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精彩、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索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0、、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索;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仔细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其次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沟通段意概括状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索: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其次、三节: 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打算工作的。 指导学生沟通学习状况
11、,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牢固”、“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依次。 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指导学生沟通,明白“沙削减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精彩”。 (四)生依据各自爱好,自由读课文中的随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干脆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
12、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化)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识”、“精彩”。 2、画出怀丙打算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才智。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打算捞:大船并排拴紧、牢固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精彩的工程家 第三课时(略) (主要支配学习课文按肯定依次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受到爱科
13、学、用科学的教化。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晰的。 教学打算: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慧、勤劳、英勇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也许了解了当时精彩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
14、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缘由;再讲打算工作;最终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索: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简单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争论纷纷。争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4、正值人们争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方法,而且这方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
15、:大家争论纷纷,却手足无措,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气,这别出心裁的想法反映出他精彩的才智。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才智,用心中有数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打算工作。 1、请默读其次段,找一找哪4项打算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其次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打算工作,先后依次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探讨: 和尚做了哪四项打算工作? 第一项打算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
16、打算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打算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探讨,然后在全班沟通)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打算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打算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打算工作做得仔细和周密,打算工作精彩。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索: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晰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改变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
17、学生充分相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索: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索并探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用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索探讨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详细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激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精彩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方法的确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须要
18、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探讨,广泛发表看法,老师概括:污染河水 可能造成水道堵塞 奢侈泥沙 不便利,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便利? (再次小组探讨,各抒己见:打算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将铁牛拖回岸。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方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沟通汇报。老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19、) 五、总结、谈话、激励不断思索,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垮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事实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看法。) 2、你认为是水的力气大,还是人的力气大?说明白什么?( 水的力气大,人有才智,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气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才智和才能。) 3、探讨: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
20、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捞铁牛 教案教学设计15捞铁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宋朝、拴住、淤泥、和尚、船舱、并排、子、越绷越紧、怀丙、工程”等词语。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动词理解词句,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3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激发对学习科学的爱好。4.学习课文的叙述依次。思想教化:激发对学习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打算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在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的。教学打算:教学挂图、教学软
21、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己初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三、老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四、理解词语。五、给课文分段。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索各自然段的意思。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探讨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让学生思索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意思?思索好让学生探讨充分发表看法得:第1、2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是捞铁牛的缘由;第3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是捞铁牛的打算工作;第四至第6自然段讲和尚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也就是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7自然段点明和尚的名字叫怀丙,是宋代精彩的工程家。从以上探讨中可把课文分为四大段。第一段(第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捞铁牛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铁牛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