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学案.docx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学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节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学生对几何的相识仅仅停留在初中所学的直观图形的感性阶段,因此从学生最熟识的直线入手,去探讨刻划直线性质的量倾斜角与斜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去揭示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探讨图形的几何性质.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初步感受困难问题简洁化、数形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分析 直线的倾斜角是这一章全部概念的基础,而这一章的概念核心是斜率,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是学此章的关键;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要讲透两点,其一是斜率的表象是一种的比值,要让学生理解这种表
2、达式,为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有何关系、导数的概念作好铺垫;其二是斜率的本质是与所取的点无关.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会求过已知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倾斜角与斜率的探讨,培育学生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探究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过程中,明确倾斜角的改变对斜率的影响,并在其中体验严谨的治学看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倾斜角、斜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难点:斜率; 对难点的处理:先从简洁的过原点的直线入手,再分倾斜角为锐角、钝角的状况去分析 五、教学策略 对于“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老师创
3、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主动探究,教学方法采纳师生互动式;而“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教学则采纳“学生探究、老师适时讲解”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知的引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几条不同直线,诱导学生思索,有何不同? 从而进一步设计确定直线的位置有哪些条件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问题串”的引导下去思索,得出本章重要学问点) (二)概念的讲解:通过探讨我们已经知道,确定直线的位置的条件是一个点与方向那么如何刻划直线的方向呢?学生确定会想到角,也会想到用纵坐标的改变量与横坐标的改变量的比值这时就须要老师的适时点播引出刻划直线的方向的两个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
4、角与斜率 1倾斜角( (1)倾斜角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相交时,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注:强调当直线与坐标轴轴平行时的倾斜角。 提问:倾斜角的范围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倾斜角的范围: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坡度来刻划道路的“倾斜程度”,坡度即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比;为了用坐标的方法刻划直线的倾斜角,引入直线的斜率概念(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引入,其中的K就是斜率) 斜率让学生任画一条直线,类比坡度的方法,用坐标的方法刻划“直线的坡度”斜率; (强调若直线倾斜角相等,则斜率也相等) 老师定义:当横坐标从增加到时,纵坐标从增加到称为直线的斜率; 提问:由此
5、定义,你能发觉斜率的其他形式的定义吗? 再问:若倾斜角为锐角,求斜率的取值范围;若倾斜角在锐角内改变,斜率如何改变? (三)例题的讲解(7分钟) 例1:求下列直线的斜率: (1)y=x(2)y=1(3)x=0 (四)课堂练习 (五)本节课小结 八、设计反思 在平面解析几何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老师应帮助学生经验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直线与方程一章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倾斜角与斜率 3.1.1倾斜角与斜率(一)教学目标1
6、学问与技能(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过程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将直线的位置问题(几何问题)转化为倾斜角问题,进而转化为倾斜角的正切即斜率问题(代数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直线倾斜角的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育学生视察、探究实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实力,数学沟通与评价实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育学生形成严谨的科
7、学看法和求简的数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三)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过一点P可作多数多条直线a,b,c,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学生回答(不能确定)(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接着老师提出: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由此引入课题.设疑激趣导入课题概念形成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殊地,当直线l与
8、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老师提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直线l与x轴重合时(由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概念深化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一个点P和一个倾斜角.老师提问:如左图,直线abc,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吗?学生回答后作出结论.一个倾斜角不能确定一条直线,进而得出.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明确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两个几何要素概念形成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
9、母k表示,即.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肯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肯定存在.例如=45时k=tan45=1=135时k=tan135=1老师提问:(由学生探讨后回答)(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k为多少?k=tan0=0(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k还存在吗?=90,k不存在设疑激发学生思索得出结论概念形成3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留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90,直线与x轴垂直;(2)k与P1、P2的依次无关,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斜率k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干脆由直线上
10、两点的坐标求得;(4)当y1=y2时,斜率k=0,直线的倾斜角=0,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老师提出问题: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可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直线P1P2的四种状况,并引导学生如何作协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导.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亲自体会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举例例1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推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用计算机作直线,图略)分析:已知两点坐标,而且x1x2,由斜率公式代入
11、即可求得k的值;而当时,倾斜角是钝角;而当时,倾斜角是锐角;而当时,倾斜角是0.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及3的直线a,b,c,1.分析:要画出经过原点的直线a,只要再找出a上的另个一点M.而M的坐标可以依据直线a的斜率确定;或者k=tan=1是特别值,所以也可以以原点为角的顶点,x轴的正半轴为角的一边,在x轴的上方作45的角,再把所作的这一边反向延长成直线即可.学生分析求解,老师板书例1略解:直线AB的斜率k1=1/70,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直线BC的斜率k2=0.50,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 例2略解:设直线a上的另个一点M的坐标为(x,y),依据斜率公式
12、有1=(y0)/(x0)所以x=y可令x=1,则y=1,于是点M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M(1,1),可作直线a.同理,可作直线b,c,1.(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画直线过程)课堂练习:P911题、2题、3题、4题.通过应用进一步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有关定义归纳总结(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直线的斜率公式.师生共同总结沟通完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见习案3.1第一课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深化备选例题例1求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并推断其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1)(1,1),(2,4);(2)(3,5),(0,2);(3)(2,3),(2,5);(4)(3,2),(6,
13、2)【解析】(1),所以倾斜角是锐角;(2),所以倾斜角是钝角;(3)由x1=x2=2得:k不存在,倾斜角是90(4),所以倾斜角为0例2已知点P点Q在y轴上,直线PQ的倾斜角为120,则Q点的坐标为.【解析】因为点Q在y轴上,则可设其坐标为(0,6)直线PQ的斜率k=tan120=b=2,即Q点坐标为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育学生视察、
14、探究实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实力,数学沟通与评价实力.(5)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育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育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看法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本节内容首先依据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直线的关系导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其次为进一步探讨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实现了直线的方向或者说直线的倾斜角这始终线的几何属性向直线的斜率这一代数属性的转变;最终推导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这些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绽开
15、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探讨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娴熟把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两个问题却并不轻易接受.2.教法建议(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三大项:倾斜角的概念、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学生思维也对应三个高潮: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有三个阶段在教学中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探讨明确用角来刻画直线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 倾斜角 斜率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