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案(下册).docx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案(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数学教案(下册).doc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弦和余弦(一)一、素养教化目的(一)学问教学点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二)实力训练点逐步培育学生会视察、比拟、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实力(三)德育浸透点引导学生探究、发觉,以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随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比拟、分析,得出结论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间隔 为多少米?2长5米的梯子以
2、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间隔 为多少?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间隔 为多少?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前两个问题学生很简洁答复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学问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怀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新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学问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
3、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学问全部求出来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学生很快便会答复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学生又兴奋地发觉,不管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局部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这样做,在培育学生动手实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讨
4、论的学问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究新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的完成过程1通过动手试验,学生会猜测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泼对于这个问题,局部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老师此时应让学生绽开讨论,独立完成2学生经过讨论,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老师可适当引导: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
5、1B2C2B3C3,AB1C1AB2C2AB3C3,形中,A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驾驭了重点,到达学问教学目的,同时培育学生实力,进展了德育浸透而前面导课中动手试验的设计,事实上为打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育学生思维实力的作用练习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随意锐角的对边及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四)总结及扩展1引导学生作学问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底上,通过动手试验、证明,我们发觉,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老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试验,大胆揣测和主动思索,我们发觉了一
6、个新的结论,信任大家的逻辑思维实力又有所进步,盼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学问为主动发觉问题,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及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日我们又发觉,锐角随意时,它的对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假如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讨论这个“比值”,有爱好的同学可以提早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四、布置作业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根底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五、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证明:-结论:-练习:
7、- 正弦和余弦(二)一、素养教化目的(一)学问教学点使学生初步理解正弦、余弦概念;可以较正确地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二)实力训练点逐步培育学生视察、比拟、分析、概括的思维实力(三)德育浸透点浸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更、互相联络、互相转化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概念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及斜边的比值、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2
8、明确目的:这节课我们将讨论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正弦和余弦(二)整体感知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而上节课我们发觉: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及斜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也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及“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同时对以下要讨论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的完成过程正弦、余弦的概念是全章学问的根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都特别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及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
9、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在上节课讨论的根底上,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及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63: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育学生概括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老师板书:在ABC中,C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及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锐角A的邻边及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若把A的对边BC记作a,邻边AC记作b,斜边AB记作c,则引导学生思索:当A为锐角时,sinA、cosA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0sinA1,0cosA1(A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索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及形结合起来教材例1的设置是
10、为了稳固正弦概念,通过老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这里不妨增问“cosA、cosB”,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到达目的,更加突出重点例1 求出图64所示的RtABC中的sinA、sinB和cosA、cosB的值学生练习1中1、2、3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sin45、sin60和cos30、cos45、cos60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学问,又稳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入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为了使学生娴熟驾驭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支配六个小题:(1)sin45+cos45; (2)sin30cos60;在确定每个学
11、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索,“请大家视察特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揣测一下,sin20或许在什么范围内,cos50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育学生的视察力、留意力,而且培育学生勇于思索、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果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为查正余弦表作打算(四)总结、扩展首先请学生作小结,老师适当补充,“主要讨论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随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0sinA1, 0cosA1(A为锐角)还发觉RtABC的两锐角A、B,sinAcosB,cosAsinB正弦值
12、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4.1中A组3预习下一课内容五、板书设计 14.1 正弦和余弦(二) 一、概念: 三、例1- 四、特殊角的正余弦值- - -二、范围: - 五、例2 -正弦和余弦(三)一、素养教化目的(一)学问教学点使学生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及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二)实力训练点逐步培育学生视察、比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实力(三)德育浸透点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及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及它的余
13、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1复习提问(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答复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讨论本课内容的学问根底,请中下学生答复,从中可以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晰的,可以实行适当的补救措施(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老师板书)(3)请同学们视察,从中发觉什么特征?学生确定会答复“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2导入新课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测“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二)、整体
14、感知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及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途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的完成过程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视察,并猜测“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的思维主动活泼2这时少数反响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
15、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局部学生来说仍思路混乱因此老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实力及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3老师板书:随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随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根底上,学生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娴熟,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
16、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稳固已知A和B都是锐角,(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这一练习只能起到稳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支配了例3(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1)问比拟简洁,比照定理,学生马上可以答复(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及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觉35及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当请根底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驾驭,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最好将题目
17、变形:(2)已知sin35=0.5736,则cos_=0.5736(3)cos476=0.6807,则sin_=0.6807,以培育学生思维实力为了协作例3的教学,教材中装备了练习题2(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胜利,学生根本会运用教材中3的设置,事实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驾驭程度,同时又对本课学问加以稳固练习,因此例3的支配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打算(四)小结及扩展1请学生做学问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展归纳总结,将所
18、学内容变成自己学问的组成局部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随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随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4.1A组4、5五、板书设计 14.1 正弦和余弦(三)一、余角余函数关系 二、例3 - - - -正弦和余弦(四)一、素养教化目的(一)学问教学点使学生会查“正弦和余弦表”,即由已知锐角求正弦、余弦值(二)实力浸透点逐步培育学生视察、比拟、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实力(三)德育训练点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表”的查法2难点:当角度在
19、090间变更时,正弦值及余弦值随角度变更而变更的规律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1复习提问1)30、45、60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各是多少?请学生口答2)随意锐角的正弦(余弦)及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怎样?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理解正弦和余弦表的设计方式(二)整体感知我们已经求出了30、45、60这三个特殊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但在消费和科研中还常用到其他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为了运用上的便利,我们把090间每隔1的各个角所对应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一般是含有四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列成表格正弦和余弦表本节课我们来讨论如何运用正弦和余弦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的完成过程1“正弦和余弦表”简介
20、学生已经会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对数学用表的构造及查法有所理解但正弦和余弦表及其又有所区分,因此首先向学生介绍“正弦和余弦表”(1)“正弦和余弦表”的作用是:求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已知锐角的正弦、余弦值,求这个锐角2)表中角准确到1,正弦、余弦值有四位有效数字3)凡表中所查得的值,都用等号,而非“”,根据查表所求得的值进展近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后,一般用约等号“”表示2举例说明例4 查表求3724的正弦值学生因为有查表阅历,因此查sin3724的值不会是到困难,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例5 查表求3726的正弦值学生在单独查表时,在正弦表顶端的横行里找不到26,但26在2430间而靠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三 数学教案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