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罐和铁罐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愤怒、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课前打算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他们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相互朗读课文,形式自定。相互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接着做评委,听后评议。老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反复进行。 三、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了
3、解大意。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沟通。老师留意激励学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视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学生提出须要老师指导书写的字。 老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察,进行辅导。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
4、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留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老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讽刺”;利用近义词理解
5、“虚心、软弱、轻视、争论、愤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沟通,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二、沟通感受,明白道理 老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激励学生畅所欲言,敬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虚心,不要傲慢”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特长、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虚心的人有好的结局,傲慢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拓展延长,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三、续编故事 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6、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驾驭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3、理解陶罐的虚心宽容和铁罐的高傲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虚心却不懦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挚友吗?:陶罐、铁罐师:今日我们就接着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2、师:还记得这些词语吗?打个
7、招呼吧!(开火车读、齐读)3、师:看来大家词语都驾驭的不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子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课件3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1、师: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出示学习要求:(1)读课文29自然段,用“”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2)通过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师:铁罐第一次讽刺陶罐的开场白是什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指名读。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高傲吗?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却是
8、怎样说的?“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你听出什么了?你能把陶罐的虚心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3、虚心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讽刺了吗?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师:这一次讽刺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语气)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4、它这样讽刺陶罐,可陶罐还只是“虚心”的回答吗?读一读。“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1)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
9、生锈、美观)(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论)假如我们把“争论”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师:假如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论呢?试着读一读。师生协作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论。5、师:“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6、假如你是陶罐,听到这句话该怎么回答:“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讽刺陶罐的,它的看法也从最初的高傲到
10、更加轻视到愤怒而越来越恶劣。这样的铁罐你用个词语来形容它!(板书:高傲无礼)陶罐对铁罐一再忍让,它最终不再理睬铁罐。你觉得陶罐怎么样?(板书:虚心有礼)9、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看法读出来吗?(同桌读、男女生读)(二)研读陶罐和铁罐的改变,学习1017自然段。1、师配乐复述: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2、很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如何?板书:完整保存板书:无影无踪师:铁罐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师:当时自认为坚硬无比的铁罐,在时间的消逝中,最终成为了粉末。消逝得无影无踪!而简单破裂的陶罐却完好地生存下来了!三、深化感悟
11、、课后练习师:故事到到这儿了。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师:是啊,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特长和短处,只有相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取长补短。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不,老师有几乎话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像陶罐一样,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相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讽刺、软弱,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
12、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索: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探讨思索题。 5、全班探讨,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13、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陶罐和铁罐 27陶罐和铁罐 1、通过本课学习,2、相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
14、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讽刺、软弱,5、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细致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沟通,老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漂亮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傲慢自大的样子。
15、而陶罐是用温柔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状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老师随时订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3
16、、读下列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4沟通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
17、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老师巡察 10、学生沟通质疑,11、老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傲慢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虚心、友好、克制) 、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板书:虚心高傲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老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高傲轻视愤怒”陶罐是:“虚心自尊”)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老师巡察、指导。 、抽一、两组在班上读,
18、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很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沟通,老师完成板书: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踪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学生沟通。 、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 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综 语文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
19、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看法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
20、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高傲无理,一个虚心礼让,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特别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起先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
21、: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傲慢,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讪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 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
22、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看法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愤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傲慢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傲慢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看法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看法呢? 8我的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三年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