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8886.docx
《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88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8886.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方程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及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洁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视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经验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及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阅历,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开展抽象思维实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主动参及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索、主动及别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胜利的阅历,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产生对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找寻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时支配:等式及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
2、程(1)(课本P16) 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课本P711)3课时 整理及复习(课本P1214) 2课时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相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验用数对描绘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绘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驾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相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及学习活动,获得胜利的阅历,感受数对及生活实际的联络,拓宽学问视野,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及难点: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
3、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驾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课时支配:3课时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详细的操作和沟通活动,相识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验探究和发觉数学学问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进一步培育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实力,感受一些简洁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展数学思索。 3使学生在参及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育主动及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4.通过调查、视察、沟通活动,理解数字信息的广泛应用,体会实际价值,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开展理论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相识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
4、大公因数课时支配:6课时第四单元 相识分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究并理解分数及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相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验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及小数互化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开展数感,培育视察、比拟、抽象、概括等实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1.会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会进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 。3.理解分数的意义。课时支配:11课时第五单元 找规律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验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育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实力,初步形成回忆及反思探究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别人的鼓励及扶植下,努力克制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
6、律。 2.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 3.体会有序列举和思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之一。课时支配:2课时第六单元 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目的:1使学生探究并理解分数的根本性质,驾驭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展约分和通分,会进展分数的大小比拟。 2使学生经验分数根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拟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开展数感,培育视察、比拟、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实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体验胜利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开展对数学的主动情感,培育主动学习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4.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学问的理解。教学重点及
7、难点:1.约分和通分的方法。2.正确进展约分和通分。 3.经验分数根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拟方法的探究过程。课时支配:9课时第七单元 统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好。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展相应的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断、推理,开展统计观念,培育统计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加参及统计活动的爱好,以及及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8、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好。 3.经验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课时支配:2课时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问,探究并驾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洁的分母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驾驭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展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9、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学问和阅历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络,体会数学学问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开展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理实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获得胜利的乐趣和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6.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展视察、操作、思索和简洁设计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育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学问及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1.探究并驾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简洁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3.理解并驾驭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0、的运算依次。课时支配:5课时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洁推理的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进步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2.能根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
11、题的价值课时支配:3课时第十单元 圆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视察、画图、测量和试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觉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学问说明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验操作、猜测、测量、计算、验证、探讨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驾驭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相识图形的学习阅历,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加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开展数学思索。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及生活的联络,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爱好和
12、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5.通过对图案图形的视察,使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形美,进步学习爱好。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 2.会应用圆的学问说明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经验操作、猜测、测量、计算、验证、探讨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课时支配:10课时第十一单元 整理及复习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洁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及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
13、展分数及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在详细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及圆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洁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学生在整理及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内在联络,开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进步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8学生在整理及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状况,体验及同学沟通和学习胜利的乐趣,开展对数学的
14、主动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相识。课时支配:5课时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育学生概括、归纳的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答复,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
15、关系。2小组同学沟通四道算式,最终达成统一相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索后再小组内沟通,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沟通。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
16、比拟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沟通。 方程确定是等式,但等式不确定是方程。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板书: X50=100 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2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17、。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拟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沟通,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沟通,能解决的就小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
18、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扶植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刚好分析错误缘由,扶植他们弄懂。 三、稳固练习1.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2. 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沟通3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细致看图弄清题图的意思后填空再集体沟通。 四、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板书: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
19、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第三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及难点: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流程:一、根底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2017=3712Y=4 a12=35 21b14 x=142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20、。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答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9题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留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第11题 出示题图,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沟通。全班沟通,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确定。 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沟通结果并统计正确率。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页。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21、,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驾驭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驾驭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流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测一下,假如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测,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二、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标 苏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3888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