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共3页).doc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症候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 辩证 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中医诊断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恒变。中医诊断基本原则;1.整体审查。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作出的概括。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性病位等本质概括为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证侯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主诉:是病
2、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指病人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现病史应从下面四个方面1.发病情况。2.病变过程。3.诊治过程。4.现在症状。问现在症;是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十问哥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寒热,寒分为恶寒,畏寒,恶风。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可缓的。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缓者。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寒热症分为;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
3、不寒,寒热往来。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感觉并存称恶寒发热。它是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寒不热:在通常的情况下,患者只有怕冷的感觉而无发热者,即为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患者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者,称为但热不寒。可见于里热证,由于热势轻重、时间长短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临床上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分。寒热往来:患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其寒时自觉寒而不热,其热时自觉热而不寒。界线分明,一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可见于少阳病、温病及疟疾。壮热: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多见于里热实证,为阳盛热实,邪正剧争的表现,常伴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俗称为“四大症状”潮热:发热象潮水一样有一的定规律有汗:病理上的发
4、有汗表里证之分。表证出汗者,多属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证。里证出汗者多见于里热症,里虚证。无汗:病理性无汗有表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者,多属风寒表证。里证无汗者多因津血亏虚,化寒乏源,或阳气虚,无力化汗所致。自汗:患者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气虚或阳虚盗汗: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阴虚或气阴两虚绝汗: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的症状。又称脱汗。有亡阴之寒,亡阳之汗。胀痛痛而有胀感,多为气滞刺痛疼痛如针刺锥穿,多为瘀血所致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邪伤阳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为火邪窜入经络所致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气机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精血不
5、足、阳气不足筋脉失养所致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气血所致空痛气血精血亏虚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侵袭或因肾虚呕吐:又可分呕吐、干呕。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如吐酸水、吐苦水等;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临床统称为呕吐。嗳气:俗称“打饱嗝”,是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时发出的声音。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嗳气亦当分虚实。虚证嗳气,其声多低弱无力。多因脾胃虚弱所致。实证嗳气,其声多高亢有力,嗳后腹满得减。多为食滞胃脘,肝气犯胃、寒邪客胃而致。望神望神就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机能状态。神的分类1,得神又称有神,
6、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在病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是病轻的表现,预后良好。2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病至此,已属重笃,预后不良. 3.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科的预兆,并非佳兆。4.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与失神状态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它介于有神和无神之间,常见于虚证患者,所以更为多见。5、神志异常也是失神的一种表现,但与精气衰竭的失神则有本质上的不同。一般包括烦躁不安,以及癫、狂、病等。 望色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认为除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
7、色都属病色。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黄色: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赤色: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
8、,气血不畅,放面色黛黑。望形体既望人体的宏观外貌,包括身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特征、躯干四肢、皮肉筋骨等等。人的形体组织内合五脏,故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颜色。一般分为白苔、黄苦和灰、黑四类及兼色变化,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
9、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苔色越黑,病情越重。望头:望头部主要是观察头之外形、动态及头发的色质变化及脱落情况。以了解脑、肾的病变及气血的盛衰。望口:望口须注意口之形态:口噤:口闭而难张。如口闭不语,兼四肢抽搐,多为痉病或惊风;如兼半身不遂者,为中风人脏之重证。口撮:上下口唇紧聚之
10、形。常见于小儿脐风或成人破伤风。口僻:口角或左或右喝斜之状,为中风证。口张:口开而不闭。如口张而气但出不返者,是肺气将绝之候。口振,口动。脉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是指单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查方法。脉诊的要素:1,脉位:指脉搏显现的部位和长度。2.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3.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4。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度,流畅等趋势。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
11、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象概括为有胃、神、根三个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主病】表证、虚证。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园滑。【主病】痰饮、食积、实热。洪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里热证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濡脉: 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病】虚证,湿证涩脉: 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
12、显。【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体位:按诊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手法:按诊的手法大致可分触、摸、推、按四类。触是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热,以判断病证性质属虚属实,在
13、内在外,及预后。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惧热的,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诊手足寒热,还可以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此外,还有以手心热与额上热的互诊来分别表热或里热的方法。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
14、、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随着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虚实转化:疾病的发展过程往往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在证候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在疾病过程中,有些本来是实证,由于病邪久留,损伤正气,而转为虚证;有些由于正虚,脏腑功能失常,而致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为患,成为因虚致实证。虚证和实证,有真假疑似之分,辨证时要从错杂的证候中,辨别真假,以去伪存真,才不致犯“虚虚实实”之戒。真实假虚:指疾病本身属实证,但又出现一些似乎是虚的现象。真虚假实:指疾病本质属虚证,但又出现一些似乎是实的现象。如热结肠胃,痰食壅滞,大积大聚之实证,却见神情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考试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