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docx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高二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高二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除了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文言现象外,学生理解其内容也有肯定难度,尤其是第一段的绘画理论。鉴于绘画理论并非语文课探究的主体,所以从简处理。这节课采纳了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发挥其各自的学问特长,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才智启迪才智,以便使学生在驾驭文言学问的基础上,探究人物特性,把握文章情感,体会文章散而不乱、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驾驭“蹑、遗、妄、实、少、斫、与”等重点实词和“诸、然、所以”等虚词以及特别句式。 2了解文与可的为人以
2、及他与苏轼之间深厚情感。 3感受文章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二师生合作,研读文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三段。 2师生共同疏通句意。 强调“没、曝、废、载、畴昔、见”等重点实词的释义。 3品尝苏轼和文与可的情感。 苏轼与文与可感情如何?(亲厚) 三小组合作,研读文章其次段 1请学生读其次段。 2小组合作,研读其次段。 (1)疏通字词,说明重点字词和句式。 特别句式:初不自珍贵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重点字词:蹑、诸、以为、口实、遗、拟、妄、实、寻、许、辩、发 (2)合作探究本段写了苏轼与文与可交往的几件事,每件事所反映的文与可的特点及其与苏轼关系。 三件事。
3、 第一件:文与可“淡泊”“率性”“狂放”“潇洒”,两人是关系很好的挚友。 其次件:文与可“温柔”“厚道”“风趣”,两人不是一般挚友,而是密切的挚友。 第三件:文与可是个清廉的太守,两人是心有灵犀的知己。 (3)探究其次段与第三段的关系。 明确:快乐之事和苏轼最终的失声痛哭进行对比,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3小结本段内容。 四研读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小组合作,疏通句意。 特别句式:庖丁,解牛者也 重点字词:蜩腹蛇蚹、乃、熟、振、少、所以、然、平居、斫、与、斯 3师生合作,研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层,探讨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关系,理解“心中有数”的绘画技法。 (2)朗读其次层,探讨苏轼对此绘画
4、技法的相识和体悟。 (3)朗读第三层,探讨苏子由对文与可的评价。 4小结本段内容。 五课堂小结 归纳情感线索,引领学生体会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厚情感,感受苏轼文章“信笔挥洒,姿态横生”和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六随堂小测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诵读文章两遍,巩固文言学问,体会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厚情感。 附板书 钦佩师生超群 淡泊 亲厚知己厚道(挚友挚友)清廉 痛哭 高三语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龙眠画罗汉记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纸坏,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
5、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远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方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
6、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化、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选自明黄淳耀陶庵文集) 1.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人值坏纸()(2)回顾微哂() (3)若重不能胜者()(4)出其履将纳之() (5)而为渡江艰辛乃尔()(6)殊可怪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译文: (2)
7、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化、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 译文: 3.依据最终一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得道者都能“锡飞杯渡”。 B.得道者渡江艰辛,特殊让人惊奇。 C.学佛追求卓诡变化、可喜可愕之迹象。 D.学佛在于修炼,就像人间圣人需修炼一样。 4.你怎样理解作者对画的主旨所作的领悟? 答: 5.任选一句,品尝其语言艺术。 (1)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 (2)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 (3)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答: 参考答案: 1.(1)碰上(2)微笑(3)担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