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docx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具、学具打算: 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与引入 依据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二、问题与探究 多媒体显示: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其次组 提问: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其次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其次组少几个正方形? 其次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其次组少几根?) 提示: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待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时。)
2、 师:你们看是不是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其次组正方形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的个数? (2)其次组用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用的根数? 从正方形个数来说,第一组1个,其次组两个1个;从用的根数来说,第一组用了1个4根,其次组用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3倍。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比大小的问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接着把其次组的正方形换掉,改为3个正方形。) 师:现在大家探讨一下,其次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把教学思路引导到有关“倍”的探讨上来。) 三、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是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依次地
3、一组组摆出来。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独立摆完后,小组探讨: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小结:老师充分了解状况后,依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出示第77页“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和动脑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沟通的内容是: (1)依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进行计算?请讲出道理。 2.在小组沟通的基础上,组织全班沟通。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
4、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验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实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打算: 老师打算课件、小棒、学生每人打算 20 根小棒、
5、20 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师生做拍手嬉戏。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2、摆一摆 (1) 第一行摆 2 根小棒,其次行是第一行的 3 倍,其次行是多少? (2) 第一行摆 2 根小棒,其次行是第一行的 4 倍,其次行是多少?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学问,今日我们接着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以有的学问动身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学问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用 4 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在其次行摆 2 个正方形,说一说其次行摆 2 个正方形用的根数里有几个一个正方
6、形的根数。 2、(1) 摆飞机,数一数用几个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 指导学生摆飞机。 (3) 引导学生细致视察思索(针对学生回报摆的结果),谁能依据你摆的飞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也就是他们摆的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4) 假如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5) 回报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刚才摆飞机就是求 15 里面有几个 5 , 15 里面有 3 个 5 ,也就是 15 是 5 的 3 倍。说明“倍
7、”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总称,所以 3 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3、 看一看,比一比(出示课件) (1) 萝卜 3 个,茄子 6 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个数的几倍( 6 里面有几个 3 )。 (2) 萝卜 2 个,茄子 6 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的个数的几倍( 6 里面有几个 2 )。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生活中的食物联系到倍数关系,因为数学原来就来源于生活。 (3) 摆圆片(动手操作) a 、第一行摆 4 个,其次行摆 8 个。 b 、第一行摆 3 个,其次行摆 9 个。 4、考考你 8 里面有( )个 4 8 是 4 的( )倍 12 里面有( )个 3 12 是 3 的( )倍 24 里面有( )
8、个 6 24 是 6 的( )倍 42 里面有( )个 7 42 是 7 的( )倍 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1、教学例 3 (1) 细致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引导学生思索,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依据学生的思路解决) 2、引导学生做一做 设计意图 :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加,独立思索。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3、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只是说法不同,用除法计算。
9、四、 巩固深化 1、练习十二(第 1 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图 (1) 图中有些什么动物? (2) 分别是多少只? (3) 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4) 为什么这样列式? (5)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 2 题 3、观看课件拓展 (1) 视察各种书籍的本数。 (2) 完成题中的问题。 (3) 还能提出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实行摆一摆、比一比、考考你等学习形式。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探究中学习驾驭了本课时的学问,达到预料的目的。不足之处,
10、是老师的巡察不够,导致学困生没有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探究先进的教学阅历、制作学生喜爱的课件。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学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敏捷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沟通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索,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
11、义。 教学重点:依据实际须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互动沟通。 教学打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须要打算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索: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
12、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索,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老师启发学生思索: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索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须要7个瓶子。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小结:虽然6. 25的非常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旧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须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须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须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
13、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须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引导学生发觉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
14、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让学生思索:什么状况下用“去尾法”,什么状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假如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假如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完全的物品,用“去尾法”。假如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依据实际状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 (1)组织学生小组探讨,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沟通,整理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汇报: 2台1小时 23=0.4(公顷) 1台1小时 0.42=0.2(公
15、顷) 1台3小时 22=0.6(公顷) 1台1小时 0.63=0.2(公顷)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老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老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问?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
16、中,有时须要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依据实际状况来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 依据实际状况 去尾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常常采纳的一种策略,能把较困难的问题变成较简洁熟识的问题。驾驭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超越详细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和应用意识。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
17、效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肯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阅历,也驾驭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详细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敏捷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详细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看法、价值观:使学生主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
18、,乐于和同伴沟通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驾驭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详细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打算: 课件、方格纸、彩笔、卡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题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转化 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
19、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 转化是我们平常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受转化策略 1.随意出示两个图形,学生视察,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确定数方格是个好方法。 2.再出示例1图,细致比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由于图形比较困难,学生通过数方格可能会出错,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建议学生拿出题纸,同位一起探讨探讨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3.用课件演示用平移和旋转转化成长方形比较大小的过程。 老师指出:这其实是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4.提问:
20、(1)这是把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学生体会到这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适时板书:不规则图形长方形)事实上我们是把不规则图形面积这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这个我们熟识的、已经解决的问题(板书: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样一转化(板书: ),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态变了,大小没变) 三、回顾旧知,体会转化策略的运用 1.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 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师大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