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20以内数的排列 教学内容: P41,20以内数的排列 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序,并能在数射线上一一标出。 2、在20数列图学具或数射线上2个一数、5个一数。 3、会依据数列排列规律找相邻数、中间数。 4、培育学生思维有序性。 教学重点: 数列排序 教学难点: 找出数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挚友,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找一找数和数之间有什么隐私? 1、这是5、3、1、2、4,你能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一排吗? 2、那5后面又是几呢?谁能数出后面的5个数? 3、你们发觉这些数之间有什么隐私吗?(一个比一个大1) 4、对呀,老师根据这样的
2、规律又往后数了10个数。 111214161720猜一猜这里的小动物们表示几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沟通机动) 请一组同学接力赛,开小火车数数。(从小到大数、从大到小数) 出示课题:我们发觉这些数都是根据肯定的依次来排列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20以内数的排列。(齐声读:20以内数的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摆一摆,将数名和数位配起来 1、议一议 从8往后数,数到15,从13往前数,数到7,从6往后数数到20。 从10往前数有哪些数,从10往后数又有哪些数呢? 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6的后面是几?18的前面是几?11和13的中间是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快问快答:第1个数是几?第5个数
3、是几?16是第几个数?20是第几个数? 2、猜一猜 169111617猜一猜小圆片下面是几?(上面可以是各种图样,也可以说一说数字在哪一个图案下面。)一边猜,一边说说道理。 3、摆一摆 每个小挚友拿出数列板和双色片,在数列板上摆出7、9、12、14、17,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师小结 三、综合运用 1、练习猜数字 (1)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2)16的后面是几? (3)18的前面是几? (4)11和13的中间是几? (5)比12大比18小的数。 (6)比20小比15大的数。 五、总结 通过找规律,我们发觉数列的奥妙是无穷的。根据不同的规律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数列。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肯
4、定能发觉它的奇妙。在我们的生活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是有规律的出现的,正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20以内数的排序,学生已有了一些阅历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起先,我从5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肯定的依次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我又意识地引导学生视察数之间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
5、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觉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实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实力。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日我们一起对这些学问进行整理。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小组合作计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娴熟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问的整理过程,用自己的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复习的主子。 二、视察表格,发觉规律。 1师: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索,每竖行
6、是怎样排列的。引导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根据9加几、8加几、的依次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其次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其次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师问: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启发生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其次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其次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师:你还发觉上有规律的排列? 启发生回答:每一斜
7、行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其次个加数不变。 4视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觉了什么规律。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序视察、分析,找寻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觉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分析概括实力。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和是11、12的依次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相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娴熟程度。 四、梳理学问,总结升
8、华 师:自己先思索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沟通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娴熟精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小小设计家-我的欢乐周末 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假如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打算怎么去玩? 项目票价我想玩 过山车9元 旋转木马8元 海盗船7元 转盘6元 急流勇进5元 迷你火车4元 列式 我想说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113页2、3、4题。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口算训练,
9、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 + 2 =2 + 5 =9 2 =5 + 4 =2 + 2 =6 + 3 =7 + 3 =7 4 =9 1 =4 + 5 =8 4 =2 + 6 =4 + 3 =9 6 =3 + 4 =4 4 =8 + 2 =7 5 =3 1 =7 6 =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沟通(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刚好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须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相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爱大森林吗?
10、 生:喜爱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觉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留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挚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细致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3:树上的、先飞来的、又飞来的 师:我们看5表示谁呢? 生:树上原来的 师:2呢? 生:先飞来的 师:1呢? 生:后飞来的 师:谁能再说说? 生4:树上的5只、先飞来的2只、又飞来的1只。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这
11、副图说一说? 生5:树上有5只小鸟,先飞来2只,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师:谁还想说说?(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大声的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在整个过程中,小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多了! 师:那我们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 师:想一想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稍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生6:5+2+1 师:大家仔细视察,这个算式和我们课前口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7:这个是3个数的加法,课前的口算是两个数的加法。 师:视察的真细致。这就是我们今日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连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5加2加1. 师:怎么算呢?自己在本上算一算,一会儿范老
12、师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自己在本上计算) 生8:我是先想5和2组成7,7再加上1等于8。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9:我先想5+2=7,再想7+1=8,所以5+2+1=8 师:还有谁想说? 生10:我先想5和2组成7,再想7+1=8,所以5+2+1=8 (师生一起说思路,师板书思路图) 【反思:通过好玩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逐步起先视察和思索。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前班的学习阅历,连加连减已经不在生疏,所以,我这里就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意,并讲解并描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重在培育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实力,并逐步学会整理自己思路。】 2.巩固连加 师:刚才我们相识了连加和它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请
13、看老师用小棒摆一幅图,大家可要细致数清晰哟。 (师摆小棒) 师:老师先摆了几根小棒? 生:4根 师:老师又摆了几根? 生:2根 师:又摆了几根? 生:3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把这幅图说一说? 生11:原来有4根小棒,又摆了2根,又摆了3根,现在一共有几根? 师:谁能说的更清晰? 生12:左边有4根小棒,中间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算式。(生自己写) 生13:4+2+3=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3:先算4+2=6,再算6+3=9。 (师生一起说算法) 师:接下来范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摆一摆小棒。 生14到黑板上摆小棒:左边摆1根,中间
14、摆2根,右边摆2根。 师:请大家看着这幅图自己写算式。 (生自己写,并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沟通。) 师:刚才我们解决连加问题时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前两个,再把它们的得数加上第3个数。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育学生们的动手实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安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加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育每个孩子的动手实力。】 3.相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
15、,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沟通)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视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
16、,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其次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挚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细致视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沟通,再全班沟通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阅历之后,连减就采纳了半扶半放的方法,渐渐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学生们参加的主动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
17、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终全班沟通。)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育了学生党语言表达实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留意力起先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留意力,还须要接着深化思索。】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
18、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亲密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1 2 =5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口算训练,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2=2+5=92=5+4=2+2=6+3=7+3=74=91=4+5=84=2+6=4+3=96=3+4=44=8+2=75=31=76=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沟通(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刚好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须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
19、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相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爱大森林吗? 生:喜爱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觉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留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挚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细致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以内数的排列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20 以内 排列 学案沪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