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单元试题(1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单元试题(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单元试题(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 40分钟)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乳酸菌、细胞、微生物、病毒、清理微生物、胡克、青霉素、洋葱表皮细胞、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从动植物身上吸取能量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 它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对人体有危害,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是 病毒 2. 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青霉素3.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 微生物
2、4. 由许多近似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是 洋葱表皮细胞 5.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6. 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清理微生物7.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就是 乳酸菌8. 他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他是 胡克9. 细菌如何生存: 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从动植物身上吸取能量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1.下面( ABD )是水滴里的微生物。A.钓钟虫B.草履虫C.青霉菌D.鼓藻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BC )。A.变形虫B.硅藻 C.病毒D.蚊子3.下面关于细
3、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A.细胞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B.大多数很小,极个别较大C.草履虫、细菌也是由细胞构成,只不过它们只有一个细胞而已。4.人类可以利用霉菌( ABC )。A.制酱 B.做腐乳 C.生产青霉素 D.做酸奶5.用( ABC )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A.捂住鼻子打喷嚏。 B.用热水冲洗筷子。 C.勤用肥皂洗手。6.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方法有( ABCD )。A.真空包装B.放干燥剂 C.低温保存 D.太阳暴晒7.在显微镜下看,霉菌是一种( BCD )的丝状真菌。A.球状B. 绒毛状 C. 棉絮状 D.蜘蛛网状8.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A )衰老、死亡引起的。A.
4、细胞B.细菌 C.病毒9.下列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A.乳酸菌B.结核杆菌 C.双球菌10.细菌基本形态是( ABC )。A.杆菌 B.球菌 C.螺旋菌 D.霉菌和乳酸菌三、科学阅读微生物是这样被发现的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
5、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1.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 列文虎克。2.阅读短
6、文,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种类繁多B.生长繁殖快 C.分布广泛 D.个体微小3.为了研究微生物,列文虎克先后观察了哪些事物? 沙粒、雨水、牙垢4.在科学研究中,列文虎克有哪些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细致、专注、探究、事实就是等。四、实验探究1.猜测(1)霉菌有生命吗?我发现_霉会逐渐变大,应该是有生命的吧!(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呢?可能是在_温暖、潮湿的环境下。(3)霉菌一定有害吗?_不一定。2.实验: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序号条件组合实验方法实验现象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馒头发霉面积很大。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
7、放在暖气片上馒头有一点发霉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馒头没有发霉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馒头没有发霉实验结论: 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3.我们一起做酸奶。(1)我的制作方法: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 白糖 ),并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 酸奶 ),仔细搅匀。用开水烫烫保温容器进行( 消毒 )。倒进保温容器里保温56个小时后,牛奶变得( 粘稠 )的时候,酸奶就做成了。(2)探索思考:为什么这样就会形成酸奶?因为酸奶是_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因为只有在_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才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温度过高,会杀死酸奶里的乳酸菌。为什么要对保温器消毒?因为这样会杀死附着在保温容器和搅拌器具上的_细菌。为什么要保温56个小时?因为乳酸菌发酵要有一定的时间,但存放太久酸奶又会_变质。五、数据分析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 128个。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1048576个细菌。这说明: 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
9、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平原、候风地动仪、天圆地方、石林、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风化、山地、海洋、火山、逐渐破碎、麦哲伦、破坏岩石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是 天圆地方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麦哲伦3.高原、平原、海洋与岛屿、山地、峡谷等构成了地球表面的 地形地貌4.我们家乡的地形是 平原或者山地5.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 海洋6.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
10、火山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 候风地动仪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的运动9.在长期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是 风化10.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 逐渐破碎11.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 破坏岩石12.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面貌是 石林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1.科学家根据( ABD )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A.火山 B.地热 C.地形地貌 D.地震2.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
11、察到了( B )。A.太阳B.地球C.月球3.下面关于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应尽快跑到空旷处 B.从楼上往下跳C.躲在桌子旁边,等第一次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D.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4.人类的(BCD )活动会改变地表。A.种植庄稼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D.拦河筑坝5.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C )。A.加加林B.阿姆斯特朗C.杨利伟6.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B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C.改造沙漠三、科学阅读地球内部的秘密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到达
12、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但是科学家还用其他方法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他们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据此,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有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1.阅读短文请把地球的内部构造填在下图中。(地壳)(地幔)(地核)2.科学家最早用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了,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到达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
13、!3.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四、实验探究1.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实验准备: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实验过程: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水流搬运岩石的实验中,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坡度越大,搬运
14、越远,岩石破碎越严重2.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实验方法:用_土豆泥或者粘土充当山体,用_番茄酱充当岩浆,用_酒精灯给模拟山体加热。实验现象:受热后_岩浆从山体喷出来3.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方法:用_纸箱充当地面,用_小木块充当楼房,用_手敲击纸箱底部充当地震能量。实验结论:_地震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1)倒塌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距离震源近,倒塌越厉害。(2)倒塌的程度与什么有关系?与震级和地震的能量有关。(3)判断出每次模拟地震的震中,写出理论根据。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就是震中。理论依据: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
15、,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五、数据分析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千米1.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地球大小)2.我们知道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你们能猜一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吗?一个地球大约相当于53万个中国陆地面积。3.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九年义务教育
16、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 40分钟)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酸性物质、绿色、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碱性物质、红色、酸碱性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物质的变化有一类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这类变化是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 酸碱性3.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 酸性物质4.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 碱性物质5.用毛笔
17、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的花瓣会变成 红色6.用毛笔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再往叶子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叶子会变成 绿色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1.紫甘蓝水是( C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酸碱指示剂 D.去污剂2.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B )。A.自来水B.橘子汁C.洗发水3.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CD )。A.清洁剂B.西红柿C.肥皂水D.桃子4.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 )。A.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三、科学阅读酸性溶物质与碱性物质酸性物质通常具有酸味,我们平常所吃的柠檬、橙子、醋、可乐等,含
18、有酸性成分。另外,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物质,就是属于酸性。碱性物质通常具有苦涩味,接触到肌肤时会溶解肌肤蛋白质,使肌肤变得滑溜。存在于我们体内的碱性物质不仅可帮助消化,同时也可消除细菌。另外,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就是属于碱性。酸性和碱性的强度通常以PH值表示,PH值的标示法从0到14。纯水的PH值为7,属于中性溶液,PH值低于7者为酸性,PH值高于7者为碱性。想要了解溶液为酸性或碱性,可利用几种指示剂得知。以紫甘蓝、玫瑰花、葡萄、黑豆所制成的天然指示剂遇到酸性时,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则会变成绿色或蓝色。另外,利用如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甲基橙、BTB指示剂等的颜色变化,也可以得
19、知酸性与碱性。本文摘自我是实验王1.如何辨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通常具有酸味,我们平常所吃的柠檬、橙子、醋、可乐等,含有酸性成分。另外,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物质,就是属于酸性。碱性物质通常具有苦涩味,接触到肌肤时会溶解肌肤蛋白质,使肌肤变得滑溜。存在于我们体内的碱性物质不仅可帮助消化,同时也可消除细菌。另外,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就是属于碱性。2.仔细阅读短文,写出文中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玫瑰花、葡萄、黑豆、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甲基橙、BTB指示剂四、实验探究1.用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 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苏教版 科学 上册 单元 试题 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