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案(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细菌》教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教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细菌教案-第 9 页第二节 细菌教学目标:知识: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能力: 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 联系
2、、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 3、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细菌的生殖。学生对细菌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提到细菌,不熟悉在于细菌个体的微小,导致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这是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微观世界,从而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比较陌生,而细菌的生殖方法又和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生殖不同,教学中应该加强此部分的讲解。教学难点分析: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在讲解细菌由来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引入了巴斯德实验,个别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但这个实验到底要说明什么道理?巴斯德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曲颈瓶实验?
3、实验过程是怎样的?曲颈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很是困惑,教师应认真讲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明白巴斯德设计的巧妙之处,明确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使学生明确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在上一节课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细菌的分布广泛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本节课程应着重从生殖和细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方式形成芽孢入手,从生理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教学策略:课程的导入可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进而引出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
4、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教学
5、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来源:学科网学生活动媒体说明1分钟导入出示隔夜水图片提出问题:喝隔夜的水卫生吗?由此引入课题。产生兴趣,主动探究隔夜水中细菌的图片5分钟细菌的发现提出问题:水中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资料阅读:教材71-72页-细菌的发现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以下问题:1.细菌是谁发现的(注重显微镜功劳)2.细菌是从哪里来自的,是哪个科学家证明的呢?他是如何证明的?总结细菌的发现史板书: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 显微镜2、巴斯德实验阅读教材第5859页,认真思考。认识到显微镜在细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说出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