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4页).doc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一、抗贫血药贫血分类及治疗1.缺铁性贫血:血液中铁元素缺乏,导致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 治疗措施:补充铁剂。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液中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红细胞呈大细胞、高血色素性。 治疗措施: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3.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引起,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治疗措施:骨髓移植。(一)铁剂口服铁剂:硫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 枸橼酸铁铵注射铁剂:葡萄糖酸亚铁 右旋糖酐铁 山梨醇铁【体内过程】 .吸收部位及形式: 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形式Fe2离子形式吸收吸收入肠粘膜的Fe2+,一部分氧化成Fe3+与去铁蛋白
2、结合成铁蛋白而储存,另一部分与转铁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再与胞浆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受体介导胞饮入胞,而转铁蛋白被释放入胞外。【作用机制】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某些组织酶的重要原料。Fe2+吸收到骨髓,进入骨髓幼红细胞,在线粒体内Fe2+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促进红细胞的成熟。【临床应用】 慢性失血性贫血的防治、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二) 叶酸【药理作用】食物中的叶酸被还原成N5-甲酰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使维生素 B12转变成甲基B12,而自身转变为四氢叶酸(FH4)。FH4作为一碳单位(-CH3、-CHO、=CH2)转移酶的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形成嘌呤
3、和嘧啶而合成核苷酸。【临床应用】(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补充疗法,与VB12合用效果更好;但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因FH2还原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2)V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三)维生素B12【体内过程】口服维生素B12需与 “内因子”结合才能在回肠吸收。VitB12缺乏的主要原因: 营养不良、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药理作用】1. 促进四氢叶酸的利用: 维生素缺乏时,活化型四氢叶酸转化与利用受阻受阻,表现为叶酸缺乏症状,如巨幼细胞性贫血。2. 促进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中间
4、产物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成琥珀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维生素B12缺乏时,导致甲基丙二酰辅酶A堆积,合成异常脂肪酸,与神经鞘的类脂结合,造成鞘膜病变,引起周围神经炎。【临床应用】1. 恶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 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4. 肝炎、肝硬化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二、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是一类通过抑制凝血过程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阻止血栓形成的药物。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已形成血栓的扩大。 主要药物有:肝素及香豆素类(一) 肝素(Haparin)【药动学】 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为带大量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过生物膜,在肠道破坏失活。【药理作用】
5、抗凝作用:激活抗凝血酶(AT),使AT与多个环节的凝血因子a、a a、a、a的丝氨酸活性部位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灭活产生抗凝作用。肝素能与AT赖氨酸结合,使AT变构,更易与凝血因子结合,从而加强抗凝作用。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作用特点强大、迅速、持续时间短。【药理作用】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已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2.DIC早期治疗:防止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消耗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3.体内、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对抗剂:鱼精蛋白。【禁忌症】 肝素过敏者,肝、肾功能不良,胃十二指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用 血液 造血 系统 药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