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
2、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3、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教案2 学习内容:P61页例5 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
4、小的变化规律 一、【知识链接】 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因为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问题: 0.009米=( )毫米 0.09米=( )毫米 0.9米=( )毫米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从上往下观察,从0.009米变成0.09米,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因此
5、,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 到原数的 倍。同理,比较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比较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 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2、练习: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向右移动两位是( ) 0.3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是3.05,向左移动( )是0.0305,向( )移动( )是305,向( )移动( )是30.5。 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 ,左移 。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
6、00)倍,位数不够用 补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六、【课堂检测】 1、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2、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
7、、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书教案3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8、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9、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
10、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
11、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12、)。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人教版 下册 数学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