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温度,海拔等角度相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的分界点。 3、会举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4、相识正数,负数,知道正号用“”来表示,可以省略不写,负号用符号“”来表示 5、会读写正数与负数。 6、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难点: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简洁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 1200.40.9
2、0.25 9.366.44.69.36100.936 一. 导入阶段 开宗明义: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 结合实例,相识相反意义的量 1、出示实例:出示实例: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 (1) 请细致视察下面的温度计,它们分别显示了海口和哈尔滨冬季某一天的最低温度. (2) 提问: 你能读出这两个城市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吗? (从温度计上可以看出,海口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2,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5.) (3) 补充说明: 读作摄氏度. (4) 进一步理解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含义:零上12比0高12,零下25比0低25. (零上温度就是比0高,零下温度就是比0低.) (5)总结:“零
3、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出示实例: “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 (1)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学生相互沟通: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地表的最低点在北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据目前测到的深度,比海平面低11034米. (3) 归纳: 海平面以上高度和海平面以下深度也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举例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 支出)(运进 运出 )(上升 下降 )(向左 向右) 4、尝试练习 用相反意义的量填空 1小明骑车向东行200米,后来( )行200米,正好回到原来的动身地点。 2. 小王先向正北走80米,接着
4、向正西走20米,然后向正南走80米,最终向( )走( )米,正好回到原来的动身点。 三、相识正、负数 1、师:为了便利简洁地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区分,我们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课本 P9图 如人们规定在零上温度前添上“”号,而在零下温度前添上“-”号。 这天海口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2,就记作+12;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5,就记作-25。这样表示很便利。 正数前面的“”号可以省略不写,如:+2,+10,可以写作2,10。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册P4/2 2、填空 (1)零上21记作( ),零下14记作( )。 +18表示(
5、),7表示( )。 (2)假如将高出地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那么,金茂大厦高出地面340.1米,记作( )米;静安寺下沉式广场低于地面8米,记作( )米。 (3)假如将温度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温度上升6,记作( ),那么温度上升-6,表示( )。 (4)小明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相西走30米,就记作( );假如他向正南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向正南走-10米,表示( )。 四、实践阶段 1、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课本 P10 b) 2、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位置。(课本 P10 c) 五、总结 六、作业布置:练习册P8 板书设计 相反意义的量。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
6、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海平面以上的高度方向为上,海平面以下的高度为下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 教学反思: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和”的概念。 驾驭解答求相遇路程和求相遇时间方法,培育学生分析解答的实力。 在解题训练中加强动手操作和画图(线段图)实力的培育,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重点词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和”,驾驭相遇问题的结构。 教学难点: 建立“相遇时间与
7、共同行驶路程”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解答: 1一列客车从天津开往北京,共用3小时,每小时行116千米。从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长348千米。一列客车从天津动身3小时后到达北京,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长348千米。一列客车从广州动身,每小时行116千米,一共要行驶多少小时? 对以上三题的要求:独立审题,借助手势分析后,试画出线段图。 线段图:(略) 二、只列式不解答: 1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小
8、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对这两题的要求:独立审题,依旧是先借助手势分析后再试着画出线段图,在途中的表示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同时”、“相对而行”、“相遇” 线段图:(略) 三、总结其次题中相遇问题的三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共同行驶路程 四、练习: 1甲乙二人分别学校和县城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甲从县城动身走了8千米后,乙才从学校动身,两人2小时后相遇,学校与县城相距多少千米? 独立审题分析。 引导学生独立画图分析理解“相遇时间与共同行驶的路程”间的关系。 线段图: 2小时相遇 甲 8千米
9、 4千米/时 5千米/时乙 县城 学校 ?千米 2两个同学同时从相距21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张华每小时行3千米,李平每小时行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 独立审题分析。 (2)学生画图展示沟通,说理: 3甲乙两组工人要铺设11200米光缆,他们同时从两端铺线,甲组平均每天铺设840米,乙组每天铺设760米。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4王师傅每小时做7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做50个零件。两人同时开工合做840个零件,经过几小时完成?完成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5学校与县城相距26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甲从县城动身走了8千米后,乙才从学校动身。乙动身几小时后
10、二人相遇? 教学反思: 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和”的概念,驾驭很好的驾驭了解答求相遇路程和求相遇时间方法,学生分析解答的实力得到发展,在解题训练中加强动手操作和画图(线段图)实力的培育,促进思维的发展。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我支配四个环节:谜语导入,相识“间隔”;引导探究,合作沟通;巩固练习,扩展延长;总结回顾,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意在体现在以下两个意图: 一、将开心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用谜语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爱好。紧接着是在泡沫条上模拟种树,通过小组
11、合作、探讨、沟通,再次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式,通过摆手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二、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注意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环节,始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为基本理念,创建性的运用教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17118页的例1和例2。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是指沿着肯定的
12、路途植树,这条路途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途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途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路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演示模拟栽树来发觉栽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觉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探讨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章节,主要是介绍一些数学思想,让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洁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索过程中,逐步发觉隐藏在不同的情形中的规
13、律,经验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实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解决简洁的的植树问题的过程,发觉间隔数和种植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驾驭“植树问题”模型,让学生发觉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树”的关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
14、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塑料小树若干、泡沫条若干、作业单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相识“间隔” (1)猜谜语 哥儿十个分两家,干起活来要请它。开机器,种庄稼,越干越巧劲越大。(猜一人体部位) (2)找找手上的数学学问,引出“间隔” (3)相识“间隔” 【设计意图:我用谜语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环境。从情境中产生了问题,从问题中引出了课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也为新学问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导探究、合作沟通 1、在全长20米的花坛一侧植树,请根据每隔5米栽一棵的植树方案。师引导学生从小的数据入手,通过
15、模拟演示栽树,探讨规律。 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请同学们在模拟的泡沫条上植树,并把植树方案摆出来。 【学情预设:通过设计植树的模拟练习,让学生在泡沫条上演练,由于考虑到让学生将三种植树方案都想出来,难度还是很大。所以我在学具方面打算得足够,泡沫条上每隔5米标出,泡沫的一端有房子也标出,通过生的模拟,引导他们发觉规律,并尝试独立的解决问题。】 沟通,探讨。得出有三种的植树方案。“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数” 怎样求间隔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模拟种植,初步体会种植中蕴含的规律,引导种植与棵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体验胜利的喜悦。】 2、运用规律: 学习例1。同
16、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 师:告知我们那些数学信息? 师:那这道题数字很大可以像上一道题一样在泡沫上模拟演示吗?那可以怎么办呢? 课件演示:画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列式解答。 板书: 两端都种:棵树=间隔数+1 (师生共同解决例1) 【学情预设:学生在驾驭了之前出示的三种状况,对于这道题,学生会轻松解决这一道题。】 3、应用规律 出示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和我们共享一下吗? (2、)师: 重点引导:因为小路的两端分别是大
17、象馆和猩猩馆,所以两端都不能栽树。 (3)课件演示: 板书: 两端都不种:棵树=间隔数1 (学生独自解答) 【设计意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学问增长、实力提高,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师创设模拟植树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植树的三种类型。教学新课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在遇到教困难的问题时,可以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探究问题的实质,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长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00050=40(个) 40+1=41(座) 412=82(座) 2、一根木头长1
18、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须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51 =4(段) 48=32(分) 3、一个圆形花圃周长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363=12(盆) (4)推断: (1)操场上插8跟标杆,间距10米,从第1根到第8根间距离是80米。( ) (2)在一条长40米的河畔一侧两头都种树,每两棵树间隔5米,一共须要种9棵树。()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的收获也是老师的收获,感谢同学们为我带来的40分钟华蜜时间,接下来我送你们一首儿歌,来结束这节课。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
19、数。 两端不植多少棵? 间数减1是棵数。 只植一端多少棵? 棵数等于间隔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时,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既是帮助学生进行学问梳理和提升的过程,又是激发探究爱好的过程。】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画线、视察相识平行线,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会画平行线,知道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两直线间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
20、.对于平行线你有哪些了解? 二、发觉数学问题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平行线吗? 指导:拓展思路:铁轨,电车,算盘,直尺。 抽象出平行线。 2.想一想:平行线的样子。 3.将生活实例抽象出直线。 4.指导看书 5.(异面直线) (1)视察这两条能相交吗?延长后能相交吗? (2)是不是一组平行线呢?为什么? (3)试着摆一摆这组不相交的直线为什么无法摆出?并说明理由。 6.小练: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为什么? 7.学画平行线 (1)自学画法,独立试画。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试用最佳方法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推断 (1)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数和负数 北京 四年级 下册 正数 负数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