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32页).doc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二、确定设计方案.3-第 - 31 - 页-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三、 确定物性数据.4四、 估算传热面积.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五、 工艺结构尺寸.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7 7.其他附件 8.接管六、 换热器核算.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七、 结构设计.13
2、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9.折流板布置 10.说明八、 强度设计计算.15 1.筒体壁厚计算 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6 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17 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6.固定管板计算.18 7.浮头管板及钩圈.19 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9.浮头法兰计算.20九、参考文献.20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
3、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318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已知: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 定压比热容热导率粘度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定压比热容K热导率K粘度 二、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
4、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
5、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3.297kj/kg 热导率 =0.0279w/m粘度 =1.5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 定压比热容=4.174kj/kgK 热导率 =0.624w/mK粘度 =0.74210-3Pas四、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 Q1=2318013.297(110-60)=3.82107kj/h =10614.554kw2.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 =3. 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则估算的传热
6、面积为 Ap=4.冷却水用量 m=五、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1.3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传热管总根数 Nt=6272=1254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R= 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5-19得: 平均传热温差 K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
7、.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13。 取管心距t=1.25d0,则 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 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27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8选取。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5 ,则壳体内径为: D=1.05t按卷制壳
8、体的进级档,可取D=1400mm筒体直径校核计算: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大于(在浮头式换热器中)管板的直径,所以管板直径 的计算可以决定壳体的内径,其表达式为: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取e=1.2=1.225=30mm=32 (39-1)+2 30 =1276mm 按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进行圆整:=1400mm6折流挡板 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1400=350m,故可取h=350mm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1400=420mm,可取B为450mm。折流板数目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
9、上册】:图6-9。7其他附件 拉杆数量与直径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16拉杆数量8,其中长度5950mm的六根,5500mm的两根。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2.5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360mm六、换热器核算1 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式【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 上册】:式(5-72a): 当量直径,依【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式(5-73a)得 = 壳
10、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朗特数 粘度校正 (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管程流体流速: 雷诺数: 普朗特数: (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表5-5取: 管外侧污垢热阻 管内侧污垢热阻 管壁热阻按【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5-4查得碳钢在该条 件下的热导率为50w/(mK)。所以(4) 传热系数有:(5) 传热面积裕度: 计算传热面积Ac: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2. 壁温计算 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计算
11、。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进口温度将会降低。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9计算传热管壁温。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有: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 0.439+0.615=24.6 (110+60)/2=85 5858w/K 935.7w/K传热管平均壁温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85。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
12、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 , , 由Re=34841,传热管对粗糙度0.01,查莫狄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1-27得,流速=1.3m/s, 所以: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2) 壳程阻力: 按式计算 , ,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F=0.5 0.50.241939(14+1)=86095.6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B=0.45m , D=1.4mPa 总阻力86095.6+48672=1.35Pa 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管 换热器 课程设计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