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上《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docx





《沪教版二上《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二上《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二上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城和运输河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输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输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输河吗?(运用课件) 初读指导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相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状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稀奇景呢? 讲读 比较: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
2、我的眼前。 B我望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终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其次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视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比作(),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输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长城和运输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加酷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加民族骄傲感 三、说教法、学法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 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输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观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终,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不朽) (二)精读其次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
4、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输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视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输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
5、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样?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分。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觉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利用这样的
6、形式进行教学。 长城和运输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寻长城、京杭大运输河以及祖先创建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略) 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说明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建了很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
7、奇迹? 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详细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输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绚丽,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日,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馐浅牵灰惶醮颖钡侥献菹撸馐蔷荚撕印迨椋撼?amp;nbsp; 运输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输河?今日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输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输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输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8、,划出描写长城和运输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方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行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 (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 (4)什么叫
9、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改变,故事情节的改变,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dng)跌宕起伏 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烈、)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老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异,要读出对长城宏伟壮丽的那种情感来。 四、
10、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骄傲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须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须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立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多数的肩膀多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立这样雄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当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才智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得,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溢骄傲)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事实上这万
11、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建的,应当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起先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爱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爱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旧轻面是易举,长城
12、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宏大祖国绚丽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傲慢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英雄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合力啊! 所以画家用画歌颂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
13、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其次部分:运输河的教学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建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输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输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输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假如说长城给你的是宏伟壮丽,那么运输河给你的是什么?(运输河是漂亮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在这儿,说运输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方好吗?为什么?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水澄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假如是早晨,
14、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许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许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概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输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输河的创建,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涯说明什么?(运输河长)是啊,这条运输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
15、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缘由,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便利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输河,将五大水系贯穿,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建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输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建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输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才智和创建力,有创建力的民族是充溢希望的民族,你看今日,我们神六裁人的胜利,不正说明白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输
16、河的历史,指导骄傲地朗读 1、假如我告知你:京杭大运输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输河,是苏伊士运输河的16倍,巴拿马运输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其次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假如我告知你,这运输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输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输河,这运输河比现在的运输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输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假如我告知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输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宏大啊! (出
17、示幻灯): 运输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输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输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合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输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建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骄傲地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长城和运输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似乎是一撇;而京杭大运输河,从北到南,就似乎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验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日,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建,有过多少向往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溢着希望和创建的民族,充溢着坚韧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
18、,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长城运输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输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听诗 四、读诗 我教长城和运输河我教长城和运输河 我教长城和运输河 (一叶) 这是我的一堂校内公开课。上完这课,我的感受很深。 1、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在长城与运输河其次教时的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支配的: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的本意是增加点学习的爱好,试上时感觉比较好,但在我班的教学中简直显得多此一举:几个学生都说不出“长龙”“银河”指什么。课后细细一想,我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已经够他们惊慌的了,
19、再让他们进行大胆揣测,他们自然不敢举手了。我忽视了学生这一特性各异的主体,“开局”的不利自然难免了。2、朗读感悟,进入诗境。本环节主要通过老师范读、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了长城、运输河的图片,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并培育良好的语感。3、品尝语言,迁移内化。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观赏录象,激发其情感,让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假如在第一课时多训练一下学生的朗读,我想本环节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的仿写练习。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我国的古今奇迹,但范围不广。假如多为本课做一些铺垫,让学生在课余多搜集些资料,信任他们的诗作会更加异彩纷呈,对祖国会有更进一步
20、的了解,民族骄傲感会更加剧烈;4、趣味作业,拓展实践:本环节供应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感爱好的特性化综合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我看了一遍,作诗、画画的比较多,搜集、设计的极个别。我想,假如我能做一个综合性的网页,供应给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些,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吧。 2、对一些教学状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学习了很久,新课程理念也在我平常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很惭愧地说一句:这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在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实践上。这一课学生朗读的效果很不志向,但我当时心中所想的是,我已进行朗读指导了,再个别指导的话,奢侈我的时间,下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受影响,甚至完不成。我忽
21、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犯了以往公开课的一些通病,成了一个蹩脚的导演。也因为赶时间,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失败:比如教学点评的语言不疼不痒,模糊而过,带来了我的语言枯燥、没有激情。以后我会更多地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评价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输河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输河 这册教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起先。 许多新的课文,第一次接触。 这几天忙着方案的修改,费尽心机、黔驴技穷的感觉,对课文,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长城和运输河,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结构也理清了,生字词也基本解决了。带着对新课文的簇新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城和运河 沪教版二上 长城 运河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