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探讨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依据须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探讨的物体作参照物)。探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视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
2、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探讨时,也可
3、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便利沟通,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 1mm=0.001m1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运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4、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歼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削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开,误差恒久存在不能避开。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变更运动状态,
5、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变更;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6、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肯定律: 1、维持运动须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需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肯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更)。 牛顿第肯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肯定
7、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志向状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状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变更 实际状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
8、路学案 一、电荷1、学问与技能?相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相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在相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留意视察静电试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爱好,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试验。二、电流和电路1、学问与技能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通过动手试验,相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相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相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
9、、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试验的过程中,学习视察试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详细的电路连接状况简洁明白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探讨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相识电路组成,探讨各元件的作用有剧烈的爱好;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育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平安操作意识。三、串联和并联1、学问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洁串联、并联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试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
10、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相识串、并联电路的爱好;主动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四、电流的强弱1、学问与技能?相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切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运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能相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2、过程与方法?在相识和运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比照实物,驾驭正确运用测量工具的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1、留意严谨的科学看法、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学问与技能?学会正确运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会分析试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讨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学看法,体会沟通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电流和电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正负电荷: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流和电路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电流 电路 复习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