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知识点梳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学问点梳理 鸿门宴学问点梳理 鸿门宴一、字音弄()堂游说()说()服飨()士卒勠()力同心彘()肩啖()拔剑按跽()刀俎()不胜()杯杓()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士欲止不内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置之坐上。因击沛公鱼坐8.若属将为所虏三、成语说明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古今异义词1.山东2.特别3.河北4.河南6.细说5.婚姻五、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
2、起,立而饮之。()乃令张良留谢。()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大礼不辞小让()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特别也。()4.胜: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5.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者有小人之言。()6.间:道芷阳间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六、特别句式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七、翻译下列句子1、想把乃夜驰,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据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4、旦日不行不
3、蚤自来谢项王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8、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5、稽首:较顿首
4、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是最隆重的礼节。 高一语文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人教版 高一语文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人教版 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意外的状况今:
5、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具体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今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愿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
6、背”,违反。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致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愿、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实行、施行。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桮杓:动词,禁得住
7、。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美丽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赛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来宾: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特别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
8、:小人的谗言。 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知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行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知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9、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别句式1.推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10、)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11、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九
12、、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
13、“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若】(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若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缘由。相当于“的缘由(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鸿门宴)8.【为】(一)动词。2.认为,以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
14、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 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接着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很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
15、,形象显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二、分析课文。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老师作重点点评。插入背景介绍: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夫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夫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在农夫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夫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夫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接受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
16、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吩咐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十一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扬言立刻要同刘邦开战。提问:为何两支反秦势力,突然剑拔弩张,厮杀起来?明确:这有着极为深刻的缘由。首先,刘、项各自都有南面称孤之心。想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望见了秦始皇,曾经非常艳羡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在公元前210年望见秦
17、始皇游会稽时,也曾颇为自负地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确定他们对农夫起义的成功成果必定拼死相争。其次,项羽是一特性情激烈的人,带有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司马迁史记的项羽本纪中间写项羽最常用的词就是大怒。项王大怒,项羽大怒,史记中间几乎没有写过项羽笑,项羽是最终笑了一次,在哪儿笑呢?在他乌江自杀之前,他笑了一次,笑完就自杀了。同学们可以很简单的发觉,在课文的其次行就出现了这四个字“项羽大怒”。提问:大家体会一下,这时项羽发怒的缘由是什么?明确:项羽激烈是有缘由的。一个是刘邦派军队把住他不让他进,这个是他大怒的一个缘由;另一个,他听说刘邦已经进了关中了。对于项羽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因为此时
18、的项羽刚刚结束了历史上出名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成语就出自这场名战。这场决战他歼灭了秦军主力三十万人,项羽的声威因此而大振。他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看做是秦末大起义中的最大功臣,也习惯了天下诸侯对他的尊崇。而此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刘邦竟然对他说:不。刘邦现在竟然把住函谷关不让项羽进,这充溢了敌意,就是把项羽当做敌人。假如拿刘邦跟天下诸侯一比,一个是充溢敬畏,一个是充溢敌意,这个反差太大了,这个项羽的确受不了,这个对他的自尊的损害特别大。另外,项羽进了函谷关一往下来又接到刘邦手下的一个人的一个密告,曹无伤给项羽写了封信,说刘邦想做关中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要完全占有,这三句话,每一句话都激怒了项羽,结果项
19、羽大怒。这三句话怎么让他大怒了:第一,刘邦想做关中王,这个我们刚才讲过了,项羽是不能允许,也不承认刘邦做关中王的,这是第一点。其次点,让子婴,让一个倒戈的秦朝的皇帝做丞相,这也是项羽肯定不能允许的,项羽有一种剧烈的仇秦心理,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最终灭亡的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楚国最终一个战死的大将,是被秦将杀了。项羽的叔叔项梁是被张邯杀了。可以说项羽他们老项家跟秦朝是有世代血仇的。第三,珍宝尽有之,他把全部的珍宝都占有。这三句话,每一句话都激怒了项羽,所以项羽又大怒,一怒之下,项羽做了一个确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了解了这个前因后果,我们接下来看对项羽的这个确定各方面的看法。让
20、学生分局梳理其次段文言学问,老师作点拨。提问:对于相遇的确定,有几个人有了反应?明确:四个,范增、项伯、张良、刘邦提问:他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人是范增,范增马上表示赞同,范增说刘邦这个人这么克制自己的欲望,说明他的志向不小。另外,刘邦头上的云气是一种五彩之云,这个五彩之云意味着刘邦有天子之气,他将来有可能做天子,所以范增最终的看法是四个字“急击勿失”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这个机会。其次个做出反应的人项伯,项伯这天晚上就闹了一件事,夜见张良。因为项伯跟张良有过一段交往,就是当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曾经杀过人,按当时的规定杀人要偿命的,张良救了他,所以项伯要报恩,他来个夜见张良,
21、想把张良自己叫走,所以他就见张良了。他见了张良,他就把项羽的安排跟他一说,明天大军一打玉石俱焚,你赶快跟我逃,但是项伯低估了张良。张良当时就看穿了项伯是个把个人的“义”放在集团根本利益之上的一个政治糊涂虫,所以他看出项伯的弱点在这儿,所以张良立刻就利用他的弱点,以义喻义。张良说:我并不属于刘邦手下的人,我是替我的主公韩王来护送刘邦入关的,我现在要是逃了,不告知刘邦一声,不义气,你来救我是为了“义”我去救刘邦也是为了“义”,用这个“义”这一说,项伯张口结舌,只好让人家张良把这个重大绝密的军情告知了刘邦。所以刘邦是第四个做出反应的人。刘邦第一个反应大惊失色,缘由很简洁,因为刘邦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22、,在他的军事力气没有强大到跟项羽集团能够平起平坐的时候,他太急了,把自己的这些野心全部暴露出来了,结果惹了项羽,非要灭了他不行。不过刘邦在关键时刻说了四个字,说得太奇妙了,“为之奈何”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我怎么来处理这个事呢?”这是刘邦的一大特长,你看刘邦,行军打仗不如韩信,治国理财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可以说刘邦不能打仗,不能治国,不能出谋划策,你说刘邦会什么?他会“为之奈何”。他知道在关键时刻他向他的部下去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所以刘邦叫做用人之人。韩信,萧何,张良只能叫做可用之人,所以刘邦就高在这儿。于是张良就给他出了办法。享誉立刻付诸实施。提问: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发觉刘邦有什么性格
23、特征?明确:老谋深算,精明。当张良告知他解决方案的时候,他立刻明白过来了,于是反过来他连着问了张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和项伯有这个老交情呢?大战的前夜项伯在敌队阵营中间跑过来告知你,你俩有啥勾结。张良很从容的回答了,这一问把刘邦对他的怀疑解除了。跟着刘邦问其次问,你跟项伯你们俩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于是刘邦立刻就准备认亲戚了,可谓转变之快。提问:刘邦是怎么应对项伯的?明确:项伯一进来,刘邦太会来事了。先端着酒敬酒,敬完酒就跟人家套近乎,一套近乎,一问人家家里的状况,有没有孩子,问完以后,立刻跟项伯两个人定为儿女亲家,这个儿女亲家一拉太有用了。其次天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谁爱护
24、了他,起来爱护他的就是他那个亲家。今日结儿女亲家就是为了明天你救我一命,至于将来咱们成不成儿女亲家,那(是)后话。等到项羽死了,项伯一点价值也没有了,刘邦当了皇帝了,项伯敢向当朝皇帝去提当年亲家的事吗?他肯定不敢,刘邦也再不会提这个亲家,这个事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当时就跟项伯套近乎,然后他就起先编理由了。提问:刘邦的说辞取到效果了吗?明确:说完之后,项伯说了一句话,说其次天一早你应当到鸿门去给项羽说明一下。项伯完全信任了刘邦的谎言,完全信任,而且给他出了个办法:你其次天一早赶快给项羽说明一下,刘邦立刻就答应了。提问:从项伯回营后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明确:项伯当天晚上就回到军营中,他就把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鸿门宴 语文 上册 知识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