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创新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创新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创新教案登飞来峰教案登飞来峰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娴熟的背诵全诗,理解诗中字词意思,感悟作者创作情感。学问目标:熟读并背诵全诗,了解诗句意思。情感目标: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在诗中的哲学道理,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中字词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讨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及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杜甫的望岳这两首诗,下面我们来学习登飞来峰这首诗,一起来领会宋代诗人的别样风采。(板书:登飞来峰)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王安石,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登飞来峰是
2、他30岁时,浙江鄞(y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理想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予壮怀。三、老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四、老师翻译原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望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五、讲解注释1.飞来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闻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另一种是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3.闻说:听说。4.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
3、视线。5.缘:因为。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一)最终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二)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板书)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老师引导学生)七、分小组探讨1.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答:这首诗没有写眼前其他的漂亮景象,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写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八、作业1.娴熟的背诵默写登飞来峰一诗。2.抄写登飞来峰一诗十遍。3.预习游
4、山西村一诗。板书如下: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浮云(困难、障碍、挫折)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问与实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互助、启发点拨 预习提示: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课时支配:一课时 学习过程
5、: 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 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之一,死后谥号“文”。被列宁誉为“11世纪中国最宏大的改革家”。 二、预习检测(2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资料链接 背景介绍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理想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予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课堂探究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6、身在最高层”两句。 五、当堂检测(20分) 1、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闻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是: ,。 2、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理想的诗句是: ,。 3、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法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是: ,。 4、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5、王之涣登黄鹤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飞来峰中与之意境相像的诗句是: ,。 6、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感知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3.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飞来峰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飞来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