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docx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土高原例 【教材分析】 有关黄土高原的学问,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危害及治理措施 。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驾驭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动身,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缘由,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驾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危害。 2了解人地冲突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驾驭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
2、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限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 危害及治理措施,培育学生驾驭利用所学学问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缘由,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需非常重视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附件下载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案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要求】 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
3、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缘由。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 测试要点 详细测试内容和要求 水土流失 知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结合实际,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探讨,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觉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 播放一首陕北民歌,
4、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绽开探讨,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 附件下载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自学、读图等,培育自主性、探究性、探讨性学习的实力。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实力,特殊是思辩实力。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觉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5、。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主子翁责任感、紧迫感。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缘由。教学方法:讲授、自学、探讨教具打算: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 (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依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袤,沟壑稀有,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特别严峻。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6、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耀)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依据图等高线高程推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解并描述,老师补充) 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2)面积:30万平方千米。(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裂。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很多地方几近光裸。(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探讨):“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
7、土?两种土哪个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许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峻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相识) (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干脆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难的发生。 (承转)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
8、祸。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缘由。那么,是什么缘由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缘由,也有人为的因素。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缘由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景观图,要求学生视察后说明黄土高原的地面覆盖物和植被覆盖状况。 (学生表述)略 (承转)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黄土高原范围,(老师讲解并描述)高原以东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地区的内陆地区。以西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 (结论)黄土高原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点击显示)我国最西一列山脉: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学生判读出两侧主要地貌:
9、东侧主要为平原、丘陵,西侧主要为高原山地(点击显示主要地形字幕)。 (结论)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带。 (点击显示)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学生推断出两侧所属干湿地区类型(依据学生回答,点击显示干湿地区类型字幕)。 (结论)黄土高原处于从潮湿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引导学生推断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两侧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点击显示自然植被类型字幕)。 (结论)黄土高原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提问)基于以上自然因素以及其他人文条件的差异,样的差异?分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点击显示此线两侧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呈现怎(学生回答)东南部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区,西北部为我
10、国主要牧区(点击显示字幕)。 (结论)黄土高原处于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带。 (老师归纳)黄土高原处在这样一个特别特别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过渡性位置,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织,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较低,从而使自然灾难发生比较频繁和严峻。 学生阅读课本“黄土高原自然灾难举例”,并简要说明黄土高原多发哪些自然灾难? (学生回答)略 (老师讲解并描述并显示板书)黄土高原多发自然灾难,除这些自然因素影响外,更有人为的缘由,如因人口增长过快而过度放牧和樵采、陡坡开荒、垦殖草地等,从而加剧了自然灾难的发生频度。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人为缘由 (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影响因素
11、 特点 影响 自 然 因 素 降水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水 土 流 失 地形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爱护性差 土壤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 为 因 素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加速 水土 流失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物种 开 矿 开挖露天煤矿 破坏植被,形成新物源 河道滩地开矿 泥沙入河 (承转)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很少或没有其他经济收来源的状况下,由于宜耕地区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于是只能在生态系统很脆弱的地区如林地、草地、陡坡地垦殖,以期望增加粮食,从而引起生
12、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电脑显示)图3.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思索探讨):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人均耕地削减B:植被破坏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D:毁林开荒E:须要更多劳力) (2)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干脆影响是什么? (3)框图中如何体现出恶性循环的? (4)为什么说人口过度增长是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重要缘由。 (学生分组探讨,并作回答)略。 (课堂探讨)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而植被复原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举一两个实例说明你的理由。 (形式):学生按前后4个分成一组进行探讨,然后选派代表陈述观点。在
13、陈述小组观点后,持相同观点的其他小组可以作旁证说明,相异观点的小组可以补充说明。老师主持探讨,适时点拨引导。 (点拨参考):同意这种观点。黄土高原地处半潮湿、半干旱地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低,但现在实际人口已严峻超过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过多的人口,使得人们被迫开垦种植坡度在30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植被复原必需限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相协调,否则即使人工栽树种草,也会徒劳无功,沦人恶性循环的境地。 (小结)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讲,只要人类能限制和改善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并实行相应的措
14、施,是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的。 (承转)那么,人们可以实行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呢? (板书)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治理水土流失的珍贵阅历,因地制宜地创建了很多水土保持的措施。 (指导阅读)阅读本栏课文,并简要叙述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需与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相结合,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对25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建设高产良田和优质草场,来弥补由此带来的粮畜减产。同时开矿不忘复垦,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人民所创建的一种行之
15、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指导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课文,思索: (1)什么是小流域? (2)治理小流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有何指导意义? (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4)小流域综合治理需结合实行哪些措施?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 1、小流域的含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1)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2)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支配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阅历,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
16、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储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浇灌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 充分利用光热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3、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小结)老师自叙:六道沟人民在“保塬、护坡、固沟”实施过程中都注意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并用,特殊是护坡措施中的“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措施。综合治理收到良好效果,
17、通过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里广袤的塬面条田纵横,坡地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沟道有沟边埂,起到固沟作用。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开发林粮、果粮生态农业体系,开拓了新的林地、果园,致力于开发相结合,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人为破坏作用对水土流失起了加速作用,而且事实证明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学生震惊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此严峻,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复原植被,限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念。因为人类限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制定相关的农业、人
18、口、水土保持政策,实行各种相应措施,水土流失问题是能够治理的。六道沟通过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小流域治理方针,并初见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最终让学生归纳说明): 1.据图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位置的特别性。 2.简述水土流失的成因。 3.可以实行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56页活动作为最终的课堂练习)课堂组织学生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点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理也要综合进行,而且要坚持治理和开发相结合。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本讲所涉及到的水土流失问题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多以区域
19、背景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开发方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应留意的问题等学问,特殊是水土流失的区域特征成因防治的思路分析实力。本讲考点整合清楚的将本讲内容的教材主干学问进行了梳理,可作为课前预习时驾驭。老师上课重要引导学生对三个探究点逐一进行说明,探究点一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某一区域自然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探究点二、三留意把握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和防治的原理,以能迁移到其他地区。 探究点一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所示: 留意: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水土流失 及其 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