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重点.docx
《浙师大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师大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开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进展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名P27: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 防护费用法:防护费用指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当的费用, 由于增加了减缓措施的费用,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产生相应的生态效益。4.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
2、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5. 区域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根底,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6. 适度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到达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7. 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开展。8. 吸收性技术转移:指某项先进的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9. 垂直技术转移:指甲国根底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已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10. 区域竞争力:指一个地区在竞争
3、和开展过程中及其他地区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11. 比拟优势:指建立在要素禀赋根底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12. 竞争优势:强调通过组织学习、组合创新和强势品牌建立核心能力以保持自己的优势,突出的是动态的、一定时间内不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的能力13. 垂直分工: 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展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14. 水平分工:指相关区域开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15. 主导产业:具有一定
4、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开展和产业构造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构造的核心内容和产业构造演化的中心。16. 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他是通过划定区域不同功能、不同建立开展特性的类型区,指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立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立、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17. 科技工业园区:一种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
5、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18. 技术城:最早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具有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和生活居住三种功能组成的新型的产业城镇。及16的区别:追求一种理想城市环境,把高技术产业、优美的大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融合一体19. 生态政区:人们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立和管理的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简答题1. 区域具有整体性、构造性和动态性等特性:l 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的。区域的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l 构造性是指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构造。区域的构造性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l 动态性是指区域实体不
6、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他总是朝着自身构造不断优化的熵减方向开展的整体性及构造性是区域最根底的特性,区域具有构造,是区域具有整体性的反映,同时也是区域内部地域分异性的表象2. 区域研究新动向l 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传统的区域资源,根本上是指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有形资源。然而实践说明区域文化背景、信息交流、科学技术、雄厚的资金支撑作用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对区域开展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l 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任何一个地域单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须在及外部的合作交流和互相竞争中求得开展,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驱动下,城市间、区域间、国家间的竞争加剧,如何把自己的比拟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才是最重
7、要的。l 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经济增长需要依靠知识创新即科技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的新应用。新整合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l 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区域可持续开展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表达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各方面的互相协调,实现持续性的,全面的开展。3. 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l 自然资源质的评价:主要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可为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因素只有到达一定的质量标准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才称得上为自然资源。这一定的质量标准是由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决定的,受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和区域经济根底、资源稀缺程度的影响l 自然资源量的评价:主要目的是
8、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开展及布局的保证程度。l 自然资源地理分布及地域组合特征评价:自然资源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和开发利用本钱及利用的效率。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提醒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开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展分析。l 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不仅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及方向,而且同种自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和方向。l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任何对自然地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引起
9、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它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只有正确分析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开发实施中预先安排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的影响。4.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分析:l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l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1时空内涵:从时间角度讲,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不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不同,从而单位自然资源来量的承载力不同;从空间上讲,即使在同一时期,在不同区域,由于
10、其资源禀赋、经济根底、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一样资源量所承载的人口、社会经济开展规模有不同。 2社会经济内涵:主要表达在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利用水平、社会对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利用构造等方面。 3可持续内涵:它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持续的内涵还隐含自然资源承载力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开展而不断增强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或内涵式增长,从而到达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及区域开展规模相适配的协调开展状态l 自然资源承载力具有 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的特征5. 外部性及生态环境问题:l 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即某一个人对生态环境的使用并不影响或排除其他人对此物品的使用
11、,任何人也无法用有效的手段阻止他人对这一物品进展使用。l 交易上的非市场性:存在“市场缺失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楚,无法在市场上依据一定的价格对其进展交易。因此经济活动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使用态度和对一般免费物品的使用态度一样不计本钱的使用到供应的极限为止。l 生产上的外部性:经济活动主体的生产活动易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构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而这种危害并没有作为本钱反映在经济活动主体的生产本钱之中。6. 人口对区域开展的作用影响:l 人口数量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l 人口素质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开展的水
12、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道德修养影响区域社会稳定和谐,间接影响社会经济开展。l 人口迁移及分布对区域开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及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1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应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应。2人口素质影响区域消费构造,进而影响区域生产构造。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7. 技术扩散的形式及途径:l 形式:空间梯度式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性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撒、跳跃式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和双向式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开展后又传回到甲地l 途径:1交钥匙工程 2技术关键诀窍的提供 3技术许可 4合伙经营中的技术成果分
13、享 5专利 6外国子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 7单纯的产品仿效或生产过程模仿 8直接购置纯粹的技术 9购置表达技术特征的产品 10购置技术效劳 11国外的教育效劳 12到国外进展参观访问或工作培训 13国际性的合作研究 14公开发表文献 15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8. 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那么:l 量化原那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全部采用可以量化的因素,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可比性奠定根底l 一致性原那么:尽量采用大多数区域都具有的,且在计量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根本一致的评价指标,并且将指标进展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数据进展地区间比拟l 简明、易操作性原那么:方法设计简明易懂,资料易行
14、评估,易取得,可操作性强l 独立性原那么:指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应该相互包含l 启发性原那么:在评价比拟方法设计时应便于对本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强项或弱项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从这种评价比拟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进展对策选择和决策模拟l 科学性原那么:指标体系合理,科学地表达出各地区真实的经济竞争力情况9.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国家地区经济增长6阶段:主导部门是各个阶段经济开展的核心动力l 传统社会阶段l 为其飞创造的前提阶段l 起飞阶段关键阶段,是社会开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l 成熟阶段l 高额消费阶段l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10. 钱纳里的经济开展阶段理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15、开展都会规律性的经过3+6l 3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兴旺经济阶段l 6时期: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现代化社会阶段11钻石体系模型:“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分为根本生产要素和高等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根底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构
16、造、竞争对手的表现。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及时机。时机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12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l 区域比拟优势基准:要求重点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的工业部门,逐步开展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的产业构造l 产业关联基准:应该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产业l 筱原两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13区域规划动态性要求:l 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l 保持规划弹性l 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做必要的调整或修编。14提高用地综合效益,土地供应要遵循的根本原那么:l 以土地资源的根本特点为依据。特点就是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
17、它适宜利用的方向。l 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l 注意及环境的协调开展l 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彼此间既有相互争夺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15影响高新科技产业布局的因素:l 经济社会因素:1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是在区域经济水平高度成熟的驱动下开展起来的,是适应区域产业构造自然演化规律的一种必然结果; 2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必须加以各种经济和政策扶持的驱动措施,保证在具备一定条件和特殊要求的区域促进其开展l 科学技术因素:高新技术产业是在技术研究开发根底上形成的产业。科技密集区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布局的重要根底l 生产、生活环境条件: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有优良的生产环境,健全的根底设施
18、和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优良的生活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技术上的要求 ; 根底设施是任何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局部,但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便捷的交通和新的信息传输手段; 适宜的生活环境,即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内营造一种拥有科学文化气氛,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思维和企业家创造精神的生活环境16. 根底设施的性质:l 公共性:根底设施不是为特定部门、单位、住户、企业设置的,而是为一国或一区社会经济整体效劳的,大家共同使用,共同享受;是社会共同劳动、联合劳动的结果l 两重性:根底设施既为物质生产效劳,又为人民生活效劳,两者难以截然别离。l 系统性:根底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
19、一个运转载体,交通、电力、电讯、给排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曾为社会经济开展的支撑工程体系l 长期性:根底设施施工周期长、消费周期长、效益回报期长。l 间接性:根底设施的投资往往分散表达在其效劳对象的效益上,这种间接效益远远超过直接效益。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国家建立部方法的内容P4731、综合评价区域及城市的开展建立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区域城市开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只能构造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构造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安排区域根底设施和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那么
20、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开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开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17.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l 以区域为整体,统筹考虑城镇及乡村协调开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确定区域城镇开展战略,调控和引导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大小城镇协调开展。l 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l 保障社会公益性工程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统筹安排区域根底设施,防止重复建立,实现区域根底设施共享和有效利用,降低区域开发本钱l 确定引导城镇体系完善及开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18.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l 综
21、合评价区域及城市的开展建立条件l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l 确定区域城市开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l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构造和城镇分工l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构造l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l 统筹安排区域根底设施和社会设施l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那么和措施l 确定各时期重点开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开展城镇的规划建议l 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19. 区域城镇人口预测方法:l 以时间序列趋势预测根据近些年人口变动情况,外推至规划近远期l 自下而上预测法将各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的人口预测数进展汇总平衡,得到总人口 ; 对主要城市人口分别进展
22、预测,再对其他城镇人口分类进展预测,然后进展汇总平衡l 农村充裕劳动力转化法在依据城镇和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根底上,通过预测规划期末每个种植业劳动力平均负担的耕地数和农村劳动力构造变动情况估计规划期的充裕劳动力资源,预测本地城镇可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根据历年外迁人口状况等因素,预测区域城镇人口数三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规划期预测的城镇人口数20. 城镇体系空间构造类型:l 特大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空间构造类型l 多中心城镇体系空间构造类型l 以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城镇体系空间构造类型l 行政经济区域城镇体系空间构造类型三案例分析1、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
23、源丰富,局部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市场、区位等其它因素的综合考虑,方案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工程。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开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构造: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开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构造:C1、C2、C3、C4、C5以开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开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根底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展局部填海建立深水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区域分析 区域规划 期末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