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解ax2= b a(x+b) 2= c 类型的方程 2、 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解ax2= b a(x+b) 2= c 类型的方程 难点: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1)2x+8=16 (2)x5=10 (3)x+7x=8 (4)9x-3x=6 (5)6x-8=4 (6)5x+x=9 一 、探究新知,探讨探究,展示思维过程 出示例1 解方程: 8x2=28 1
2、、学生尝试解答 师: 请视察方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化简? 生: 先将8x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生: 也可以先将8x2化简为4x来解. 2 、组织沟通. 师: 请用这两种方法来解这个方程 板书: 分析: 先求8x的值 分析:先化简 8x2=(82)x 解: 8x = 282 解: (82)x=28 8x = 56 4x=28 x = 568 x=284 x = 7 x=7 3 、比较这两种解法的不同,并总结出其次种的好处是什么? 4.、小练习: 解下列方程 (1) 6x2=21 (2) 2x4=7 (3) 4x4=1 (4) 64x16=24.4 检验 小结:每做一题就要检验,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5
3、、试解 x2+x4=6的方程 6、用其次种方法解下列方程: 4x2=16 7x2=49 三 、出示例2 7(x+3) 2=28 师: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请生按课本提示接着完成此题的分析内容 师: 把该题的解方程过程细致看一看 如何检验呢?分几步进行呢? 师: 你还能怎么解呢?(如也可化简为 3.5(x+3)再来解 四 、练一练 解方程 5(x+3) 2=10 7x+44.45+4x=100 36x+443=240 48 +3x=9x 检验 五 、师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解方程 3(x+3) 2=12 6x+645=930 64x16=24.4 4 +7x=9x 检验 板书设计: 8x2=28
4、 分析: 先求8x的值 分析:先化简 8x2=(82)x 解: 8x = 282 解: (82)x=28 8x = 56 4x=28 x = 568 x=284 x = 7 x=7 教学效果的反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试验活动,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2、结合生活实际阅历,能干脆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 3、通过试验活动、探讨沟通等形式,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阅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不计损耗的状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
5、阅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体积”概念 1、理解“空间” (1)出示:一个空杯子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见的东西有吗? 师:像这样杯子里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2)问:那假如我们教室没有桌子也没有学生,都被什么占据了?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间”。 (3)问:你们知道我们外面最大的空间是什么? (4)师:刚才我们说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间,(师倒水),现在这一部分的空间被谁占据了?(水),说明水也占有肯定的“空间”。 2、理解“空间有大有小” (1)师:现在假如我将这个小石块放入杯中,请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会怎样呢?(水面会上升)你们都同意吗? (2)师操
6、作,学生视察,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石块占有肯定空间。) (3)师:假如老师把这一块石块放入杯中,现在又会怎样呢?(水会溢出来)都同意吗? (4)师操作,学生视察,师:水真的溢出来了,那为什么后面这一次水会溢出来呢?(因为其次块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也就是石头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是吗? 3、揭示体积概念:从刚才的试验中,我们知道两块石头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其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齐读、出示课题、问:什么是体积? 二、“体积”的干脆比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师:现
7、在你看到了什么?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刚刚学过的哪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副图? (大象的体积大,老鼠的体积小。) 师:大象占的空间大,体积也就大;老鼠占的空间小,体积也就小。 2、下面两幅图中,你能干脆说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西瓜和橘子,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为什么? 3、师:那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谁的体积较大,谁体积较小? 4、比较两根木棍的体积大小 师:刚才我们举的这些物体特别明显地可以推断出体积的大小,所以我们用眼睛干脆来推断了,下面老师供应这样一种状况: 1)甲乙两根木料一样长,他们的体积( ) (1)甲乙 (2)甲=乙 (3)甲 (用手势表示
8、)师:大家看法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们觉得选择几呢?说说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根木棍一样长,但是红色的木棍比较粗,它所占得空间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一样长的状况下,还要看粗细。 5、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 师:下面老师再供应一种状况: 1)丙丁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它们体积( )。 (1)丙丁 (2)丙=丁 (3)丙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看法又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选几呢?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乙书比较厚,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封面面积一样的状况
9、下,还要看厚度。 5、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活动中,我们知道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间大小,它占的空间大,那么它的体积就大。 三、“体积”的守恒性 师:接下去,老师要请你来思索这样3个问题: 1、 思索1:将一杯水倒入长方形盒中,水的高度变了吗?水的体积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还有不同看法吗? 试验操作,问:水的高度发生改变了吗? 水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来证明? (总量没有变,还是同样这些水,体积没有变;把水倒回去,还是达到杯中原来的地方,这些水占的空间还是原来这些空间;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别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到同样一个高度) 师
10、操作:水在倒的时候,可能有少许水会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计这种损耗的状况下,可以说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2、思索2: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样子,形态变了吗?体积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不同看法有吗? 试验操作:将一块橡皮泥搓成一个球、搓成一长条 问:橡皮泥的形态发生改变了吗?橡皮泥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将球和长条分别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样,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师操作:在搓的过程中间,既没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没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3、思索3: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 它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同桌沟通
11、看法,全班沟通)都同意吗? 图片出示:把一个西瓜切成4份 问: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把切开西瓜再合起来,发觉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4、问:请你们想一想,刚才我们的3个试验,从数学角度动身,你发觉了什么? 生:物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只要总量不变,体积就不变。(板书) 四、巩固“体积”学问 1、师:分散的3块体积和叠起来的3块体积改变吗?形态发生改变了吗?体积没有变?为什么? 2、下列各种状况体积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一个足球被踢进球门。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 一块砖被敲碎了。 3、哪个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大?为什么? (用手势表示) 师:假如让你证明,你怎么证明? (把
12、两个苹果全部拿出来,你说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较体积大小 (同桌互讲) 5、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1、 甲乙 2、 甲 师:老师这里有2个长方体,哪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同意1的举手,2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分歧?(这两个长方体体积很难看出) 凭眼睛看,很难看出,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生自由回答) 现在老师把这2个长方体分割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现在你们能推断他们的体积大小了吗? 五、总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体积、体积有大有小、物体形态变了,总量没变,体积不变)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驾驭“通过将图
13、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难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1.54= 2.54 = 0.13 4= 2.4-0.8= 5.410= 4.21000= 0.450.15= 3.60.1=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复习各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二、新授 1、出示课题面积的估测 2、首先出示例1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不规则图形如何进行估测面积的方法
14、 第一种方法用数方格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37平方厘米。 (1)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测 . (2)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 22+15=37cm2 其次种方法先画一个三角形通过计算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约与 三角形的面积差不多。 (1)把这个图形近似地看作三角形来估测它的面积. (2)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072=35cm2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35cm2.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1)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不一样. (2)其次种方法运用的是新的估测方法,所须要的条件: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
15、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二巩固深化,敏捷应用 1. 练一练P5 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解:432=6m2 解:7630=2280cm2 解:(20 + 50)302 =1050m2 1、 练习册第3页 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2、 估测下图的面积:(组合图形) 作业布置:练习册P6 板书设计: 数格子的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近似图形的估测; 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
16、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教学效果的反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理解和驾驭简洁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能正确 书写解题格式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求方程的解。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么,在当时的状况下,聪慧的曹冲是怎么
17、来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生答) 师(归纳):由于大象的重量就相当于那堆石头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头的重量相加,我们就能得到大象的体重了。(媒体演示) 出示等量关系式: 石头的总重量 大象的体重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相识方程 1. 出示(课本45页的图1) 师:图上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状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天平左边物体的重量天平右边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能否把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呢? 生:2x250 2. 出示(课本45页的图2) 师: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假如他像图上那样站在木凳上呢? 生:那就一样高了。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等量
18、关系是? 生:小丁丁的身高木凳的高度爸爸的身高 师:假如小丁丁的身高为ycm,凳子的高度为625px,爸爸的身高为4325px 。那么,把这些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我们可得到的式子为? 生:y25173 3. 出示(课本45页的图3) 师:你们能看图找到 等量关系式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式吗? 同桌探讨完成 学生汇报: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所以:x712 3y12 4. 师生互动,沟通总结 出示一些算式请学生分类,并说说你是依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x250 9 0810 9 x712 3y12 673334 y25173 326 517184 依据在算式是否有未知数(或字母)来进行分类。
19、2x250 y25173 x712 3y12 326 517184 673334 908109 师:细致视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组算 式都有未知数(或字母),而其次组算式却没有未知数(或字母)。 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叫方程。 跟进练习:推断下列哪些是方程。 5x15 326779 24840 8 7y42 7501550 4x1220 探究二 解方程 1. 出示例题:求出x39中的未知数x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求x的方法。(生口述)现在我们把求x的过程用正确的格式表示出来: x39 解: x93, 思索: 一个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x6. 师:(指例题)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数和负数 沪教版五 年级 下册 正数 负数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