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50页).doc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5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50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第 49 页生理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生理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生理学概述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
2、述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第三节 胃内消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第七节 吸收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调节第五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第九章 内分泌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第三节 调节钙稳态的内分泌第四节 甲状腺内分泌第五节 胰岛内分
3、泌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一、选择部分:(A型题、X型题)(一)、A型题1、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C )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 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E.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考核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参见讲稿章节:1-2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狭小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平衡。2、在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
4、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D )A自身调节 B反射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考核知识点: 负反馈调节参见讲稿章节: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系统。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3、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将细胞内K+转运出去B将细胞外Na+转运入细胞C转运
5、等量的Na+和K+D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E活动增强导致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反应考核知识点: 原发性主动转运参见讲稿章节:2-1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P15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跨膜转运。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或载体称为离子泵,其化学本质是ATP酶,可直接分解细胞内的ATP功能。Na+-K+泵同时转运Na+和K+,逆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4、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方式属于( E )A. 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考核知识点: 继发性主动转
6、运参见讲稿章节:2-1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P17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的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其中,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运入胞内,葡萄糖(氨基酸)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为继发性主动转运。5、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是( C )A刺激强度不够 B刺激频率不够 C不应期 D细胞兴奋性过高 E离子分布恢复不完全考核知识点: 动作电位不应期参见讲稿章节:2-3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P38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
7、时间,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是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细胞于此期的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其原因是大部分钠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不可能再次接受刺激而激活。在神经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由于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正好对应于锋电位发生时期,所以动作电位不会发生融合。6、下述哪项与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无关( C )A膜内外离子浓度差 B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C膜的表面积 D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E膜对蛋白质等负离子的通透性考核知识点: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参见讲稿章节:2-3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P27静息电位是带电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而离子跨膜转运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钠泵的
8、生电作用也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7、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为( B )A极化 B去极化C复极化 D超射E反极化考核知识点: 电生理学的几个概念参见讲稿章节:2-3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P27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极化。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可发生改变,静息电位增大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增强,这种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若进一步变为正值,使膜两侧电位的极性与原来的极化状态相反,称为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细胞膜去极化后再
9、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8、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Na+通道失活BK+通道激活CNa+通道失活和K+通道激活DCl-通道激活EK+通道和Cl-通道激活考核知识点: 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参见讲稿章节:2-3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P27细胞膜接受适宜刺激,膜电位发生去极化,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激活,Na+内流,膜电位进一步去极化,使更多的电压门控Na+通道激活,形成膜电位去极化和Na+内流的正反馈,膜电位迅速上升直至接近Na+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相);继而,Na+通道失活,Na+内流停止,电压门控K+通道激活打开,K+
10、外流,膜电位发生复极化。9、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取决于红细胞的( E )A. 体积 B表面积C数量 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考核知识点: 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参见讲稿章节:3-2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P61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正常的双凹圆碟形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使红细胞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变形。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D )A. 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间延长考核知识点: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参见讲稿章节:3-2附1.0(考核知识点解释):P61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红细胞
11、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沉降率越快,表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1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室肌前负荷( E )A. 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B. 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C. 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D. 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E. 心室肌收缩产生的最大张力增加考核知识点: 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参见讲稿章节:4-2附1.1(考核知识点解释):P93不同的初长度可改变心肌细胞肌节中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当肌节的初长度为2.0-2.2 m时,粗细肌丝处于最佳重叠状态,横桥活化时可与肌动蛋白形成连接的数目多,肌节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此时的
12、初长度即为最适初长度。在肌节长度达到最适初长度之前,随着前负荷和肌节初长度的增加,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增加,活化时形成的横桥连接数目增多,因而肌节以至于整个心室的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12、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B )A. 射血期延长 B. 等容收缩期延长C. 等容舒张期延长 D. 心室充盈期延长E. 每搏输出量不变考核知识点: 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参见讲稿章节:4-2附1.2(考核知识点解释):P93在心肌初长度、收缩能力和心率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室内压的峰值将增高,结果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射血期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
13、都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反之,大动脉血压降低,则有利于心室射血。13、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B )A. 心肌自律性高低B.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快慢C. 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速度快慢D. 传导速度快慢E.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慢考核知识点: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参见讲稿章节:4-1附1.3(考核知识点解释):P100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快慢及其产生机制,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大,兴奋传导速度快,复极过程缓慢且分成几个时相,因而动作电位时程很长。慢反应细胞
14、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小,兴奋传导速度慢,复极过程缓慢而没有明确的时相区分。14、在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是( E )A.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B.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网心房肌C. 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D. 窦房结心房肌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E.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考核知识点: 心脏兴奋传导参见讲稿章节:4-1附1.4(考核知识点解释):P108在生物进化和个体发育中,心脏分化出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他们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结构基础,心脏内兴
15、奋的传导按上述顺序进行传导。在正常情况下,起源于窦房结的兴奋能直接传给心房肌纤维,心房中还有一些小的肌束组成优势传导通路,其传导速度较快,可将兴奋直接传到房室结。兴奋在房室结区的传导非常缓慢。兴奋在浦肯野纤维内的传导速度在心内传导系统中是最快的,且这些纤维呈网状分布于心室壁,能将兴奋迅速传到心室肌。15、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 B )A. 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B.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C. 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D. 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E. 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考核知识点: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参见讲稿章节:4-3附1.5
16、(考核知识点解释):P121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循环系统中血液的充盈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之间的相对关系。若血量增多或循环系统容积变小,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增高;相反,若血量减少或循环系统容积增大,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降低。16、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B )A. 吸气和呼气均是主动的B. 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C. 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D. 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E. 吸气主动而用力,呼气是被动的考核知识点: 平静呼吸参见讲稿章节:5-2附1.6(考核知识点解释):P153-154平
17、静呼吸时,吸气运动是有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而实现的,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气肌收缩引起胸腔扩大,肺的容积随之增大,肺内压降低。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外界气体流入肺内,产生吸气。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运动,是由于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依其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并牵引胸廓,使胸腔和肺的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气体由肺内流出,形成呼气。可见,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运动,不是呼气肌收缩引起的,是被动过程。17、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E )A. 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和分泌B. 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C. 防治肺泡内形成组织液D. 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积稳定E. 可增加
18、肺泡液体层表面张力考核知识点: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参见讲稿章节:5-1附1.7(考核知识点解释):P158肺表面活动物质是一种主要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脂质中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DPPC分子以单分子层的形式分布于肺泡内液-气界面上,并且其密度可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这种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内液-气界面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肺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肺泡缩小(呼气)时,表面活性物质密度
19、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因而可防止肺泡萎陷;而在肺泡扩大(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因而可防止肺泡过渡膨胀。这样不同大小的肺泡的稳定性便得以维持。(3)防止肺水肿。由于肺泡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肺泡腔内,根据组织液生成原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可产生“抽吸”作用,是肺组织液生成增加,因而可能导致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减弱对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的“抽吸”作用,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18、肺活量等于( C )A. 潮气量+补吸气量B. 潮气量+补呼气量C.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D. 潮气量
20、+功能余气量E. 余气量+补吸气量考核知识点: 肺活量参见讲稿章节:5-1附1.8(考核知识点解释):P161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19、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B)A. 肺通气量减少 B. 肺泡通气量减少C. 肺泡通气量增加 D. 肺通气量增加E. 以上都不对考核知识点: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参见讲稿章节:5-1附1.9(考核知识点解释):P163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到达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应为肺泡通气量,即每分钟吸入肺泡
21、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或者潮气量加倍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变化。对肺换气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20、下列有关氧在血液中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O2主要与Hb结合运输B. O2与Hb结合反应迅速可逆C. O2与Hb的结合反应需要酶催化D. O2与Hb的结合反应受PO2影响E. 一分子Hb可结合运输4分子O2考核知识点: O2与Hb结合的特征参见讲稿章节:5-3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P171Hb与O2结合的特征:(1
22、)迅速而可逆,结合和解离不需要酶的催化,但可受PO2影响(2)是氧合而非氧化,(3)氧解离曲线呈S形。21、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特点是( B )A. 对血O2含量变化敏感B. 对血液CO2浓度变化敏感C. 对血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D. 对低O2是维持呼吸十分重要E. 引起的呼吸反应出现较迅速考核知识点: 中枢化学感受器参见讲稿章节:5-4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P181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而不是CO2,但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使化学感受器周围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生理学 人体 生理学 复习资料 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