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docx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复习要点(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见:A、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教化思想比较进步,主见“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3、孟子的思想主见A、“仁政”。B、“民贵君轻”(“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
2、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名贵)。C、“性善论”。4、荀子的思想主见: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其次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见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确定新儒
3、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加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化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化为儒家所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见:1、宋朝的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二程基本观点: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干脆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南宋朱熹理学内容:“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行分别。“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2、
4、王阳明心学:“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见:1、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特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夫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学问简表共同经验共同主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冲突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头,参与过抗清斗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
5、步思想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教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教案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化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孔子的主要
6、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C主见“克己复礼”。希望复原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D主见“有教无类”。孟子:A主见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见“性善论”。荀子:A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
7、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影响:儒学思想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太学:汉武帝依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心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
8、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见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代表人物及基本主见: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见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干脆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相识论。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9、心便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相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见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改变而改变,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
10、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值的私欲。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主动的推动作用。A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A重视对社会实际状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改变的,其发展改变有规律可循。
11、B认为主观的相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探讨都是可以相识的。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肯定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复习学案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复习学案水平测试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见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见考点1、课标指引:知道诸子百家,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