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8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增多,在农村出现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但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全面推荐和发展,教育好他们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关键词: 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1808平方千米。总人口97万人。全县辖13个镇、9个乡,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很多家庭都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增多,“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体现在这些“留守学生”身心之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健康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
2、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将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那么,“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如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产生原因一:现状分析今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根据国内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其中初中生为13.67%。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属于“留守学生”。并且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的趋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严重的,具体表现如下: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较少,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
3、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而“留守学生”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3、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留守学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
4、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4、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养成好逸恶劳等陋习、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同时,“留守学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二:产生原因关于造成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且的,这与青少年自身心理素质、少年所处
5、的外部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有很深的关系,究其根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增多,农村中有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或者一人,甚至两人一起到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娘,这样的学生就成了“自由人”,失去了父母,特别是妈妈的“唠叨”的呵护,“自由”的成长,结果“留守学生”就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留守学生”长期处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来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悬殊,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再加上祖辈们年老体衰,大多文化知识少甚至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生
6、活起居,无法尽到教育责任;寄住在亲戚家中的,亲戚一般不会像自己的子女那样管束、教导这些“留守孩”,他们认为管得太严,小孩子不理解,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冷淡粗暴。这些都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2、学校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又一原因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一个就是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往往是在枯燥、呆板的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
7、重视追求学生成绩,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人格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3、社会因素:这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中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还有就是文化传播媒体的影响,如网络虚拟的世界;校园暴力小说;电影、电视片中的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侵袭危害也很严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
8、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4、生理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青少年正值人生的第二断乳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握斯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其心理发展特点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青少年的心理、人格尚未完善成熟, 片面的思维方法容易将事物简单化, 一遇到挫折往往自暴自弃, 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甚至酿成悲剧。这一年龄阶段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认知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很容易遭受心理不平衡的困扰,而产生系列的心理问题。二、研究现状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问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目
9、前只限于国内,国外还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关于其干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其干预手段,有学者认为父母要注意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学校要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工作;政府应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儿童的条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城市教育体制中应充分考虑进城务
10、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1还有的学者从家庭的角度提出如下应对策略:首先,父母要有完整的责任意识,意识到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其次,父母要坚持定期、不间断地保持与孩子各方面的联系,随时掌控孩子的情况;第三,通过安装电话等方式,设法消除与孩子的沟通障碍;第四,父母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并接受父母对他的关爱;第五,构建一些能够给予孩子帮助的人际关系;第六,尽可能多抽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5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具体目标(一
11、)研究内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探索与实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分析及研究。(二)预期研究目标与价值认知目标:通过实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找寻有效的教育途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调查交流,了解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状况,探索实施适合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高教师的心理问题分析能力与心理辅导水平。发展目标:构建面向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一)课题
12、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1、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简单有效的心理问卷,从问卷中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为下一步的调查工作做准备。(附上调查表)2、实施观察研究 在研究者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注意进行相关学生表现的记录和整理,认真做教育教学笔记,记录留守儿童的特殊表现及当时的处理方式、方法以及效果等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教育案例。3、分析个案研究在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总结,形成个案,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追溯理论,提出教育策略。(写一个个案研究)4、收集文献资料广泛
13、收集有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著、论文,吸取其他学者成功的教育经验,了解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实践计划。(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主要是以()学校开展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园”活动为主要载体,日常学习生活为辅助的。主要的活动开展情况如下:1、在节假日里开展“留守儿童爱心家园”活动。由于()小学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很成问题。因此,学校开展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园”这一活动就成了广大师生进行交流和了解的最佳平台。在常规活动中,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科学艺术、作业辅导、社会实践
14、、特色德育(诚信教育)等各种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解决了该校留守儿童节假日期间的教育与生活问题,而且还促进了留守儿童心理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至今为止,我校已经组织开展了34期留守儿童爱心家园活动,主要活动主题具体有体艺类(书法、绘画、舞蹈、乐器、剪纸、篮球、乒乓、国际象棋等)、学习兴趣类(英语、手抄报、课外阅读、作业辅导等)、科技活动类(小发明、小制作、剪纸、种植等)、生活自理类(个人卫生、内务整理等)、社会实践类(参观访问、亲近大自然、劳动种植等)。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尽校方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挥老师们各自的优势,让留守儿童学会更多的东西,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寻找时机对他们进行有
15、效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让他们学有所得,并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享受快乐,收获希望。2、为求触及留守儿童心灵,爱心家园活动凸显“关爱”。活动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爱心家园活动中务必当好“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倡导当“妈妈老师”,做到“保姆式管理”。学校尝试用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呵护与真诚关爱,让留守儿童在爱的温暖中快乐成长。学校在每个寝室安装了电风扇,炎炎夏日,学生就寝后,学校的值周教师会为每个寝室点上一盘蚊香,值日领导会根据温度变化及时为每个寝室关闭电风扇,关好寝室门;冬天,学校值日领导与活动组长巡夜一次,为“留守儿童”盖好被子,班主任老师为学生准
16、备热水;周末,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小溪里,教他们洗衣服。老师还经常帮“留守儿童”过生日,让他们体验到学校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3、因“家长”制宜 构建灵活的家校协同模式虽然山高路远,家访不能做到常规化。但三港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期中期末依然坚持进行家访。但是,这些家长长期在外,如何家访?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学校因“家长”制宜,构建了灵活型的家校协同模式。(1)教师访学生一般来说,家访指的就是老师访家长。而对于留守儿童的老师们来说,是访监护人访学生,重点是访学生。看看孩子在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起居及日常安排,了解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听听邻里对孩子们的反映,发现存在的问题等等。(2)家长访老师外
17、出务工经商的父母也有回家的时候,这时,各班主任就会请家长们到学校来,与家长谈谈孩子在校表现,询问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双方直面交流信息。由于在校交流时间不会很长,我们称这种谈话方式为“快餐式会谈”。()小学家访记录表 学生姓名: 年级: 家访时间: 家庭住址:介绍、宣传留守儿童“爱心家园”预备开园、活动开展情况。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生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家庭的帮助。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其他:情况反馈:教师综合建议:家访教师签名:(3)书信交流,重点汇报学校要求留守儿童在期中和期末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书面汇报半个学期和一个学期在校的思想
18、、学习、生活表现,以及爱心家园的活动情况。其次,学校以“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在书信交流中,不仅能促使孩子回顾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还能提醒他们父母的存在,提醒他们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从心理上形成压迫感,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学习,拿出好成绩向父母汇报。(4)开展“午休30分”教育活动本学期,为了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学校特别开设了“午休30分”课程,作为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校本开发课程。该活动就是利用每天中午30分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在实
19、践的主要有这几块内容:一是学习。学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学生,才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公民;二是反思。就是一日一省,反省自己的言行哪些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哪些是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等等;三是表扬与批评。就是引导学生明白错在哪里,错误言行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帮助他们确立努力的方向;四是表彰进步与优秀。引导学生对照学校“文明少年”达标标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文明少年”的标准;五是交流与沟通。在这里留守儿童们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就一个话题与学生展开探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可
20、见,“午休30分”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监督和矫正作用。5、设立“知心信箱”,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针对留守儿童多不善交流的特点,学校特地开设了一个“知心信箱”,专门接受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困惑。学校专门指派相关教师进行专门的收集、整理和解答工作。假如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辅导老师会在校园广播当中回答问题,假如是比较具体、比较特殊、涉及隐私的问题,老师一般会把学生请到心理沟通教室进行单独的沟通与辅导。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补珍贵的。研究后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校方策
21、略1、开设常规性的心理辅导课程一次成功的心理辅导课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应该把心理辅导课程编列入常规课中,并切实地落实下去。 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有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两种。集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也可以做健康问题的心理辅导。集体辅导不能解决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个别辅导形式,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要培养弱势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
22、,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辅导效果,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节约时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3、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在学校工作当中,少先队工作占据了重要位置,承担了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所区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不过德育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而心健康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果二者形成合力,效果更佳。因此,学校在组织进行少先队活动时,应时时处处考虑到留守儿童,特别是个别弱视儿童,想尽办法让孤僻的孩子们活泼开朗,让捣蛋的孩子们学会遵守制度,让厌学的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4、抓准特殊时机给予关怀,
23、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需要把握时机,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一般情况下的教育效果更显著。因此,教师要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动向,根据他们的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关怀。当他们没能过上生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祝福,提出希望;当他们晚上在校思念父母蒙头哭泣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安慰,多关心多开导;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无私真诚的帮助;当他们因为父母的离开而黯然伤心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留守儿童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建立“留守儿童知心信箱”,开设“心理沟通室”在
24、校建立“留守儿童知心信箱”,定期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做出及时、合理、有效的解答,切实地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结,健康快乐的生活。学校应专门安排相关专业的老师负责这一项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坚持不解地开展下去。同时开通心理沟通室,让留守儿童有一个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打开一扇倾听留守儿童心声的大门,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让留守儿童拥有健康心理。6、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同伴结对留守儿童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但一回到家里就又放任自己了。于是,我们尝试将家庭住址相近、家庭情况相似的留守儿童进行同伴结对。两三个留守儿童为一组,他们一起上学、吃饭、回家、做作业、玩耍,他们相互帮
25、助、相互监督、相互竞争,他们不仅仅是监督者,更是被监督者。这样的双重身份结合了自律和他律的双重功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不仅让留守儿童们结交了真正的朋友,消除了他们的空虚焦虑感,充实了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帮助他们改掉了不少不良习惯。7、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记载,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的点滴,收集其获得的荣誉,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
26、共同教育的局面。8、开通“亲情辅导专线”以班主任手机为点,链接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主动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多打电话回家。孩子在想念父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与父母联系,提醒他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外地的父母遇到孩子教育、沟通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拨打班主任的电话进行心理辅导策略的咨询,班主任要责无旁贷地帮助家长做好这项工作。 (二)家庭策略1、慎重选择监护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及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如果他们确实没有抚养儿童的能力,建议父母双方留下一方,承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1、 保持联系、加强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
27、,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孩子监护人以及入学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通过书信、电话、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2、 转变观念,学习教育新方法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素质教育上,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三)社会策略留守儿童问题,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首先,在家庭教育不健全、委托代管难到位、学校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政府管理和帮助体系要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组织一些离退休干部和热心儿童教育的人士成立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托管所,让他们与外出务工人员结成托管对子,当起留守儿童的亲情保姆,用亲人般的关怀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亲情的港湾。其次,村委会可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监护人的监护和教育能力。再次,妇联、青少年组织及公安机关等要相互配合,对各种可能影响儿童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监控,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政府应尽快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城市教育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之中,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第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