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小抄.docx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小抄.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闻1、简述神话的起源神话的起源有劳动起源及宗教起源二说。从今存的神话作品看,不管它想像多么神异,它所表现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如战胜干旱、洪水及其他自然灾难,便是我国和世界远古神话的共同主题之一。初民思维实力的不断开展,也及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干脆关系;正是劳动,才促使初民的大脑不断进化和兴旺起来。因此,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神话的产生也及原始宗教有关。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阅历的最初思索。比方,面对雷电、风雨、地震、洪涝等自然灾难带来的威胁,初民会产生惧怕的心理。他们渴望并且信任以忠诚的崇拜和
2、语言的力气,可以使那些自然现象护佑自己,免除对他们的危害。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事实上,神话中如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有生命的自然现象及其作为,最初就是来自于原始宗教的意识,是由初民曾经崇拜的自然现象不断变更而来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神话的产生于原始宗教是有极大联络的。2、简述神话及传闻的区分。神话及传闻有严密联络,又有明显区分。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闻早;神话是传闻的故事原型,传闻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闻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方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奇妙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加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
3、,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指责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这样,是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参加了道德的评判。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演化成了传闻而不是神话了。3、谈谈你对诗经情爱诗中大胆直爽及温文高雅两种风格的理解。诗经中一些爱情诗说明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先是渴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渴望今日就来求婚,最终则说如今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着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及上述大胆直爽的作品不同,另外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高雅。如陈风月初: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
4、纠兮,劳心悄兮。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仰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而漂亮。4、简要说明诗经中反映及爱情婚姻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诗的详细内容。情爱诗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诗经有很多作品歌咏漂亮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的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迫切。首先是渴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渴望今日就来求婚;最终,是说如今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着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诗经还有很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正值春光明媚、桃花盛开之时,像桃花一样漂亮的新娘出嫁了。诗人真
5、诚地祝福她家庭和谐,生活华蜜。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栖。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是的后两章及此大体一样,只是把“父母”换成了“诸兄”、“人之多言”。诗作写这个女子及心上人倾心相爱,但是又惧怕父母、哥哥的反对和别人的风言风语。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言论的冲突。她们爱情的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这些“弃妇诗”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这两首诗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苦持家却被无情抛弃的凄惨遭受,但是表现风格各具特色。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悲悲泣泣,柔婉
6、缠绵,哀怨凄切;氓则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通过自己及丈夫在行止、情意等方面的比照,使是非显明,从而表现出醒悟而刚果的看法。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按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颂,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状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6、简析诗经抒情及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根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其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方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动身,去感
7、受生活,表达爱情。如伐檀、硕鼠一类对地位不同等和坐享其成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或是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弃妇的怨愤难过。“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关雎),“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狡童);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有天!歼我良人。”这样的例证数不胜数。
8、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依据月令依次,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时常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况;又在衣、食、住方面比照贵族和农夫的悬殊差距,虽是平实的叙事,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再如大雅的史诗,在叙述周人的历史中,也浓铸这对先祖的崇敬和赞美。7、简析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构造形式。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一样的再罗列一遍,而是变更或交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状况,一是字词随变而意义一样。如关雎的最终两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
9、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二是变更字词后使诗章间形式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比才疼惜,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恋人相思的情感,随着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的夸大抒发,层递而进,越来越浓烈。这类重章就不是简洁的复唱,而是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其次,诗经以四言为根本句式。据统计,诗经中纯是四言的诗章有140篇,四言间杂二、三、五、六、七、八言的诗章有159篇,通篇不用四言的只有6篇。这说明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再次,诗经节
10、奏显明,音韵谐洽,有自然的音乐美感。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其歌颂的声韵谐调,乃是出于天籁自然。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生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秦散文8、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其中,在当时或其后产生宏大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这四家的代表作,大约可分为三个开展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根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他们开场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
11、论,说理畅达,文辞富缮,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开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方、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深沉的文学色彩。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华美,是先秦说理文的顶峰。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繁繁简不一,文体有别,风格也各具特色。其开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加。9、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第一,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老子的道,虚玄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老子就以显明浅近的形象,比方说明。形象性的说理,令老子具有了肯定的文学色彩。第二,
1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例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10、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擅长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及性格。如先进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子路的坦白直率,冉有、公西华的慎重谦逊,曾皙的潇洒不羁,都在各人的言谈举止中显明地表达出来。11、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墨子文章的特点之一,是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上篇,反对侵凌性的不义斗争,却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说起,指出一般人和执政者都会因为行窃者“亏人自利”,而
13、予以指责和惩处;然后渐次胪述对于“攘人犬豕鸡豚”、“如人栏厩取人马牛”、“杀不辜人”的行为,“当此天下之君子,姐知而非之,谓之不义”;最终推出“攻国”这样最大的不义却不受指责的反常现象,以其说明其“非攻”思想。如此层层推演,不仅使文章逻辑严密,劝服力强,而且由于它运用了详细可感的实例,以此例比,例证之间就成为互相比方的关系,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例如兼爱阐述“乱自何起”,一段叙说,素朴质实,直如口语,甚至啰嗦繁复,但说理明白透彻,很有条理。12、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
14、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根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化写意。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史记本传闻:“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这样的看法很对。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根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奇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奇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13、简说荀子说理文的特色。荀子说理文中值得留意的,则是它长于比方而少用寓言的特点。荀子中寓言极少,仅有“蒙鸠为巢”(劝学)、“浮阳之鱼”(荣辱)、“处女遇盗”(富国)、“
15、涓蜀梁(解蔽)”、“曾子食鱼”(大概)、“欹器”(宥坐)等少数几则,大都极简短,类于比方。而他为了说理所运用的比方,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例如劝学,前半篇几乎全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比方组成,仅录其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行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段文字,除去前后两句论点,论证部分都是层层排列的比方。由此可见其善用比方之一斑。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寓言的特点。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争论透彻。“明切”是指明
16、辨是非,切合事理,五蠹、显学、问辩、六反等篇,很能表达这个特点。“犀利”是指他的理论虽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他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别人所不敢道,并且词锋锋利。备内、八奸等篇,最能表达这个特点。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至于其条分缕析、争论透辟的特点,在亡征、说难、八奸等篇,表达最为明显。如亡征,竟然把亡国的征兆析出47种之多,可见他分析实力之强,条理之细密。韩非子的寓言,往往是采纳历史故事的形式,说明道理,表达思想。例如买椟还珠、宋人酒酸,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讲一个(或不只一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切。但是由于韩非子寓言大多采纳历史故事的形式(尽管有些
17、也是虚构),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似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第二章 辞15、简述楚辞及赋的区分。 楚辞及赋体式不同,性质也有很大差异。从体式上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过失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争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殊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乏主观情感的抒发。晚清刘熙载说“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艺概赋概),这一概括大致准确。16、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及屈原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爽幽渺的境界。再加上
18、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是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爽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妙奇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文17、简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第一,善用比照手法。本文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协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终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第二,文章叙事说理,擅长铺陈。如文章大肆铺陈秦王爱好外国珍宝、玩好、美色、音乐的事实,敷陈偕偶,颇具纵横家法。然后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及
19、轻人形成显明比照,事理昭彰。18、简述西汉初期散文开展概况。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初期。王朝初建,汲取秦亡的教训,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立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及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19、简述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纂而成,寓含劝谏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此二书擅长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
20、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第二章 班彪指出史记有两个缺点,一是务求多闻广载,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上来。这一指责得到班固的认同,他也指责司马迁“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是非颇缪于圣人。”(汉书司马迁传)另外,班固著史,和司马迁的“私作”不同,乃是奉召修史,所以干脆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及史记有较大差异。如史记写入“世家”的项羽、陈涉,汉书一概写入“传”;汉书从酷吏传中抽掉了张汤、杜周,单独作传;尤其对于游侠、货殖,汉书很大
21、程度上持贬抑的看法。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表达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21、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汉书最负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武传中对李陵、苏武的精神刻画。“李陵传”写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负能使气,率五千步兵突袭匈奴,鏖战兵败而降。武帝遂尽杀其家人。昭帝即位,及李陵交好的霍光、上官桀辅政,即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及李陵相见的叙述描写,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特别细腻。两次相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示意。第二次相见,老挚友可以一叙衷情,但中
22、间又插进个卫律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忧心忡忡,班固把这个常年,写的曲曲折折,盘旋细腻,极能传神达意。“苏武传”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芒形象。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访匈奴,因匈奴缑王欲劫持单于之母归汉,就便联络苏武副使张胜共谋反叛,事败,牵连苏武。匈奴威胁利诱,想令苏武倒戈,但苏武始终忠贞不屈。尤其是李陵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的一段文字,更在比较中突出了苏武的光芒的品行,李陵联络自己的身世以及汉朝现状设言,语言恳切,真诚动人。但是,苏武却丝毫不为所动。这段描写,表现各自的思想品行和深层心态,特别细腻传神。总之,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它的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
23、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的地位。22、简述吴越春秋及越绝书的异同。东汉时期,除汉书外,还出现了一些杂文类地历史散文,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知名。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一样。它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记录根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谬离奇的故事,也采纳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闻,及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吴越春秋前后连接成篇,越绝书各篇相对独立;吴越春秋集中记叙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觉来看,吴越春秋似较越绝书更具文学性。第三章 汉代辞赋23、简述枚乘创始的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这篇赋作虚拟楚太子患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学史 自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