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第 7 页一、阅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 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的作用是: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2)文中把生与义和死与不义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4)我“不为苟得”和“患有所不避”的原因分别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文中的“是心”指:舍生取义。(6)、第1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用原文
2、回答)(7)分析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8)、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9)、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二、阅读第二段,探究下列问题。(1)这段列举行人不吃“呼尔”之食,乞人不吃“蹴尔”之食这一事例的用意是: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本性)(2)“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一种什么行为?产生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答
3、:见利忘义的行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失其本心”(3)“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不辩礼义”而受“万钟”。(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强调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5)、第2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义 ”比“ 生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万钟则辨礼义而受之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6)我们很熟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我所欲也 答题 集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