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惯性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示例·惯性现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示例惯性现象惯性、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说明简洁的惯性现象 实力目标:1通过说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2.通过运用惯性学问说明现象,进行语言表达实力的培育 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动身,给出惯性的概念(留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分);然后从生活阅历的角度,供应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相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爱好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
2、,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平安意识最终通过“想想议议”的探讨,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法建议1要重视试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 惯性现象许多,由于试验的特点是比较简洁,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试验可采纳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兴奋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和试验的实力。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试验。有些演示试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实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试验为例,让学生说明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缘由,训练如何运用学问说明问题。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 (1)确定探讨对象。明确探讨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
3、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晰探讨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 (3)什么缘由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4)由于惯性,探讨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 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留意订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 (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 (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 4可补充的惯性试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 (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快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表明原
4、来处于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此试验比较简单抓住学生的留意力,宜作为引入课的试验。 (2)小车上的圆柱体 (3)烟圈试验演示气体的惯性 (4)车上投篮试验演示运动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说明惯性现象 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 教具:装有水的杯子、硬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录像、电视 教学过程: 一、试验新课 方法1:用新颖试验引起学生爱好 演示试验 1.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快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结论: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如图9
5、-2-3)匀速运动的电动车上面小球落下,恰好进入下面的球篮。() 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方法2:用学生可操作试验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试验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撤纸条的试验,打棋子试验(此试验可由学生参加演示)。结论: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惯性。方法1: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探讨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在用方法2中的问题检验其理解状况。老师在学生探讨过程中可引导:用“惰性”比方“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情愿变更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显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假如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变更原
6、来的运动状态,只不过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会变更。即: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方法2:由于惯性是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惯性保持的是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例: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体现在保持静止)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m/s速度匀速运动)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虽然车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惯性体现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2惯性现象通过演示试验、学生小试验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视察惯性现象,试验选择要留意具有代表性。录像烟圈试验简
7、介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接着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惯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变更了运动状态)。由上面试验分析得出:“固、液、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静止、运动”-任何状况都有惯性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3惯性现象的分析方法1:通过演示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演示惯性小车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做车时惯性的表现,平安带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简洁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确定探讨对象明确探讨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状况探讨对象由于受力运动状态变更状况惯性的详细表现。方法2:学生举出惯性现象并进行说明。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请学生自己选择
8、上面做过的惯性试验或列举的其它惯性现象进行描述,相互补充,总结出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并用此步骤再分析其它问题。4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请学生举出实例。三、小结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与牛顿第肯定律的区分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白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9、四、作业:阅读教材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通过试验探究或体验惯性现象,理解物体的惯性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参考方案】1.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汽车启动)、速度减小(刹车)、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2.打算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觉新问题。 惯性教案示例之二具体介绍:惯性教案示例之二 课题:惯性现象 课
10、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惯性 2会用惯性学问说明简洁的有关现象 教具:课本图9-3的试验器材 学生试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节学问 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 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 二、进行新课 1惯性 (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肯定律知道,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用“惰性”比方“惯性”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
11、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情愿变更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变更原来的运动状态 2惯性现象 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许多下面我们来做几个试验 (1)让学生把5个火柴盒摞起来,用火柴盒代替课本图9-2中的棋子然后像图中那样用尺快速打击下部的火柴盒,视察上面的火柴盒落在何处 引导学生分析试验现象:火柴盒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 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引言图0-2鸡蛋掉入杯中的现象 (2)演示课本图9-3甲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木块为什么向后倒:木块原来的状态(静止),下部突然向前运动,上部由于
12、惯性仍保持静止,所以向后倒 (3)把木块平放在小车上,在小车和木块间涂点滑石粉(或撒点小米粒),像图9-3那样做试验让学生留意视察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怎样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木块为什么向前滑出?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向前滑出 (4)看课本图9-4漫画回答: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倒向何方?分析探讨:为什么向前倒? (5)探讨: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倒向何方?为什么? 汽车遇到紧急状况刹车时,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而还要往前运动一段距离? 3惯性的应用 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用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 摩托车飞跃断桥
13、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4探讨本节后面“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完成本节后练习题2、3、4 3阅读章后的“汽车刹车之后”(自愿阅读)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化初中物理第一册 惯性教案示例之二 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学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学问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开发学生的智力2.教学目的
14、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会说明简洁的惯性现象3)知道惯性和牛顿第肯定律的区分3.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二、教学思路本课题根据展示现象分析思索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绽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试验的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实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三、教学过程1.视察抽象建立概念概念是从详细事例、试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供应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
15、球、抽纸条等试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接着前进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接着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接着让学生举诞生活和生产中的惯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2.虚拟想象强化概念虚设一个与真实状况
16、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相识,这就是虚拟情景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老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探讨正在进行竞赛的运动场上,全部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主义者最先进的核弹,假如正用来打击别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
17、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一起运动,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着陆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很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真理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剧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相识3.比方联想深化概念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状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变更(即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时,它的惯性岂不消逝了吗?要消退这
18、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试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方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事,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事照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照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它的惯性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干脆表现出来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4.比照比较辨别概念(惯性惯性定律区分)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不同学问进行比较,可以区
19、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问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简单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分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区分:1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后者是物体的运动规律2前者在任何状况下都存在,后者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干脆表现5实例分析应用概念从详细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理性相识回到实践,实现相识上的其次次飞跃应用惯性学问说明实际问题的例子是许多的如:1)汽车突然开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2)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
20、向哪个方向跳不简单摔倒?3)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分别向前跳远和向后跳远,哪一次跳得更远?4)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哪一次掷得更远?5)在匀速、加速、减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竖直上跳,当他落下时,分别落在原位置的哪一侧?上述各例,从惯性学问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学问的综合应用,从简洁的匀速问题到较困难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化,步步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驾驭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学问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三、小结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与牛顿第肯定律
21、的区分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白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四、作业打算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板书设计一、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快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2.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固态、液态、气态任何状况下: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匀速变速二、惯性现象三、惯性与牛顿第肯定律的区分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