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OFDM系统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OFDM系统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OFDM系统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doc(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OFDM系统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OFDM系统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摘要 你、我、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通信,通信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当今通信发展的主流,而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OFDM到CDMA的巨大发展,目前又有新的技术的出现,比以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
2、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计划以OFDM(正交频分复用)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它在宽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较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多种新技术的OFDM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它不仅可以增加系统容量,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满足多媒体通信要求,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的多媒体业务通过宽频信道高品质地传送出去。纵观通信的发展史,第一代模拟系统仅提供语音服务,不能传输数据;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9.6bit/s,最高可达32kbit/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it/s;而我们目前所致力研究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
3、达到1020Mbit/s。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速率快上上千倍,但是仍无法满足未来多媒体通信的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便是希望能满足提供更大的频宽要求。关键词: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多径干扰AbstractYou、me、him、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n our liv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Mobile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
4、ion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n just a few years gone from analog communication to digital communication, OFDM to CDMA from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have more than to the cor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
5、nology is more perfect, we call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lans to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provide value-added services, broadband applications it has great potential. Ji
6、aozhi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OFDM has a higher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good anti-multipath interference, which not only can increase the system capacity, more importantly, is that it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re
7、quirements, will include voice, data, video and other multimedia services through lar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of high quality broadband channel to send out.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generation analog systems to provide voice services only and can not transmit data; second-
8、generation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transfer rate is only 9.6bit / s, up to 32kbit / s;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transfer rate up to 2Mbit / s; and we are currently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ra
9、te can reach 10 20Mbit / s. Although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can be faster than the current transmission rate of a thousand times, but still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utur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o provide g
10、reater hope to meet the bandwidth requirements. Keywords:Analog communic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第一章 绪论1.1通信发展史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
11、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
12、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1888年,德国
13、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
14、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
15、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
16、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
17、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
18、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
19、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1.2对我国电信市场现状的简述中国电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引入新
20、技术,创新新业务,赶超世界电信发展的潮流,经过二十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已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电信大国。 整个电信业已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长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充分发挥了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电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过大规模投资建设,网络容量和规模急剧增加,我国电信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电信业作为构建信息化社会的生力军要继续担负起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也要符合经济规律,在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适度超前。据有
21、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电话普及率名列前茅;同时,电话普及率与我国相当的国家中,我国的GDP水平又处于较低的行列中。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话普及率又有较大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电信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其发展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电话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来实现。因此,如何摆正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使其既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又不盲目超前,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1.2.1电信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体上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短缺引发的高速发展转向稳定发展阶段。截至2004年,我国
22、局用交换机和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已分别突破4亿门,长途光缆长度达到59.4万公里,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4和3.1亿户,分别是十年前的10.8倍和214倍。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4.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5.9部/百人。整体通信能力已满足目前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因此,如何协调好网络建设的规模和有效用户的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1.2.2用户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用户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但以话音和短信为主的基本通信需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过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消费者对通信服务内容和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单纯的语音通信已不能满足其需求。从固定通信领域延伸至移动通信,
23、从基础语音服务发展到增值服务,从单一、被动的服务提升到个性化、差异化的主动服务,虽然通信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最主要的收入仍来自语音和短信等基本业务。因此,对宽带和3G新业务的发展还需一个市场培育的。 1.2.3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但恶性竞争并未得到根本抑制,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有待实现 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运营商的初步竞争格局,促进了电信业的发展。但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形成,电信企业间的竞争实力有较大差距,新兴企业发展仍需政策支持。法律环境、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竞争主体需要进一步严格自律,依法经营,防止恶性竞争。 1.2.4电信业量收背离、收效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OFDM 系统 仿真 关键技术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