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docx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一、 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根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开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开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开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二、技术的根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那么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开展所进展的实践活动中,为了到达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
2、律对自然、社会进展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那么方法的集合。三、 科学及技术的关系科学及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答复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答复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那么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1、科学及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及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根底。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 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根底,开辟了新的
3、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B、 技术的开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根底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2、科学及技术的区别A、科学及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历、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B、科学及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提醒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C、科学及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D、科学及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
4、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方案性比拟强。E、科学及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F、科学及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
5、用。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科学研究是创新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展分类,一般按过程分为根底研究根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开展,是比拟纯粹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研究是运用根底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根底所进展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方案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根底,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考点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构造、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
6、构造、性质和运动规律一、 物质对象 二、 1、实物对象及非实物对象 2、天然对象及人造对象:3、现实对象及潜在对象: 二、物质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生命运动-生命科学地球运动-地学宇宙天体运动- -天文学考点四、自然科学的特征及属性一、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提醒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到达真理性的认识。科学必须从事实出发,按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臆造和假设。二、 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科学虽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阶段。它要透过纷繁复杂的外表现象提醒其内在的本质,
7、进而发现规律。为此,就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过程,并以概念、范畴、原理等形式确定下来。三、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的内容及社会经济根底的要求没有什么关系。四、科学劳动的探索性既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反映,而自然界又处于永不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科学活动总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之中。科学大厦的建立,是一项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会穷尽“终极真理。五、科学理论的解释性科学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承受检验,科学要对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解释。科学理论的目标就是提
8、供系统的、严密的、有根据的解释。六、科学理论的预见性人们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它的开展进程和结局。科学预见是人们能动性的表达,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考点四、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 (1895 伦琴:原子有着复杂的构造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原子也存在内部构造,原子可变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孙:明确地提醒了原子是可分割的考点五、原子构造模型1661年英玻意耳 提出元素概念1803年 道尔顿原子学说 实心球模型1811年意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1860年 意化学家康尼确立原子分子论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903年 汤姆逊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191
9、1 卢瑟福模型 轨道模型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 行星模型1916年索末菲 电子云模型(1) 电子的发现J.J.汤姆孙 (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97年4月30日,汤姆孙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宣布发现了电子。1899年汤姆生正式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电子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为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汤姆生被誉为“电子之父。发现电子的意义是:1. 肯定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2. 提醒出原子内部含有带正电的局部和带负电的局部;2原子构造探索A 葡萄干蛋糕模型“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模型 1904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
10、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假设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及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角速度作圆周运动而发出电磁辐射。原子光谱反映的即是这些电子的辐射频率。电子的总电量及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原子电中性; 解释了原子为什么会发光; 据此模型可以估计原子的大小为10-8cm 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结论 讨论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模型缺陷所在: 关于正电荷在原子内的分布情况的猜想B 原子有核模型此模型建立在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根底上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局部空间是空虚的,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
11、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那么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a粒子散射实验,提醒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模型缺陷所在: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电子位置、核外电子云之谜所引起的佯谬束手无策。C 玻尔模型N-玻尔Niels Bohr 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因开展量子理论并用于原子构造、原子辐射研究的成果获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3年玻尔建立在原子有核模型根底上核外电子只能在原子内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行,并且在这些轨道上运行时,电子不辐射能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量值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原子的稳
12、定性;说明了原子的线性光谱。模型缺陷所在: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和氢光谱的精细构造;对能级的描述很能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不能解释原子核形成分子化学键的本质。玻尔理论虽引入了量子概念,但没有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是经典理论加上量子条件的混合物。D 电子云Electron Cloud索末菲1916年 1. 电子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核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电子运动的轨道不应当在同一平面上,应推广到三维空间;3. 提出空间量子化的概念。波粒二象性及电子云1. 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里面的电子就其运动的根本特征来讲,完全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电子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
13、粒二象性。2. 微观粒子的运动轨道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只能知道它们在核外某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电子像“云一样地存在于核外的空间中形成“电子云,根本没有“轨道的概念。考点六 等离子态和超导态1、等离子态-物质的第四态。1)组成:电离的气体,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以及中性离子组成的物质状态.特性:超气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导电率高、电磁场耦合作用强。分布: 自然界中的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 人造的等离子体: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应用:导体;制造光源显示器;高分子材料;军事躲避、探测系统,武器飞机隐形2、超导态超导态是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物态。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
14、昂纳斯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完全抗磁性;约瑟夫效应-在两块超导体中夹入薄绝缘体而形成低电阻,绝缘体会变成超导体。应用:输电;受控热核聚变;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子计算机考点七、核反响1、 重核聚变-把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响叫做核裂变1发现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2) 、自持式链式反响-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响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响(3) 应用:原子弹、核反响堆和核电站、核动力2、轻核裂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响叫做聚变。 受
15、控热核反响-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响应用-氢弹考点八、生命的根本特征1生命表现为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和复杂有序的物质构造构成的根本物质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构成了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而这些成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构造,形成细胞,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2生命能自我繁殖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出新的一代,繁殖使不能长存的生物得以延续。每个生物物种都能把种的特征代代相传,生物具有遗传性。3生命繁殖存在遗传和变异在繁殖过程中,生物体把自己的特性传递给后代,叫“遗传;同时也会产生及自己不同的后代,叫“变异。通过遗传把生物体适
16、应环境的特性保存下去,同时通过变异产生新的特性以应付环境的变化或适应新的环境。4生命会生长发育生物依靠从外界向体内吸收食物而生长。发育是一个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在环境相对保持稳定的条件下,生物的发育总是按一定的尺寸、一定的模式和一定的程序进展的。5生物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最根本的特征之一。生物体要生长发育必须是远不断及周围环境进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过增加环境的无序来维持自身的有序,这一过程就是新陈代谢。6生命有应激反响生物体能承受外界刺激,并有能力对他周围的环境变化做出主动的、符合自己目的的反响,使自己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考点九、生物的多样性1、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 生
17、物物种的多样性3、 遗传的多样性考点十、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层次 :个体-种群-群落2. 生态系统的因素:非生物阳光、温度、水;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 生态平衡:概念 表现5. 生态三大观念和两大定律考点十一高技术概念: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开展根底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高技术的特征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
18、型技术,它的开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表达了高智力的特性。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消耗巨额资金 3、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开展方案,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开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5、高效益。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
19、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6、高渗透。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开展变化的驱动力。 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兴旺国家经济中最活泼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开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十二、基因工程二、1生命的核心基因基因是D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科学技术 概论 复习 重点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