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docx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我支配四个环节:谜语导入,相识“间隔”;引导探究,合作沟通;巩固练习,扩展延长;总结回顾,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意在体现在以下两个意图: 一、将开心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用谜语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爱好。紧接着是在泡沫条上模拟种树,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沟通,再次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式,通过摆手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二、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注意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环节,始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生活中
2、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为基本理念,创建性的运用教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17118页的例1和例2。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是指沿着肯定的路途植树,这条路途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途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途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路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演示模拟栽树来发觉栽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
3、间的关系,再用发觉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探讨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章节,主要是介绍一些数学思想,让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洁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索过程中,逐步发觉隐藏在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验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实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
4、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解决简洁的的植树问题的过程,发觉间隔数和种植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驾驭“植树问题”模型,让学生发觉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树”的关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塑料小树若干、泡沫条若干、作业单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相识“间隔” (1)猜谜语 哥儿十个分两家,干起活来要请它。开机器,种庄稼,越干越巧劲越大。(猜一人体部位) (
5、2)找找手上的数学学问,引出“间隔” (3)相识“间隔” 【设计意图:我用谜语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环境。从情境中产生了问题,从问题中引出了课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也为新学问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导探究、合作沟通 1、在全长20米的花坛一侧植树,请根据每隔5米栽一棵的植树方案。师引导学生从小的数据入手,通过模拟演示栽树,探讨规律。 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请同学们在模拟的泡沫条上植树,并把植树方案摆出来。 【学情预设:通过设计植树的模拟练习,让学生在泡沫条上演练,由于考虑到让学生将三种植树方案都想出来,难度还是很大。所以我在学具方面打
6、算得足够,泡沫条上每隔5米标出,泡沫的一端有房子也标出,通过生的模拟,引导他们发觉规律,并尝试独立的解决问题。】 沟通,探讨。得出有三种的植树方案。“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数” 怎样求间隔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模拟种植,初步体会种植中蕴含的规律,引导种植与棵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体验胜利的喜悦。】 2、运用规律: 学习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 师:告知我们那些数学信息? 师:那这道题数字很大可以像上一道题一样在泡沫上模拟演示吗?那可以怎么办呢? 课件演示:画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列式解答。 板书
7、: 两端都种:棵树=间隔数+1 (师生共同解决例1) 【学情预设:学生在驾驭了之前出示的三种状况,对于这道题,学生会轻松解决这一道题。】 3、应用规律 出示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和我们共享一下吗? (2、)师: 重点引导:因为小路的两端分别是大象馆和猩猩馆,所以两端都不能栽树。 (3)课件演示: 板书: 两端都不种:棵树=间隔数1 (学生独自解答) 【设计意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学问增长、实力提高,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师创设模拟植树环节
8、,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植树的三种类型。教学新课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在遇到教困难的问题时,可以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探究问题的实质,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长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00050=40(个) 40+1=41(座) 412=82(座)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须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51 =4(段) 48=32(分) 3、一个圆形花圃周长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363=12(盆) (4)推断: (1)操场上插8跟标杆,
9、间距10米,从第1根到第8根间距离是80米。( ) (2)在一条长40米的河畔一侧两头都种树,每两棵树间隔5米,一共须要种9棵树。()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的收获也是老师的收获,感谢同学们为我带来的40分钟华蜜时间,接下来我送你们一首儿歌,来结束这节课。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数。 两端不植多少棵? 间数减1是棵数。 只植一端多少棵? 棵数等于间隔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时,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既是帮助学生进行学问梳理和提
10、升的过程,又是激发探究爱好的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画垂线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画垂线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驾驭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相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相互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 :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1、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老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视察。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互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画法。 B.归纳画法
12、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老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探讨沟通。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觉。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相互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探讨沟通
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老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相互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探讨沟通,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沟通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事?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当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行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3.在综合练习过程中应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强化训练。 北京版四年级
14、下册平行线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画线、视察相识平行线,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会画平行线,知道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两直线间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对于平行线你有哪些了解? 二、发觉数学问题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平行线吗? 指导:拓展思路:铁轨,电车,算盘,直尺。 抽象出平行线。 2.想一想:平行线的样子。 3.将生活实例抽象出直线。 4.指导看书 5.(异面直线) (1)视察这两条能相交吗?延长后能相交吗? (2)是不是一组平
15、行线呢?为什么? (3)试着摆一摆这组不相交的直线为什么无法摆出?并说明理由。 6.小练: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为什么? 7.学画平行线 (1)自学画法,独立试画。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试用最佳方法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推断 (1)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的两组对边相互平行。 (4)线平行无论怎么延长也不相交。 (5)相邻的两边是平行的。 2.嬉戏:找出图中藏着的平行线。 四、作业: 画平行线;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 教学反思: 学生动手画线、视察相识平行线,完善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平行线,实际测量平行线间距离相等,老师在测
16、量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操作。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推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育学生逐步树立分类探讨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一、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须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教学难点: 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精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
17、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起先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
18、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需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留意中小学的连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晰地相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分,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驾驭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
19、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探讨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洁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 肯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肯定。因为字母 可以表示随意的数,若 表示正数时, 是负数;当 表示0时, 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 表示负数时, 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探讨。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
20、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探讨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探讨。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四、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探讨便利,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3、留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垂线 北京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