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陶罐和铁罐 27陶罐和铁罐 1、通过本课学习,2、相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讽刺、软弱,5、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细致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沟通,老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
2、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漂亮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傲慢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柔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状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
3、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老师随时订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3、读下列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4沟通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
4、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老师巡察 10、学生沟通质疑,11、老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傲慢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虚心、友好、克制) 、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板书:虚心高傲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
5、神态的词语。 、老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高傲轻视愤怒”陶罐是:“虚心自尊”)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老师巡察、指导。 、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很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沟通,老师完成板书: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踪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学生沟通。 、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 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
6、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综 三年级上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陶罐和铁罐的表达特点是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我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上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一、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洁,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解并描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讽刺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
7、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看法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和最终的结局形成了剧烈的反差。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虚心,铁罐的高傲。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白这一点。如傲慢、看不起、高傲、讽刺、虚心、轻视、争论、生气等许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故事看似简洁,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解并描述深刻的道理,而这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做如下设计:1、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2、在比较中
8、质疑,在沟通中解惑。3、从课堂走向生活,由学问转化为实践。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相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索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改变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接着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实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实力。 2、通过朗读课
9、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沟通中解惑。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改变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很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
10、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精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适,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老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课时 课前一分钟:一生上前讲解并描述一则寓言故事。问生,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听得很细致,这短短的一分钟,就让我们大家有这么大的收获,既听到了好听的故事,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回顾课文内
11、容: 1、上节课我们也初步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陶罐和铁罐,谁情愿把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复述一下?(指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朗读体会,探讨沟通,想象感悟。 1、听了他的复述,文中的两个主子公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陶罐虚心、大度铁罐傲慢、高傲(依据学生汇报状况板书:傲慢,虚心)(有一对反义词:傲慢,虚心) 2、下面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陶罐虚心,铁罐傲慢呢?把这些词句勾画出来,比较一下,并在边上写一写体会。(生自读自悟) 3、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沟通,看看同伴的想法和你一样吗?(引导学生沟通读后的看法。) 4、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
12、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汇报沟通: 第一段: (1)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讽刺”的意思。 讽刺: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尴尬。还有哪些词语与他意思相近(讽刺、挖苦、讪笑、讥讽) (3)、这里说谁经常讽刺谁?(铁罐经常讽刺陶罐)也就是说铁罐经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思索: 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读二段。 (6)、出示对话,体会各自看法。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
13、,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而且铁罐跟陶罐说话的看法什么样?。高傲的意思是。你能不能把铁罐当时的高傲心理和看法读出来吗?面对铁罐的高傲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一声兄弟让我们感受到陶罐怎么样?。谁能虚心的读一读陶罐的回答。 看到陶罐这个看法,铁罐又是怎样说的呢? 生读四段: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更加轻视的神气。(理解软弱,轻视) 陶罐是如何回答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而不是相互碰撞,比谁硬,比谁美,争论,再说省略号省略什么?(生发挥想象说)为什么没说完?省略了呢? 被铁罐打断了怎样打断(生气)。生读第六段。(理解
14、同日而语: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看待或评说)他认为陶罐的最终结局是变成碎片,而自己会恒久长存。 面对铁罐这样无情的嘲讽,陶罐什么看法?和谐相处,不想吵架。这也是刚才陶罐说在本职工作反面,自己不比铁罐差,再说之后的话省略的缘由,因为陶罐不想和铁罐吵架,希望和谐相处,共同来完成任务。 面对陶罐的一再忍让,铁罐却是步步紧逼,他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 看到铁罐这样高傲无礼,陶罐不再理他。 刚才铁罐说陶罐是软弱的东西,你们说此时杨老师会不会也这样说陶罐?(它易碎,怎么不软弱?铁罐一而再再而三的讽刺、嘲讽陶罐,它还态度温和,一脸微笑,怎么不软弱?)生反对,师:是呀,这的确不是软弱,这分明就是陶罐
15、兄弟的谦让,大度的美德的体现。 (8)铁罐为什么这样高傲、轻视、生气地讽刺陶罐呢?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因为他觉得陶罐易碎(板),而自己坚硬(板),陶罐不能和自己同日而语,铁罐仗着自己的特长去讽刺陶罐的短处。(板) (9)、指导朗读19自然段。 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中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读一读。 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高傲、傲慢自大,读出陶罐的虚心,大度。 分角色练习朗读:同桌一生读铁罐说的话,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生生分角色朗读。 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陶罐,可是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
16、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当年同在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一同被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一百年过去了,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 (1)这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朴实、美观、漆黑锃亮。)(铁罐被氧化锈烂消逝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觉陶罐时,人们的看法怎样?为什么呢?(兴奋、惊异、捧起、擦洗干净,当心点)(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讽刺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价值)。 (4)人们都把陶罐当珍宝,陶罐也很兴奋,但他并没有傲慢自大。它重见天日之后首先
17、想到的是什么?(生读16段)这体现出陶罐和善,宽厚待人,不计前嫌)正因为此,我们大家在多年前和多年后都是这样喜爱陶罐。 (5)而当年傲慢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板书:消逝)。 (6)当时认为自己会恒久存在下去的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7)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感悟哲理。 1、到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就学完了,我们读寓言,不仅要知道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本身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国闻名诗人拉封丹曾经说过:“一则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
18、魂两部分:所描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赐予人们深刻的教训好比是灵魂。”那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呢? 2、学生联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特长,也要看到别人的特长,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知我们的道理。 3、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陶罐说?有什么话想对铁罐说? 四、作业: 1、假如你是铁罐,听到陶罐和人们的对话,听到同学们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发挥想象写一写。 2、许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信任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19、 24陶罐和铁罐 (傲慢)铁罐:坚硬(特长)消逝(短处) 讽刺宽容 (虚心)陶罐:易碎(短处)价值(特长)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教材简析:】陶罐和铁罐一文是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好玩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其次主要讲很多年过去后,人们发觉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知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这样一个道理。【设计思想:】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关键词、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
20、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高傲、陶罐的虚心,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学情简析:】这则语言故事,语言朴实且富有童趣。学生很简单读懂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先与学生沟通阅读故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读中悟,逐步让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化,这点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3、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提高学生说话实力,加深对寓言的理解。4、学会敏捷运用积累的学
21、问。让预习作业、课堂练习有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读文,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具打算:】课件陶罐和铁罐图像【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生字“怒”。1、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有关“怒”字的成语。)3、读了这些成语,你发觉了什么?4、还记得昨天我们课文里学习的一个生词吗?再展示生字“愤怒”,假如再请你用“怒”字组词,你能记住刚才所讲的哪些成语呢?过渡语:真不错!假如大家能把积累的学问敏捷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你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记住这种学习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陶罐 铁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