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读后感(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在高处》读后感(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第 5 页自由在高处读后感清平小学 赵伟 利用寒假的闲暇时光品读一下自己心仪的好书,确是件十分惬意的大好事。学校也特意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精品书目,通观浏览一番简介,选出了自由在高处,原因有二,一是文字容量适中,相比其他大多数大部头的著作,这本压力偏小更便于精读品味思想之精灵;二是所述关于何为“自由”,如何“自由”的话题于己破感兴趣。于是,一段读书的享受之旅开始了。本书作者熊培云,用清醒、宽容、理性的文字,阐释了人本生而自由,却在社会生活中失去自由,人并非毫无选择,需要获得自由,必须站在高处,这里的高处,是精神的高处。书不仅告诉读者如何看待自由,也告诉我们如果获取、追求自由的
2、具体方法。 该书大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主要是写行为的自由。 追求自己无害于他人的行动和审美自由,但不去干涉他人上述的自由,平等地对待身边的家人、子女、学生、同事甚至上级、长辈。第二部分:自由与自救,主要讨论的是思想自由。 社会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如果我们都能不放下自由的理想和自救的勇气,这个社会必将向着光明一天天前进。 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作者更深刻的思考和情怀。 主题在于阐释个人的努力与群体的民主相结合才能产生社会改良的强大合力。“大环境能够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是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完美生活的自由裁量权。”应对我们的周围的环境,我们只是抱怨,还是能够从小处
3、起扎扎实实做点事情?就像在爆表的雾霾天,你也能够在家里空气过滤器的帮忙下享受清洁的空气。我们都能够选取建立自己的过滤器或者穹顶,当这一个个穹顶相连,阳光下会没有雾霾。看完这部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字字玑珠的话语一向在激荡着我的内心。 很欣赏其中的某些精彩段落,比如“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那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那才可能是自由的。自由在高处,只有俯瞰,才能知道方向,只有引领,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又如“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这句话用在社会改造和个体成长也是如此吧,是的,它们发展得十分缓慢,简
4、直让人无以忍受,可这种表面上的弯曲何尝不是为照顾更多人的利益呢?从这个角度讲,“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也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一份“曲线培育”心态,不宜操之过急,避免拔苗助长。再如“社会终究是在进步。退一步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你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深有感触作者思想之深刻。的确,自由在高处,也在你我平凡的生活里,鲜活的生活滋润着思想,思想又指引着行动向更合适的方向,天赋人权,实际就
5、是强调个体自由,有了个体自由,通过自由实现更多的权利从而走向平等,先有个体的自由,再创造集体的自由。而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的自由,书中就列举了诸多的社会怪现象,比如许多人的成功是豪车、名宅,被物欲绑架,于是我们看到人们的恐惧,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叹,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占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占有我们,我们忘记了最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再比如一到情人节、圣诞节,看大街上节日气氛浓厚,有些人却对这保持剑拔弩张的姿态,曾有十位博士联署抵制圣诞节。这不过又是卫道者们借传统的名义给人们选择生活的自
6、由加手铐脚镣,文明是公共精神产品,不该有东西方之分,文明的交流应该是叠加而不是消减,至少选择过什么节,是我自己的自由。书中还有谈到被过度的信息包围。环顾身边所有人,无一不是活在各种信息里,家里、路上、车上,都是低头族,大家都沉浸在手机信息中,走在路上,没有问候的笑容,更难听到一句简单的问候。记得周国平在妞妞中说到自己在国外的生活,他住在学校附近,早上傍晚总会带孩子散步,那时的妞妞特别爱笑,因为他们在路上总是会有很多停下来看看这个可爱的中国女孩,跟她打招呼,赠以笑脸。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不知情权,追求不被信息包围的自由。你即你自由,许多的不自由是自己施加的,我们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选择自己世界的
7、自由。当我们心中没有那么多被监视,努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会比想象中自由,冲破看得见的枷锁,自救,个体自救才会让集体被救。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自由在高处读后感当和我的同龄人熊培云先生隔空交流,读完了他五年前的著作自由在高处时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他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又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他的文章不是匕首,不是刀剑,更像是春风、春雨,在默默地滋养和灌溉。由于这些年的读书和讨论,我也越来越理解他的观点,我们的民族需要改良而不是革命。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他发现了,是他的幸
8、运,也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也在疑惑,我以前的使命和目标,好像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该书大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主要是写行为的自由。“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就应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卸杂珊蜕竺雷杂伞!蔽颐窃谧非笞晕业淖杂赏笔紫纫貌蝗缮嫠说南嘤杂伞这一部分的二十几篇文章,主要是透过对当年一些热点事件的思考与讨论,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就应有追求完美生活的自由,每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生活方式和财产支配有绝对的自由,而不需要别人横加干涉。大学里亲昵的情侣不需要校园“礼貌纠察”来端正姿势;有人要过圣诞节不需要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幌子来“搜捕圣诞老人”;女大学
9、生前卫大胆的毕业照也不会亵渎她所获得的知识和教育。个人的生活,只要没有主观和故意地干涉了别人的生活,他都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个人的财产能够捐献,能够消费,也能够用于安葬他的爱犬。我们可能是正因有连坐、灭九族甚至灭十族的惨痛历史,各种上纲上线的干涉层出不穷,我自己在生活中也不乏被干涉或者干涉别人自由的例子。年少时厌恶别人的干涉,年岁稍长,就开始重蹈覆辙,做自己以前厌恶的事情,我在一向崇尚自由的爱人影响下,在寻求不断地修正自己,熊培云的书也给我更多的思考和点拨。追求自己无害于他人的行动和审美自由,但不去干涉他人上述的自由,平等地对待身边的家人、子女、学生、同事甚至上级、长辈。第二部分:自由与自救,主
10、要讨论的是思想自由。最令人意外的是第一篇文章提出的设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不知道各位应对这个问题会怎样回答,“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孕育仇恨和敌意”“关押被视为死人的人的地方”。而本书的作者给出的回答是“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也能够说“集中营是用来摧毁的”、“用来挖地道的”。读过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好处或者看过2014年热映的电影归来(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都会清楚的知道,在集中营中选取活下去或者逃离比放下生命困难得多,在纳粹的集中营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全部都是有极强思想意志的人。“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正因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台词)。即使在
11、如集中营一样的极端困难状态下,关得住人的躯体,但关不住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灵魂,只要有寻求自由的思想,发奋自救的行动,总有一天集中营的高墙会像柏林墙一样坍塌。“当一个人被一个时代、社会,或被周遭的人抛弃时,他(她)仍然就应具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人生而多艰,当我们被社会抛弃时,务必坚守不被自己第二次抛弃的底线,那是我们所有力量与期望的源泉。”“而中国之真正崛起,也因此决定于个人自救力量的崛起应对困难与挫折,人人意气风发、生龙活虎,既无懈于自我奋斗,同时又敢于向社会表达自己的不幸与遭际。”社会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如果我们都能不放下自由的理想和自救的勇气,这个社会必将向着光明一天天前进。思想的自由
12、同样表此刻拒绝奴役上。胡适说过“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作者提到“社会总是试图透过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让各心怀鬼胎的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它。”有时透过限制自由,让你逐渐习惯被控制和奴役(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些是透过一些小利的相许,让你欲罢不能,变相控制你。这些都需要人有清晰的、生来自由的信念,知道光明的方向,并笃定向着光明前进,思想上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诱惑,不被限制。正因我们有几千年的被限制,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纲常中的传统,这些限制可能已经固化成我们精神基因的一部分,并代代相传,因此突破障碍,获取自由可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我们从孩子抓
13、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改良和解放。思想的自由更要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两德统一后审判当年射杀翻越柏林墙者的东德卫兵时审判长说了以下的话“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的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环境和个人成长等等原因,往往我们无法拥有“说不”的用心自由,但我们能够有“不说”“不做”或者“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消极自由,守得住良心,不仅仅是救别人,也是对自己灵魂的自救,就如中国老话所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应对不公和仇恨,我们也有选取的自由,甘地说过“以眼还眼,只能使全世界的人都变成瞎子”。熊培云说“
14、仇恨让我们不自由,让我们看不到生活的完美颜色。而如果你愿意站在生命的高处,终将收复本该属于你的自由。”放下仇恨,解脱的也是自己,这能让我们更自由的生活和思考。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作者更深刻的思考和情怀。1。个体的用心行动:从这部分,对作者的理想和情怀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不止一次提到“你多一份悲观,环境就多一分悲观,你默许自己一分自由,中国就前进一步。”他一向在用心地思考,用心地做事。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每一天都在改造这因,自然也会收获那果。而今之日我们所不乐见的种种恶果,多不在你我罪错,而在于上几代人甚至更远已经种下的恶因。即使在有生之年看不到一个能够期许的完美社会,但今日能种下
15、善因,我们即已修得善果。“大环境能够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是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完美生活的自由裁量权。”应对我们的周围的环境,我们只是抱怨,还是能够从小处起扎扎实实做点事情?就像在爆表的雾霾天,你也能够在家里空气过滤器的帮忙下享受清洁的空气。我们都能够选取建立自己的过滤器或者穹顶,当这一个个穹顶相连,阳光下会没有雾霾。这一年来,我看到周围原来越多的行动起来拯救公民思想和行为的人,从年初轰动一时的柴静,到致力于改良和启蒙的熊培云、罗振宇、资中筠2。建立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群体民主自由比民主还更重要,由一群平等的奴隶选出一个奴隶主的政治,那不是民主政治。“改良不一样于暴力革命,改良是建立在尚
16、可忍受的痛苦之上,至少是朝着一个可期的好的方向走。当然,改良最重要的是务必坚守已经取得的成绩,步步为营。改良不会完美,但是我们期望它每一天都进步。改良是走向开放社会,同时建立各种联系,使社会从星状体走向网络体。”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透过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已经认定改良而不是革命才是此刻这个时代最有利的变革方式,我们务必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的星状体或者层级结构还没有被打破,我们的思考常常被别人代替,“独立思考是艰难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是它真正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上,远没有虚拟的网络中那么自由、平等。互联网的发展其实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
17、平等自由的一个个节点网络式的联结迸发出的巨大能量是任何一个实体帝国都无法抗衡的。“从个体而言,人唯有自由,才可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从群体而言,唯有走向合作与和解,人类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个完美的未来。”以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螺丝钉”是被动的,是静态的,并不能和周围产生信息和能量交换的,而此刻我们都是一个芯片,是灵活的,是能够主动参与分享和贡献能量的,网络上每一个点都焕发了生命和活力,再彼此协作和呼应,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场。留一道思考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请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动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如果您对我上述的文字有所明白或者感悟,我坚信您会很快想出答案。(在页面下端的写留言处参与讨论,我也会告诉您答案。)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尝尝,我写的读后感实在是挂一漏万,大多数书中的精彩都无法在一篇短文内展现给大家,这部书包括熊培云的其他著作,都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们好好读一读,也十分欢迎大家同我一齐讨论。这个社会需要良知,需要理想,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宣扬、去改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