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教学设计.docx
《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本条标准,教者认为应从三个层面上达成该部分的教学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所绘示意图,总结并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三是知道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干湿性质,能够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形成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材其次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处于核心地位,起
2、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一部分“大气的运动”中“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相关学问的迁移和运用,也是由小尺度大气运动到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学问迁移,还是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以及单元活动“分析推断气候类型”的前提与基础。 三、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实力要求较高,同时具有丰富的探究性内容,老师应创设情境,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问迁移理论、支架式教学原理,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学问,做好纵向、横向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探讨、合作探究等来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实力,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学情分析 1通过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驾驭了“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通过其次单元“三、大气的运动”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驾驭了“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学问。这些学问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2通过前几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通过形象思维实力的训练和严谨的逻辑推导分析过程,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想象实力和肯定的逻辑推理实力,部分形象思维实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和驾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高一学生此时还未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学问,故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实力上稍有欠缺。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之我校高一学生在不同的个体
4、、性别上地理学习实力差别较大,预料部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困难较大。 五、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引导分析、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和驾驭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其在近地面形成的7个气压带6个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育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从志向假设动身不断附加条件进行探究,推导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的实力,地理推理的实力和探究实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志向假设动身不断附加条件进行探究,推导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地理现象的过程,了解探究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引导归纳和总结气压带、风带分布的规律,帮助学生驾驭依据分布规律
5、进行科学记忆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分析、视察、读图、绘图、概括、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且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视察和分析地理问题。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严密性,使学生感悟学问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七、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启发式、引导探究法 八、教学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平台、powerpoint课件 九、教学过程 讲解并描述小故事“马纬度”:自从哥伦布首航美洲以后,各国商人用帆船(风为动力)装载大量的货物和马匹前往
6、美洲,当帆船进入大西洋30N旁边,常遇到无风、闷热天气,帆船只好停下来等待顺风的到来,一等就是几个星期,马匹因缺淡水、饲料大量病倒、死亡,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地带叫做“马纬度”。 那么,这一地区为什么经常出现无风、闷热的天气?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探究北半球单圈环流的形成。 1、复习引入、互动沟通:复习热力环流的相关学问,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让学生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B(热) A(冷) B(热) A(冷) 2、迁移探究:假如上面说的A地是极地,B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近地面的赤道和极地气压
7、分布将会怎样?(分别形成低压带和高压带,分别叫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3绘图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教材P36活动,画出志向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4活动小结:在地表匀称且地球不自转的状况下,因凹凸纬度得到太阳辐射不同产生的热量差异,在赤道和极地间形成单圈环流。 事实上这种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不能,因为事实上地球是在不断运动)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探究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 1、旧知迁移,引导探究: 导学问题:依据前面所学大气水平运动规律,考虑地球自转,从赤道受热上升的大气在高空北进过程中,多受一个什么力?最终如何运动? 导学问题:来自赤道高空的气
8、流不断在30N旁边高空积累,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如何运动?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改变?(变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导学问题:在近地面,赤道与30N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气流将如何运动?(由30N流向赤道,右偏成东北风,叫东北信风) 2、绘图活动:请一个同学到前面边画板图边讲解并描述和小结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留意看、听,如发觉问题则帮助他(她)订正。之后,各人在自己学案图上添画箭头完成低纬环流。 3、问题导学,分析探究: 导学问题: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气压值相对低的地方,那么两者之间的大气将如何运动? 导学问题: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60N旁边相
9、遇,气流将如何运动?(暖气团在冷气团之上被迫抬升) 导学问题:60N旁边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改变?(变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导学问题:60N高空气压状况如何改变?依据高空气压分布状况,30N、60N、90N的高空之间大气如何运动? 导学问题:依据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30N与60N之间大气如何运动?(由30N流向60N并右偏成西南风,形成西风带);60N与90N之间呢?(由90N流向60N并右偏成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 4、绘图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边画板图边讲解并描述和小结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留意看、听,如发觉问题则帮助他(她)订正。之后,全部同学在自己学案图上添画箭头完成
10、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类比迁移,要求依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图,类推并在学案图上绘出南半球三圈环流图。 绘制全球气压带分布图并说出气压带分布规律。 l、提出绘图要求:在学案图上南北半球相应的纬度位置填写各气压带的名称。 2、视察和归纳规律:说出全球气压带分布有什么规律?(高压、低压相间分布;纬度每隔30分布有一个气压带,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 3、归纳、总结填表:依据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以上绘制的“地球上的气压带分布图”,思索填写下表。 推导、绘制全球风带分布图,并说出风带分布规律。 1、迁移运用:依据以上所绘全球气压带分布图,各气压带之间产生了水平气压差异,运用前面所学学问推导,近地面大气水平运
11、动方向如何? 2、绘图并归纳:请绘出全球近地面风向,写出名称,并说明理由;归纳并说出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 点评绘图作业:老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图作业,点评学生所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并总结分布规律。 拓展探究:气压带成因、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l、设置悬念,激发问题探究动机:南北纬30与南北纬60之间冷热不均,前者受热明显多于后者,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南北纬30大气应受热上升,近地面应形成低压,而南北纬60大气应冷却下沉,近地面应形成高压,可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发觉实际状况正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假设地表均一,既考虑地球自转又考虑地球公转,以上大气环流会有什么改变呢
12、? 1、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问题引导探究: 导学问题:依据你的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可能会随什么移动?两者移动幅度大约有多少? 导学问题:概括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引导小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发生季节性的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现在你能利用这节课所学学问说明“马纬度”小故事中,30N旁边经常出现闷热、无风天气的缘由吗? 请一位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学问,如有不全面等问题,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觉,前面我们探究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等问题时,始终都在假设地表均一,而事实上地表是不均一的,假如考虑海陆分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又
13、会有什么改变?下节课来学习,请大家课后先结合学案进行预习。 (略)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一、教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改变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探讨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高考题常常涉及,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学问。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其次个课时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三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学情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实
14、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驾驭的学问;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推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简单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学问,梳理学问联系外,必需弱化详细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推断的实力。三、教学目标1.驾驭大气环流的概念;2.能够说出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用运动、改变、联系的观点相识事物,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
15、看法,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四、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1.通过作板图,实行由简洁到困难,层层深化的方法化解难点学问进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留意结合实际,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4.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学问;5.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实力。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楚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
16、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育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说明,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实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缘由。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
17、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改变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缘由。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课时支配】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困难多样,既有最简洁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
18、)气压带和风带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凹凸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凹凸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看图 “志向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匀称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凹
19、凸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淌,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淌。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匀称的,因此单
20、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究竟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匀称的,只考虑凹凸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旁边的上空积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
21、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旁边相遇后,暖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北纬60旁边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视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娴熟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留意以下两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压带风带整合 地理 教案 气压 风带 整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