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原则燕玉芝(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摘要 进入21 世纪后,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经历由翻译纠错到理论探讨的过程。公示语翻译属于实用英语翻译。本文分析了林克难提出的实用英语翻译“看易写”原则和丁衡祁提出的公示语翻译ABC 模式。该原则与模式摆脱了“信达雅”的束缚,可用来指导公示语翻译。文章还指出了公示语里不需要翻译的三种情景。关键词 公示语翻译;“看易写”原则;ABC 模式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3652(2011)06- 0115- 03前言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
2、志、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 1 。公示语是一个地区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英文公示语是国际大城市的重要标志。200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ranger 教授曾经说过:奥运会将给中国的旅游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他也给我们提出了一条建议:北京的公示语应该双语化。他认为这对吸引奥运游客来说至关重要。无可否认,规范的英语公示语不仅可以方便国际友人在华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旅游,还可以体现当地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公民文化素质,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示语的翻译既没有文学翻译的“宠儿”地位,也不像科技、法规等应用文本的翻译那样走红。这就造成国内的英文公
3、示语翻译非常混乱,以至于Granger 教授说“外国人来中国会有一些紧张感,比如公共标识看不懂” 2 。为了迎接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北京和上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双语公示语纠错的浪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很多其他的城市,翻译失误的英文公示语仍然随处可见。一些中小城市的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设置英文公示语。这种现象和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极不相称,给外国人士带来了不便,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形象。因此,笔者拟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现状在国外,早在1959 年,V
4、inay & Darbelne 两位学者就开始了对公示语的研究 3 。之后,该研究在西方发展起来,并逐步规范化。然而,较早关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则是中国学者何自然。他在1998 年主编了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及语用失误问题 4 。同年,倪传斌和刘治两位作者在上海科技翻译第2 期发表了题为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的文章,提出了标记语汉译英的过程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 5 。他们的研究开创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先河。新世纪以来,随着来华人士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立项并资助了
5、“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开通了相关网站,并在高校间巡回做讲座。2005 年,该校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开始对公示语翻译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研究。2008年,他们又开发研制了“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服务当时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语言人文环境建设,并为其他国际化都市和旅游目的地提供语言学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27 卷第6 期Vol27 No62011 年11 月Nov 2011收稿日期2011- 08- 15作者简介燕玉芝(1981- ),女,河南济源人,河南理工大
6、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优质智力服务。上海市也于2004 年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法专家委员会”,以期提高上海公共场所英文使用规范化水平和城市文明形象,促进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上述努力改变了以往我国英文公示语建设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局面,也使得公示语翻译研究在21 世纪逐渐成为热点,发表于各期刊的相关论文也多了起来。然而,综观之前的学术论文,笔者发现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公示语翻译纠错的层面,研究不够深入。只有少数论文在理论的高度上探讨了公示语翻译问题。被应用最多的理论当属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比如贺学耘(2006) 6 ,牛新生(2008) 7 ,
7、刘法公和徐蓓佳(2008) 8 等的研究都是基于该理论。在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之后,贺学耘认为公示语是一种呼唤功能型文本,它的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策略;牛新生认为公示语翻译首要的任务就是译出其感召功能,以使译文取得公示语文本的预期效果;刘法公和徐蓓佳提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是简洁、统一、易懂。他们的研究结果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要遵循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的原则,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充分强调翻译发生在读者身上的效果。这与传统翻译就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因为传统翻译崇尚的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除了这些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语
8、用学的角度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探讨,比如杨永和(2009)结合大量例证,对我国优良公示语和不良公示语作了社会语用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的社会语用问题 9 。但他的文章中分析的例子多数是汉语公示语,涉及公示语翻译的部分只占了很小的篇幅,更没有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而皮德敏(2010)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公示语的翻译除了应该坚持以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这一主要原则之外,还要辅之以语境制约原则。这就使得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结合了起来。此外,莫红利、金美兰(2009)还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分析了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翻译时候需要培养的几种意识 10 。不难看出,国内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正在
9、从以纠错为目的转为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更着眼于从宏观上来认识公示语翻译。一些学者应用西方翻译理论,比如交际理论、目的论等,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但是却没有哪一个原则既能用来分析现有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又能给译者指出翻译公示语的具体路径。为了使公示语翻译少走弯路,也为了使译文效果更加合规,笔者拟对公示语翻译的具体原则进行探讨。二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一)公示语翻译的类型在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具体原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其所属的翻译类型。只有确定了翻译类型,才能有的放矢,找到有针对性的翻译原则。翻译的分类不止一种,但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 将其分为三大类:文学翻译( 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示 翻译 研究 现状 及其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