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doc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厦门市机场路XXX标是由万石山隧道出口左右线、钟鼓山隧道A、B洞及A、B、C三条匝道等7条隧道组成的地下立交隧道群,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座地下立交工程,本标段隧道总长度5908.9m,共设六个分岔部,一个并线段,四个下穿段,十五种隧道净空断面,最大开挖宽度26.4m,最大开挖高度11.94m。从结构设计上分:分岔部分为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及并线段三种。第一种是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WF型),由6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ZF型),由3个扩大
2、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2所示);第三种是钟鼓山隧道A、B洞并线段(DK型),是钟鼓山隧道在南普陀端为避开藏经洞而将A、B洞并为四车道隧道,并线段由三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一个小净距断面及两个明洞断面组成(如图3所示)。每个分岔部及并线段所处的位置围岩差异较大,因此从工程地质上分为、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断层破碎带的分岔部及既有坍方地段的分岔部。从施工条件上分为新施工分岔部和扩挖分岔部。2 根据不同围岩情况及不同施工条件对分岔部确定不同的施工方法由于分岔部的结构多样化,各个分岔部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施工条件存在较大差别,施工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分岔部
3、的施工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1ZF型大断面ZF型大断面开挖是在既有洞室的基础上扩大,围岩已被扰动一次,且部分段落处在既有坍方地段,施工难度比较大。下面将ZF型各种断面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施工方法作简要介绍:ZF1型断面在、级围岩条件的施工方法由于ZF1型断面是ZF型分岔部中最小的断面,最大开挖跨度只有14m,和普通双线铁路隧道断面相差不大,将一般断面的开挖台架适当改装就能施工,因此,ZF1型断面在、级围岩条件下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具体施工步续见图4。ZF1型断面在、级围岩条件的施工方法ZF1型断面在、级围岩条件下采用CD法开挖,将既有隧道的一侧边墙保留,作为部分临时支护,既有隧道起拱线到隧道顶
4、部为新设临时支护(见图5)。ZF2型断面在、级围岩条件的施工方法ZF2型断面最大宽度为18.46m,最大高度为9.91m,在综合考虑开挖台架、工序作业时间、施工干扰等条件的情况下,ZF2型断面在、围岩条件下采用两部开挖,中隔壁采用5cm厚喷射混凝土(如图6)。ZF2型断面在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方法在A匝道与钟鼓山隧道A洞分岔部的F2断面,有一条5m宽的断层破碎带从线路左侧以20度夹角沿大里程方向延伸,断层左侧围岩整体较好,围岩强度高,右侧围岩整体好,但强度低,在既有隧道施工时已发生过大型坍方,坍方长度近30m,坍方高度5060m。该段在拆出既有隧道衬砌时发生坍塌,并将A洞封闭。坍方后首先将坍体
5、喷20cm厚的C20混凝土封闭,然后沿拱部周边按20cm间距打设6m长注浆小导管并进行注浆,注浆完毕后从左侧最大断面处开始按23m一段型钢长度进行开挖,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并逐步加设竖向支撑,使第一榀型钢从左侧最宽位置逐步延伸到右侧最宽位置。之后拆除左侧竖向支撑,并先开挖及支护围岩较好的左侧上半部分,并在中隔墙位置设置临时支护,支护型钢采用5m长的自进式锚杆固定在围岩上,型钢支护在靠中隔墙一端采用I16型钢做连接筋。左侧上半部分开挖支护5m后,在纵向连接工字钢的上部打设5m长的横向小导管,注浆后进行右侧开挖,每完成两榀型钢支护打设一环纵向注浆小导管。当拱部支护完成5m后,恢复左侧开挖及支护,并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地下 互通 分岔 断面 小净距 施工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