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OT的临床意义(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T-SPOT的临床意义(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POT的临床意义(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SPOT的临床意义-第 3 页T-spot的临床意义结核病目前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的 干扰素,明确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会与卡介苗接种和其他环境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交叉反应,特异度优于结核菌素皮试。目前有两种商业化的试剂盒用于体外检测 干扰素,一种是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全血干扰素浓度;另一种是基于酶联免疫斑点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栽细胞斑点数,如结核感染栽细胞斑点实验(T-SPOT ),其敏感度优于ILISA方法。病原学检查是目前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儿童痰标本不易获得,且常合并肺外结核,因此儿童痰细菌
2、学检查阳性的肺结核患病率仅为12310万。目前PPD试验作为潜伏结核感染诊断的主要工具,在成人结核病患者的检出率仅为039。BCG接种后PPD常呈阳性反应,目前尚无可靠标准区别出自然结核杆菌感染与卡介苗接种后的结素反应;同时机体对PPD的反应程度受机体免疫系统状态的影响。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一10抗原为基础的ELlSPOT试验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国外的大量研究数据表明,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感染的特异性达95以上,敏感性达7597,尤其适用于免疫抑制人群、潜伏结核感染者的诊断。北京儿童医院孙琳、赵顺英报道:活动性结核病组中,21例患儿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症状,其PP
3、D试验阳性,随后行ELISPOT试验阳性19例,临床可以确诊结核病;另6例患儿PPD试验阴性,而ELISPOT试验阳性5例,其中4例患儿临床诊断血行播散性重症结核病,CD4水平低于正常,推测4例患儿PPD试验阴性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迟发型免疫应答减弱所致;这一实验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ELISPOT方法受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影响小,尤其是年幼儿在免疫功能低下或重症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时仍具有较理想的敏感性。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尤其是可以为免疫力降低的PPD阴性结核病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国外研究指出,ELISPOT试验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较小,只有当外周血CIM数小于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POT 临床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