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doc





《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DGJ 62-84 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关于颁发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 62-84(试行)的通知(84)水电电规送字第032 号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 62-84为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院颁标准,并作为部颁规程SDJ 3-79 的补充和具体化。现批准颁发试行。本规定由东北电力设计院协助我院负责管理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我院并抄送东北电力设计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附加说明本规定是在电力规划设计院的组织下,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主编,并由西北、西南、河南电力设计院和武汉供电局(设计室)等
2、单位组成编写组。第一章至第五章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起稿,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别由西北电力设计院、武汉供电局(设计室)、西南电力设计院和河南电力设计院起稿。在各章编制过程中,华东、中南、华北、江苏电力设计院均参加了讨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土力学教研室参加了附录F 的编写并参加了各章的讨论。电力规划设计院一九八四年八月主要符号K1-与土抗力有关的基础上拔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2-与基础重力有关的基础上拔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3-基础倾覆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K4-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5-按抗拉强度计算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安全系数;T-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上拔力;Na-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下
3、压力;H-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设计水平力;ht-基础的上拔深度;hc-基础的上拔临界深度;h-基础埋深;D-基础底板的计算直径或岩石锚孔直径;B-正方形基础底板的边长;Qf-基础自重力;0-土的计算容重;C-土的凝聚力;-土的内摩阻角;-回填上的计算上拔角;-回填上的计算等代内摩阻角;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Rs-允许地基内出现局部塑性变形的容许承载应力;R-地基土的基本容许承载应力;Ru-爆扩桩大端处上拔土的极限承载应力;Rd-爆扩桩等效下压容许承载应力;p-钻孔(灌注)桩基础受压时,桩身与周围土的极限摩阻力;a-钢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计算极限粘结强度;b-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岩石的计
4、算极限粘结强度;s-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G0-基础底板正上方土的重力;M-作用于基础底板底面上的弯矩;A-基础底面面积;S0-作用于倾覆类基础上部的水平力;b0-倾覆类基础侧面的宽度或直径。1 总则1.1 本规定以现行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 3-79(以下简称SDJ 3-79)为依据进行编制。适用于新建35330kV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的设计。1.2 杆塔基础的型式,应根据线路的地形、施工条件、地质特点和杆塔形式,并根据节约混凝土量,降低造价的原则综合考虑确定。1.3 基础的基本型式,一般采用如下几种:1.3.1 装配式基础这种基型包括用单个或多个部件拼装而成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
5、基础和混合结构基础。在铁塔线路上适用于缺少砂、石、水的地区,或在严冬现场浇制基础有困难的地区,一般用于地下水较深的塔位。1.3.2 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选用这种基型时,一般在现场附近应具有砂、石、水的施工条件,并可根据节约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的原则合理选定混凝土或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1.3.3 掏挖基础这种基型系将基柱的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入人工掏挖成型的土胎内,宜用于掏挖和浇灌时无水渗入基坑的粘性土中,它能充分发挥原状土的承载性能。但在施工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人身安全和保证质量的措施。1.3.4 机扩桩基础这种基型系将基柱的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人机扩成型的土胎内,其特点和施工要求与
6、掏挖基型类似。1.3.5 爆扩桩基础这种基型系将基柱的钢筋骨架和混凝直接浇入爆扩成型的土胎内宜用于可以爆扩成型的硬塑和可塑状态的粘性土中,在中密的、密实的砂土以及碎石土中也可采用。1.3.6 岩石锚桩基础这种基型系将锚筋和砂浆或混凝直接浇入岩孔内。宜用于山区覆盖土层较浅的塔位。1.3.7 钻孔(灌注)桩基础这种基型系将的钢筋骨架和混凝直接浇入钻成或冲击成型的深孔内。它是一种深基础的形式,如杆塔位于跨河地段的淤泥、流砂等软弱地基而且在技术经济上使用浅基础不合理时,可考虑使用。1.3.8 联合基础这种基型系将四个塔脚的基柱用一个底板联成整体,为了增加底板的刚度一般在底板上浇以横梁与基柱联成整体。当
7、荷载大,地基差,用其它基型在技术上有困难时,方可采用。1.4 本规定第2 章至第5 章的设计规定主要适用于1.3.11.3.4 和1.3.8 的基型,1.3.51.3.7的基型在第7 章至第9 章未作规定的,仍按照第2 章至第5 章的规定。1.5 无论基础承受上拔、下压或倾覆荷载,当地质条件合适时应尽量采用原状土承载力的基型,以达到提高承载力,减小变形。1.6 基础设计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强度。对处于弱地基的转角、终端杆塔的基础应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并使地基变形控制在使用的容许范围内。1.7 基础的设计荷载取用杆塔传至基础的静态作用力,除高度在50m 以上的杆塔,在基础作用力中应遵照S
8、DJ 3-79考虑阵风动力影响外,其它情况以及在安装和断线情况下的冲击影响均不必考虑。1.8 对原状土承受上拔的掏挖基础、机扩桩基础和爆扩桩基础,计算上拔稳定时上拔深度应扣除表层非原状土层的厚度。当地面有植土或耕土层时,一般应去掉0.30.5m。1.9 在计算基础的拔和倾覆稳定时,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选取,要考虑送电线路塔位地质条件的分散性和季节性影响。当遇有不同土层时,可取用分层指标的加权平均值。1.10 本规定有关土体上拔和倾覆稳定计算,分原状土和回填土两种。回填土按已夯实考虑,即基坑回填土夯实程度已达到现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中要求的夯实标准。1.11 基础上拔稳定(按土抗力计算)分别采用与土
9、抗力有关的设计安全系数K1 和与基础重力有关的设计安全系数K2;倾覆稳定采用设计安全系数K3,并不应小于表1.1 规定的数值:1.12 计算基础倾覆稳定和按土重法计算上拔稳定时,土的计算容重、计算上拔角和计算等代内摩阻角,必须根据勘测提供的土类和状态资料按本规定2.3.3 和4.3 查取。1.13 12 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变化。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容重和土容重应按其浮容重考虑。一般对混凝土的浮容重取12kN/m3、钢筋混凝土的浮容重取14kN/m3、土的浮容重取8kN/m311kN/m3,但当计算直线杆塔基础上拔稳定时,对塑性指数大于10 的亚粘土和粘土可取天然容重。1.14 基
10、础应考虑地下水(包括周围环境水)和土壤对基础材料的腐蚀可能性,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1.15 基础埋深应考虑冻胀影响(包括对基础的冻裂),对冻胀土的基础最小埋深可按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 7-74(试行)(以下简称TJ 7-74规范)考虑。1.16 在计算基础的地基和结构强度时,应按本规定,本规定未包括的可结合送电线路基础特点,参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1.17 地基土的分类、名称和物理力学特性,除注明者外均按TJ 7-74规范的标准确定。1.18 对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等构成的塔基,应参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1.19 对饱和砂土和饱和轻亚粘土构成的特殊重
11、要的跨河高塔塔基,应考虑基土由地震引起液化的可能性,并采取稳定地基土和基础抗震措施。1.20 基础外形尺寸宜符合钢模板模数化的要求。2 基础上拔稳定计算2.1 适用条件2.1.1 基础上拔稳定计算,应根据抗拔土体的状态分别采用剪切法和土重法。剪切法适用于原状土体;土重法适用于回填抗拔土体。注:原状抗拔土体系指处于天然结构状态的粘性土和经夯实达到天然状态密实度的砂类回填土。2.1.2 原状抗拔土体的基型有机扩型图2-1(a)和图2-1(b)和掏挖型图2-1(c)。回填抗拔土体的基型有装配式的图2-2(a)、图2-2(b)和图2-2(c)、浇制的图2-2(d)和图2-2(e)以及拉线盘图2-2(f
12、)和图2-2(g)等基型。表2.2 剪切法2.2.1 采用剪切法计算上拔稳定时,按公式(2.1a)和(2.1b)计算。临界深度hc 按(表2.1)查取。2.2.2 原状抗拔土体的基型,当埋入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中且上拔深度ht 大于临界深度hc 时,尚应符合公式(2.2)的要求:2.2.3 尺寸相同的相邻基础,同时作用设计上拔力时,当采用图2-6 所示的计算简图,并按公式(2.1a)或公式(2.1b)计算上拔稳定时,公式右侧各项计算值的总和,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系数t。LD+2ht 或LD+2hc 时,t=1.0;L=D 和ht(或hc)2.5D 时,t=0.7;L=D 和2.5Dht(或hc)3.
13、0D 时,t=0.65;L=D 和3.0Dht(或hc)4.0D 时,t=0.55;D+2htLD(或D+2hcLD)时,t 可按插入法确定。式中 L-相邻上拔基础中心距离(m);-与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当ht1.0D 时,可按表2.3 查取。2.2.4 砂类土的计算内摩阻角,可按土工实验室或其它野外鉴定方法确定,亦可根据其密实度按表2.4 确定。粘性土的内摩阻角和凝聚力c,可用下列方法确定:2.2.4.1 土工实验室的饱和不排水剪或相当于饱和不排水剪的其它方法;2.2.4.2 当一般粘性土具有塑性指数Ip 和天然孔隙比e 的土工资料时,可按表2.5 确定。当作为初步估计土体抗拔力时
14、可采用表2.6 的数值。2.3 土重法2.3.1 采用土重法计算上拔稳定时,临界深度hc,按表2.7 查取。2.3.2 自立式铁塔基础的上拔稳定按表2.8 中的公式计算、拉线盘的上拔稳定按表2.9 中的公式计算。2.3.3 按土重法计算基础上拔稳定时,土的计算容重0 和计算上拔角,必须按表2.10 采用。2.3.4 尺寸相同的相邻基础,同时作用设计上拔力时,当采用图2.7 所示的计算简图,并按表2.8 中公式计算上拔稳定时,公式中右侧的Vt 项,在下列情况下应减去Vt。3 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3.1 基础承受压力时,底面处的压应力同时符合公式(3.1)和公式(3.2)的要求:式中 R-修正后地基
15、土的容许承载应力(N/m2);P-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N/m2);一般按3.4.1 确定;Pmax-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应力(N/m2);一般按3.4.2 确定。3.2 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确定:3.2.1 当基础宽度小于或等于3.0m,埋深为0.51.5m 时,地基土的基本容许承载应力R,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按附录1 或其它可靠的方法确定;3.2.2 当基础宽度大于3.0m 或埋深大于1.5m 时,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应按公式(3.3)加以修正。此时,基础宽度小于3.0m 按3.0m 计;大于6.0m 按6.0m 计;埋深小于1.5m 按1.5m。式中 B-基础底面以下
16、土的天然容重(水下取浮容重)(N/m3);t-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容重(水下取浮容重)(N/m3);h-基础埋深(m);B-基础底面宽度(m),对长方形底面取短边、对圆形底面取A(A 为底面面积);mB 和mh-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应力修正系数,按表3.1 查取。表3.1 mB 和mh 系数3.3 直线塔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可按公式(3.4)确定:式中 RS-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N/m2),此时,允许地基内出现局部塑性变形;B、t、h 和B 同公式(3.3);NB、Nh、Nc-与天然内摩阻角(可安2.2.4)有关的承载应力系数,按附录A 确定;c-地基土的凝聚力,可按2.2.4 确
17、定。3.4 在下列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所产生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3.4.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按公式(3.5)计算:3.4.2 当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时,底面处的最大和最小压应力按公式(3.6)和公式(3.7)计算:G0-基础底面正上方土的重力(N);Mx 和My-作用在基础底面X 和Y 方向的力矩(Nm),如图3-1 所示;Wx 和Wy-基础底面绕X 和Y 轴的抵抗矩(m3);b 和l-基础底面X 和Y 方向的宽度(m),如图3-1 所示。3.5 当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公式(3.13)进行验算:式中 F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应力(N/m3)根据底面形
18、状分别按公式(3.14)、公式(3.15)和公式(3.16)计算;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重力的压应力(N/m2);R-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应力(N/m3)。式中 Pc-基础底面处土重力的压应力(N/m2);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1-地基的压应力扩散角,一般取1=22;当土层为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以及老粘土时,取1=30;当Z1/4B(或1/4b,或1/4D)时,按1=0计算。3.6 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按TJ 7-74规范确定。3.7 两相邻受压基础的中心距离LB+2Ztg1(或Lb+2Ztg1 或Ll+2Ztg1)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
19、的附加压应力PZ 尚应加上相邻基础对该层的附加压应力。3.8 对某些不特殊变形要求的杆塔基础,其地基的变形可参照TJ 7-74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计算。计算荷载:对砂类土地基可采用SDJ 3-79规程的运行荷载;对粘性土地基可采用SDJ 3-79规程的长期荷载。4 基础倾覆计算4.1 本章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基础埋深h 与基础侧面宽度b0 之比不小于3 的电杆和窄基铁塔的刚性基础(图4-1)。4.2 电杆基础的倾覆承载力,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埋深增加而显著增长。必要时,用增设卡盘以增大倾覆承载力。一般宜采取增设上卡盘的方法,位置在三分之一埋深入。4.3 计算电杆基础极限倾覆力Sj 或极限倾覆力矩
20、Mj 时,可假定土壤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计算简图见图4-2。4.4 在倾覆力作用下,电杆基础计算宽度b 等于实际宽度b0 与空间增大系数k0 的乘积。-土的侧压力系数;粘土可取0.72;亚粘土、轻亚粘土可取0.6;砂土可取0.38。当基础为双基杆组成(图4-3)时,基础计算宽度b 可按下列两种情况中取其较小计算值,但此时L取不大于2.5b0。式中 b0-电杆基础的宽度或直径(m)。4.5 不带卡盘的电杆基础,当基础埋深等确定后,极限倾覆力Sj 或极限力矩Mj 应符合公式(4.1)或公式(4.2)的要求:4.6 计算带上卡盘的电杆基础时,当埋深及上卡盘位置确定后,按公式(4.3)求卡盘的计算长度L
21、1,计算简图见图4-4。d1-上卡盘厚度(m);d2-上卡盘宽度(m);y1-地面至上卡盘的距离(m);表4.4 F1 和值上卡盘全长L 上=L1+b0(b0 为卡盘处的电杆宽度)。4.7 采用上下卡盘时,按公式(4.4)和公式(4.5)求得上下卡盘的总压力后再按公式(4.3)和公式(4.6)求得上、下卡盘的计算长度,计算简图见图4-5。式中 Sj 按公式(4.1)计算的极限倾覆力(N);y2 地面至下卡盘的距离(m);d3 下卡盘厚度(m);d4 下卡盘宽度(m);4.8 窄基铁塔整体式基础的极限倾覆力矩,当基础埋深和断面尺寸选定后,根据有、无台阶两种情况按公式(4.7)和(4.8)验算。4
22、.8.1 无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计算简图见图4-6。4.8.2 带一个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计算简图见图4-74.9 计算联合基础的倾覆稳定,当仅考虑基础重力和底板上土重力时,倾覆稳定的设计安全系数按1.11 条采用k2 值。5 基础强度计算和构造5.1 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的设计安全系数K,4 不应小于1.7;按抗拉强度计算混凝土的设计安全系数K5 不应小于2.7。5.2 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C20 级;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C15 级;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C10 级。5.3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表5.1 采用。5.4 预制钢筋混凝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送电 线路 基础 设计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