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55页).doc
《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5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55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类别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硕士同等学力编 号: 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所 在 院 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专 业 名 称:课程与教学论指 导 教 师:马桂新研 究 生:皮福娥完 成 时 间:2009年3月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第 49 页-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文摘要进入21世纪,全世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环境教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迅速地规划了环境教育战略,认为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那么,如何深入探索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品质,树立学校环境教育品牌,以促进环境教育的快速发展,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崭新的实践和研究
2、课题。在农村,我国农田污染、水土流失、耕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很严重,农民的环境观念淡薄,农村环境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来农村的环境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村青少年未来的意识和行动,在初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是如今农村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更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为了解我国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环境教育的整体实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参考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力求理清楚环境教育的概念、目的、涵义、内容,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等方法,针对辽宁省部分城市的农村初中学校环境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3、:第一、学校环境教育意识落后,教师缺乏对环境教育方面的了解,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来源有限。第二、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境知识,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环境态度意识明朗,基本形成了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但还没有对农村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注意。第三、环境教育的师资缺乏,培训不足, 教师环境教育能力弱。 第四、学校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乡村环境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五,学科渗透方式较单一,而且学科渗透不平衡。第六,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析现状,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开展农村初中环境教育,应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管理层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水平。第二、创设农村初中教师参
4、与环境教育培训的机会。第三、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第四、选择适应农村发展特点的学校环境教育内容。第五、农村学校环境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关键字: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题与对策The Reality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of CountryAbstract:英文摘要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第一章 引论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一)研究目的1(二)研究意义2二、文献综述4(一) 国内外环境教育现状4(二)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的研究8三、创新点10四、研究方法11第二章
5、有关的基础理论12一、环境教育理论12(一)环境教育的定义12(二)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12(三)环境教育的模式13二 、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13(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3(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4三、环境伦理学相关理论15(一)大地伦理学15(二)关于城乡之间的环境正义16四、生态农业理论17第三章 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19一、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19(一)现状调查概况19(二)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21(三)调查结论27二、对农村初中环境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29(一)主观因素分析29(二)客观因素分析30第四章 农村初中环境教育对策31一、提高学校管理者对环境教育的
6、认识水平31二、加强农村教师环境教育培训31三、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环境教育目标32四、选择适应农村特点的学校环境教育内容34五、农村初中环境教育方法的多样化35(一)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的选择与处理35(二)环境教育资源的利用36(三)创建农村环境教育基地36(四)加强城乡环境教育的互动37结语37参考文献38附录41个人简介43后记43你的目录部分是生成的无法修改,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总的原则是作为标题要简短,上下要有逻辑关系。第一章 引 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途径。环境教育使人们从整体上认识环境
7、问题,使他们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采取比较合理的行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农村,我国农田污染、水土流失、耕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很严重,农民的环境观念淡薄,农村环境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来农村的环境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村青少年未来的意识和行动,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找出我国农村初中环境教育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加强农村初中环境教育的对策,这不但有利于农村学校提高环境教育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公众环境素养和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是现实的需要。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是理论(概念、
8、术语、观点)产生的根源和依据,也是理论意义的所在。环境教育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的出现,才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正确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环境教育的开展基本依靠学校和教师的环境意识, 经济较发达、环境意识高的市区开展环境教育的较早, 而在县城乃至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造成了城市与农村间的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具体体现在教学中, 城市的学生能做环境专题活动, 而有的农村学生却不知道环境专题活动是什么?农村学生的环境知识少而浅,接受环保知识的机会少,关于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少,无确定的环境教育目标,从领导层到教育层再到学生层都与城市之间的环境教育相差悬殊。由此可以看
9、出,农村环境教育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操作性,当前农村环境教育任重道远。因此,在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以及环境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上都需要更多的学者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力求能够体现农村生活发展的特点,在已有的环境教育理论支撑下又突出抓住大地伦理学、环境正义问题和生态农业这几个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探讨对进一步开展农村初中环境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实践意义首先,研究农村初中环境教育,有利于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教育不仅使农村中学生系统获取环境知识,形成良好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
10、环境素质等,而且在农村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为避免自然资源的进一步破坏,为维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农村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的破坏,就关于土地问题上,工业园的建设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使土地污染和退化现象更加严重;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大量土地荒芜,还有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土地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人口的生存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通过水、空气和食品等渠道传播,最终影响到全社会。因此,我们提出要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教育,借助农村学校中的环境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为避免下
11、一代出现新的环境问题服务,不但是近期与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也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有助于增进学校,家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农村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能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去影响和教育农民,乃至整个农村社会,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也要考虑到未来农村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文化是促进发展的需要,而生态文明正是21世纪文化的追求,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学校学生的传播和宣教。探索一条服务农村发展的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2、,因为农村中学培养的是农家子女,通过环保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农村,热爱农村,而且增进为农服务的本领。农村学校也要寻找一条为农服务的新路子,使办学方向更明确,办学思路更实际。最后,加强农村初中环境教育,更能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环境教育是综合性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环境教育,学生获得人口、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参与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而且环境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它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去观察、调查、分析有关环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
13、。农村环境区别于城市环境,自然条件优越,学生更容易接近自然,体会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资和条件,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生活的氛围,衣、食、住、行,都取之于他们所生存着的周围的土地,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如果环境教育实施得当,农村学生感受到的东西比城市学生感受到的会更深刻,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为未来的农村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环境教育现状1、国外环境教育研究情况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会议正式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
14、on)名称确定下来。在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专就环境教育的学科目的、意义、性质、对象和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并阐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至此,许多西方学者和教育家顺应形势,从各自的角度研究环境教育,形成了丰富、系统的西方环境教育理论体系。他们不仅对环境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而且还对环境教育的性质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目的、目标和内容、教学模式和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关系也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美国H.R.亨格福德等人编制了一份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大纲,被联合国推荐给各国作为发展中学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参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
15、境规划署组织各国专家进行的环境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的威尔克(Richard J. Wilke)等人著的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策略和由印度的拉希里(D.Lahiry)、辛赫(Savita Sinha)等所著的环境教育教师培训与课程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是各国环境教育师资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南。另外,英国Joy APalmer的著作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堪称是20世纪国外环境教育文献、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回顾、分析与反思的总汇。1977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在苏联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这次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
16、碑,促使世界关注、重视环境教育,并付诸行动。会议上各国一致认为,环境教育是以学科为特征的,对象为各个年龄层次的所有的人,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宣言和建议指出:“教育必须培养人们对带环境和利用国家资源的正确态度。环境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它促使人们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和品行,为改善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充分尊重道德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保护好环境,在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主动精神,责任感和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斗”。【1】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23页。1】在国际上一般认为,第比利斯会议宣言和建议是国际环境教育基本
17、理念和体系的基准,该宣言和建议受到各国高度评价,并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环境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1992 年6 月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此次会议是教育,尤其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时国外学者不再局限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将环境教育重新定项为面向可持续发展。并一致认为面向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 21世纪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即提出可持续性教育的新观念。由John Huekle和Stephen Sterling主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2】John Huckle, Stephen Ste
18、rling.可持续发展教育王民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2】是英国第一本全面介绍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书。近年来,不少国家也将学校的环境教育重新做了定向,以响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署在1993年颁布的P12环境教育课程指南中把“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纳入到学校课程之中;英国教育与就业部于1996年发表的政府环境教育策略文件将环境教育带入21世纪中指出:“应当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及培训,向所有年龄的人传授可持续发展和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概念。”总体而言,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教育研究涉及面很广,有详细的、分支严密的理论研究体系,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国外在
19、环境教育实施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中小学生对环境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2)建立了生态学校。(3)制定了环境教育法和有关环境教育机构。(4)培训环境教育教师,发展高等教育。 也就是说国外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国内环境教育研究情况我国的环境教育受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与治理,所以早期的环境教育研究主要偏向于环保教育研究,以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改善为研究主题的理论较多,而且各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内容也以此为主。随着环境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于环境教育的国家级会议
20、及相关文件相应出台,1987年国家教委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强调要将能源、环保、生态等问题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从此打开了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新局面。尤其是在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环境意识被明确地列入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环境教育也正式被纳入到了中小学的课程之中,从而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使环境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中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更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明确要求要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环境教育教学,并按照平均每学期四课时来安排教学内容,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21、的一部分正式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中。为保证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又正式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评估等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这是关于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作用。目前,环境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被融入到了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美术等科目中。小学和初中阶段,主要讲授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高中阶段,则主要讲授系统的环境知识,在培养他们环境意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并能提高其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不仅如此,环
22、境教育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深入,分支愈来愈细。环境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环境教育与各科教学的渗透结合中,并且就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能力和生态道德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也大量涌现。祝怀新的环境教育论,此书为我国环境教育体系有序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作者从历史的和全球的角度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环境教育先驱者的环境教育理论体系、课程模式、教育策略、教育评价等问题。最突出的是此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科为主的多学科渗透课程组织模式”,这对学校环境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意义。马桂新的环境教育学(第二版)一书中作者借鉴国际环境教育最新发展理论
23、和思潮,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突出体现在环境教育的内容上,将生态学、环境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渗透在文理科中,致力于让教师教育触摸到时代的最新思潮和前沿理念。在环境教育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供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机会并设计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把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行为、技能教育整合起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学校环境教育定位在三个取向,即环境文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管理和实践价值取向,这为学校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王冬桦的人类与环境环境教育概论一书是1999年出版的较早的一本环境教育丛书.该书着重研究了环境教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初中 环境 教育 现状 对策 研究 5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