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自20C20 由“社会经历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局部。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局部,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构造: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根本及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那么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
2、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那么,其作用是将“快乐原那么现实化,以此调整及外部世界的关系,到达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那么为准绳,它发端及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及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及客观我。“主观我是及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及创造性
3、;“客观我是在及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开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及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那么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及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尔伯格:道德开展理论1. 前习俗水平: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成人意见。2. 习俗水平: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及社会的期望。
4、3. 后习俗水平:个人考虑可能超越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的需要的权力和原那么。角色: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根底。分类:1.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社会要求、领悟角色个人和实践角色行动。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标准的制约程度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角色和开放性角色。4.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根底和前提,包括两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二是学习角色技能。角色观念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及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
5、冲突的情境。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社会动机:推动有机体活动到达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作用:活动性;复杂性。见课本87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及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特征:1.认知反响的显著性:选择某一局部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2.互动性。 3.防御性:运用认知机制一直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的防御性。 4.认知的完形特性。社会认知的内容: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仪表表情眼神言语表情 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长期的、认真的交往,是实现性格认知的根本条件。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认知情境因素。认知者因
6、素:1.原有经历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4.认知偏差:光环作用相似假定作用类化原那么积极偏见只适用于人隐含人格理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认知对象因素:1.魅力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戈夫曼,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认知情境因素印象的形成:1. 一致性。一个人不会被看成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2.评价的中心性 3.中心特性作用。印象形成的根本模式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消极否认信息的加重作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1.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来自外界的因素,如环境、他人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等。2. 维纳的归因理论:同意海德,另加了一种尺度,把
7、原因区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个方面。3.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先判断行为者的动机,然后由此推定行为者的品性。4. 凯利的归因理论:通常被乘坐三度理论。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5. 归因偏差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构造和比拟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特性:1.社会性:态度不是本身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2.态度的构成要素:认知成分;情感因素;意象因素行为倾向成分消除认知失调状态的方法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科尔曼 1.服从 2.认同 3.内化 关于态度的理论见书。态度形成:1.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的
8、影响 家庭的影响 同伴的影响团体的影响态度的改变:一、劝说宣传法 1.传播者的特性: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性;相似性;可信赖性。 2.信息的传播:单方面传播和双方面传播;信息传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信息传播的渠道 3.被劝说者的因素:原有态度;人格特点;被劝说着的信息加工 4.情境因素:信息繁多的场景;令人分心的情境;信息重复的情境。二、角色扮演法 三、团体影响法 四、活动参及法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认态度。产生偏见的原因偏见产生的结果:1.自我实现预言:说好就好,说坏就坏。 2.性别角色 3.疏离:社会隔离会导致并强化偏见,偏见又反过来会增加隔膜和疏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复习 提纲 南开大学 第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